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18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183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倩  彭党聪  赵文钊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3012-3018
衰减系数是表征微生物增长的重要动力学参数,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基质利用速率测定方法,以厌氧氧化工艺中最常见的厌氧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为对象,探讨了其在缺氧(NO_2~--N、NO_3~--N)及厌氧环境下的衰减系数。结果表明:基质利用速率测定方法可有效避免由于其他细菌的衰减而引起的实验误差;缺氧(NO_2~--N、NO_3~--N)及厌氧环境下厌氧氧化菌的衰减系数依次为0.035 2 d~(-1)、0.025 7 d~(-1)和0.051 2 d~(-1),相比于其他自养菌,厌氧氧化菌的衰减系数较小。在进行污泥保存时,维持NO_3~--N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厌氧氧化菌活性和数量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小型沉降炉上开展了、煤单独燃烧以及掺混燃烧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探究了煤掺烧的NO生成特性、中间反应过程及氮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煤掺烧工况下的NO生成浓度远高于、煤单烧工况,且高于、煤单烧工况总和。掺比例为45%(热量比值,下同)时,煤掺烧NO排放比、煤单烧之和提高70.17%;而掺比例不变、燃料质量变为2倍后则提高79.36%,说明煤粉与掺烧后会导致NO排放升高。模拟结果表明,掺后反应器内NO浓度有一个快速增大阶段,此时开始氧化生成NO。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由于氧化速率始终高于还原速率,导致NO浓度升高。煤掺烧后,燃烧相关反应平均反应速率峰值增大,峰值出现位置提前,促进了氮向NO转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折流式超重力床将废水处理的精馏和吸收过程集成在一台设备中,开发出一种设备小型化、流程紧凑的废水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大幅节省占地面积和空间的同时,还可大幅节约设备建设所用钢材。工业规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废水经该技术处理后可转化为质量分数大于22%的水资源,处理出水中氮质量浓度低于8.2 mg/L,尾气中未检测到,处理结果优于GB 31573—2015《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新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现役机组排放限值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执行,与旧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相比排放限值大幅趋严,且增加了燃煤电厂汞排放限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厂锅炉进行手工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燃煤机组需有高效除尘器和脱硝设施才可稳定达标;燃油机组无法达到标准限值要求,未来应逐步淘汰或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机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达到该标准要求。建议对燃煤电厂锅炉低负荷下脱硝设施的运行、低浓度下烟尘测定的准确性以及汞排放监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加电势强化厌氧氧化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短程硝化出水,研究外加电势对系统脱氮及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势为0.06 V时,TN的去除率由43.2%提升至71.3%,COD的去除率由12.1%提升至24.4%。渗沥液中分子质量大于20 kDa的有机物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被部分降解成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有机物。外加电势也会刺激微生物产生更多的EPS且能提高其中PN/PS的比值,这有利于厌氧氧化菌在电极表面的生长和富集,增强微生物的活性。电极生物膜中细胞色素c(Cyt-c)、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肼合成酶(HZS)和肼脱氢酶(HDH)4种厌氧氧化菌的功能酶的活性也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垃圾焚烧飞灰可能因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过程中泄漏、垃圾携带的渗滤液受热挥发等原因而吸附.本研究中采用人为添加水,在pH为3.66~12.44范围内,研究对飞灰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并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Visual MINTEQ从金属化学形态分布上分析对飞灰浸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DOC在pH>9和有高浓度(≥1 357 mg·L-1)存在时,其浸出量大幅增加,而在浸出液中的水平不高于537 mg·L-1时则受的影响很小;在pH<6时,飞灰中各金属主要以自由态的金属离子和金属-氯络离子形态大量溶出,且受的影响较小;而在pH为8~12的碱性环境中和浓度较高时(≥3 253 mg·L-1),与金属生成了可溶性的金属-配合物,能显著增加Cd、Cu、Ni、Zn的浸出,且在pH=9附近时浸出量达到最大值,但对Al和Pb的浸出影响甚微;在pH>12时,Cd、Cu、Ni、Zn主要以羟基金属离子形式存在.在浓度为3 253 mg·L-1时,通过利用Visual MINTEQ模拟浸出值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Al、Pb、Zn的浸出主要由溶解/沉淀模型控制,而Cd、Cu、Ni由溶解/沉淀模型和表面吸附反应模型同时控制,且Visual MINTEQ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飞灰中Al、Cu、Pb、Zn的浸出特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序批实验的方法,直接接种厌氧氧污泥,研究了Zn2+对厌氧氧化(An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小于2 mg/L时,对厌氧氧化生物活性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微生物的脱氮效能;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在2 mg/L和4 mg/L之间时,脱氮效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厌氧氧化微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大于4 mg/L,对厌氧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Zn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Zn2+对厌氧氧化的半抑制质量浓度(CI,50)为32.3 mg/L,NO2--N与NH4+-N转化比的平均值为1.28。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二氧化钛负载钒氧化物催化剂(V2O5/TiO2),研究了V2O5负载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氮比以及运行时间各因素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SCR)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0℃温度下煅烧,烟气流量为200ml/min,负载量为7wt%的V2O5/TiO2催化剂,在400℃温度下反应,NO脱除率可达70.5%.  相似文献   
9.
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表示为S20、S1 5、S1 0、S5、S0)的条件下饲养20 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 d、5 d、10 d、15 d、20 d)其耗氧率、排率及O/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第5 d,鲻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率均随盐度降低而减小,盐度0实验组最低。在实验第5 d~10 d,S0、S5、S10实验组排率变化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实验的第10d各盐度组之间的耗氧率已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排率则在实验的第20 d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相同盐度下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率均逐渐下降,鲻鱼幼鱼体重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鲻鱼幼鱼O/N分析表明,各盐度组的O/N比值维持在0~10的范围,表明此盐度范围蛋白质是鲻鱼幼鱼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10.
SCR烟气脱硝系统中喷量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它不仅影响了脱硝效率,过量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危及下游设备。电厂运行中,锅炉负荷不断变动,传统PID很难实现喷量的最佳控制。应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对喷量进行了控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器,尿素溶液流量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性能更佳,系统的动态响应较快且超调极小,即满足了工艺要求又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