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The accomplishments of inherent safety in the field of loss prevention thus far are impressive due to its scientific philosophy: reducing risks at source rather than adding engineered and procedural protections. Gener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herent safety can be done through a cohesive set of fourteen principles elucidated by Kletz and Amyotte. This work, guided by the fourteen principles,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ies of inherent safety. Firstly, PRISMA procedure was adopted to select eligible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inclusive and exclusive criteria. After obtaining the selected literatures, the preference, level of application, and gaps in using these principles were critically analyzed. Of the fourteen principles, intensification, substitution, attenuation, simplification, limitation of effects, and avoidance of knock-on effects are preferable to implementing inherent safety in chemical process. Although the remaining principles are also potentially useful,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due to their costs and complexities of implementation. Overall, this work presents a complete spectrum to look acros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ies of inherent safety and concludes with some holistic and inclusive approaches as future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2.
以KMnO_4为氧化剂,Al_2(SO_4)_3·18H_2O为混凝剂,含铁锰离子地下水为模拟用水,考察预氧化强化混凝法的效果。利用响应面设计试验,分析氧化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对铁锰去除的交互作用。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氧化剂投加量4.16 mg/L,混凝剂投加量263.68 mg/L,pH值为7.54的最佳工艺参数下,铁锰去除率分别可达98.22%和97.49%。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羊骨活性炭,采用响应曲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实验设计,以活化温度、活化时间、CO2流量为试验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476.05℃、活化时间9.34 min、CO2流量159.4 mL/min,在此条件下碘吸附值为411 mg/g;通过对碘吸附值曲面方程和二次多项回归方程解逆矩阵得知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响应曲面法袋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玉奇  钱付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087-3094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二维、可压缩、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对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过程中滤袋内的清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滤袋壁面压力峰值的模拟值和试验值.同时,利用该模型,基于响应曲面法并使用统计软件MinitabV15研究了喷嘴直径、喷吹高度、文丘里管喉管直径、文丘里管及布袋长度对袋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这5个影响因子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滤袋表面压力峰值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误差在10%左右,从而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上述5个影响因素中,喷嘴直径(d)、文丘里管喉管直径(de)及布袋长度(L)对清灰性能影响显著,其中,清灰性能随着喷嘴直径和文丘里管喉管直径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布袋长度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在本文所研究的尺寸范围内,当d=20mm、de=60mm及L=3360mm时,清灰效果分别达到最优.所得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性能.  相似文献   
5.
萘降解菌MQ合成靛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萘降解菌(丛毛单胞菌)MQ完整细胞对吲哚进行转化合成靛蓝,结果表明菌株MQ具有较好的靛蓝合成能力,靛蓝产量在4h左右即达到稳定.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蓝色产物为靛蓝.考察了反应温度及摇床转速对靛蓝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和转速分别为25℃和150r·min-1.随后,采用表面响应法确定了菌株MQ合成靛蓝的最优条件:菌株接种量OD6602.16,吲哚浓度200.55mg·L-1,pH=6.91.在最优条件下,菌株MQ合成靛蓝的产量为53.05mg·L-1,比初始条件下的产量提高了179%.  相似文献   
6.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但我国现行"属地"特征的环境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所需要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亟需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本文探讨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并着重讨论了我国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与方法,包括联防联控区域划分方法、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控制技术、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分配方法及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锌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诱导热解法制备小麦秸秆吸附剂,并以微波功率、热解时间和氯化锌质量分数为影响因素,碘吸附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小麦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解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碘吸附值的交互作用明显。响应面优化工艺分析,发现当热解时间4.03 min、微波功率569.0 W,氯化锌质量分数为31.24%时,碘吸附值最大,为643.33 mg/g。另外,小麦秸秆吸附等温线与I型相似,吸附剂的微孔容积为0.238 4cm3/g,吸附剂的BJH孔径分布表现窄小,最高峰出现在2.1nm左右。处理Cr(VI)废水的吸附试验,发现Cr(VI)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研究表明,微波诱导热解法及响应面优化工艺制备的小麦秸秆吸附剂技术可行且具有良好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毒性日益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对TiO2光催化降解典型抗生素类污染物磺胺二甲嘧啶(SMT)进行了研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CD)进行试验设计,使用响应面方法(RSM)对光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TiO2浓度、初始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双氧水浓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TiO2浓度1.74 g/L、初始磺胺二甲嘧啶浓度20.0 mg/L、双氧水浓度106.28 mg/L,在优化条件下的磺胺二甲嘧啶光催化实际去除率为83.6%。响应面方法能够优化光催化条件,预测光催化结果,有利于优化光反应器的设计,对于工程化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际规划过程中的经验、参考已有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实践中的不足,将情景分析法、模型分析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应用于规划中,提出并发展了一套解决城市或地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的整体技术方案,并通过该方法体系在珠海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中的实际案例分析,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全国其他城市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合理规划提供了一个实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艳  罗倩  李克斌  魏红  郭宏生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601-2608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荞麦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染料罗丹明B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进行研究,建立了去除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得到荞麦皮去除罗丹明B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2、罗丹明B初始浓度100mg·L^-1、吸附剂用量11.75g·L^-1,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