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525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避免因FAS释放过量有机物和氮而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分析了以给水厂铁泥(FAS)构建过滤柱处理富营养化河水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了以厌氧热处理改性后的FAS作为辅助基质(2%)构建过滤柱。结果表明:在对其他性质无影响的情况下,FAS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过滤柱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促使出水磷浓度在整个运行期间小于0.01 mg·L-1;被FAS吸附的磷主要以NaOH提取态、HCl可提取态和残渣态存在。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FAS的添加促使过滤柱中富集了Rhodoplanes、Sulfuritalea、Nitrospira、Leucobacter、Geobacter、Dechloromonas等有助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复合污染控制的菌群。FAS作为辅助基质构建过滤柱可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河水中磷污染。  相似文献   
2.
纤铁矿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矿物组分,常与硅、元素共存,对土壤污染物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氧化水解法制备了不掺杂和硅、掺杂的纤铁矿(分别记为Lep、Si-Lep、Al-Le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质子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和表面性质分析,并研究了3种样品对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Lep相比,Si-Lep、Al-Lep的结晶度降低且掺杂显著抑制了纤铁矿向针铁矿转化。Lep、Si-Lep和Al-Lep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25.37、28.18、32.51m2/g,孔体积、平均孔径和表面分形度均依次增大。Lep、Si-Lep和Al-Lep样品的电荷零点(pHPZC)依次为7.10、6.80、6.50;3种样品的表面羟基密度分别为0.33、0.32、0.36mmol/g。Lep、Si-Lep和Al-Lep对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8、7.32、9.88mg/g;与Lep相比,Si-Lep和Al-Lep对F~-的准二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分别降低至0.013、0.014g/(mg·min);Si-Lep对F~-的吸附亲和力增大,而Al-Lep对F~-的吸附亲和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止粉尘爆炸泄爆引起的二次爆炸及火灾问题,基于泄压理论、消火机理,设计开发无火焰泄压装置,装置主要由消火结构、底座、爆破片及夹持机构组成,消火结构由不锈钢金属丝网组成。选择粉尘为测试粉尘,通过自建除尘系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火焰泄压装置可成功阻止火焰传播,装置释放的冲击波在5 m外均小于5 kPa,除尘系统内部最大泄爆压力为0.1 MPa,装置前端火焰传播速度均大于100 m/s。  相似文献   
4.
8月25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促进应用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国家发改委刘铁男副主任出席论坛并致辞。  相似文献   
5.
聚合铝铁对A2/O系统 EPS及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实验室构建的A2/O模型好氧池末端投加聚合铁(PAFC)来强化系统的生物除磷,使得出水总磷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重点分析投加的PAFC对A2/O系统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活性污泥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FC投药量的增加,A2/O系统活性污泥EPS总量变化不大,但EPS组分中蛋白/多糖含量的比值逐渐降低,由投药前的3.30降低至投药后的2.30;EPS中金属离子含量逐渐增加,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周期内,各处理单元污泥的EPS中金属离子含量增加.投加PAFC后,活性污泥颗粒变大,二沉池出水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由投药前-15.83 mV降低至-21.20 mV,污泥产量增加.因此,适量投加PAFC后,生物絮凝性能得到改善,出水中悬浊颗粒减少,出水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与监督》2021,(2):F0003-F0003
广西百矿业有限公司是百色市首个建成的煤电一体化企业,该公司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是百色生态型产业示范基地的重点工程项目,公司位于田阳区新山产业示范园区,拥有员工近1500人,总占地面积2500多亩,建设总投资45亿元,主要产品有招水、重溶用钥淀和高纯钥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慢性暴露对大鼠铁代谢的影响,将100只4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摄组(430mg·L-1,以Al3+计)与对照组(蒸馏水),饮水染,每隔30d处死染大鼠和对照大鼠各10只,实验周期为150d.同时,在不同时间点(30d、60d、90d、120d、150d)测量大鼠体重,并进行协方差分析.最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固相竞争ELISA和比色法检测血浆Al、Fe、转铁蛋白(T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含量及总铁结合力(TIBC).结果表明,在摄前期(90d前),染对大鼠体重无显著影响,而后期(120d后)染对大鼠体重抑制作用较大.在实验周期内,各时间点间对照组血浆中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变化较大.各时间点摄组血浆中Al含量及Al/F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d时摄组血浆中F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60、90、120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50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60d时摄组血浆T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90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30、60d时摄组TIBC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d时摄组sTfR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可干扰大鼠体内铁的代谢,影响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纳米复合聚硅酸(PASC)混凝剂的颗粒粒度效应,以实验室提纯的Al13溶液和活化水玻璃为原料,制备一系列不同粒度分布的PASC.以Al-Ferron法测定的水解形态表明,在该混凝剂中,Al13作为混凝优势形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氧化硅聚集度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硅酸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剂的平均粒度,同时,Si/Al比(物质的量比)是影响平均粒度的主要因素.在活化硅酸不过量的前提下,Si/Al比和混凝剂的平均粒度呈正相关.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电中和能力的前提下,混凝剂的颗粒粒度越大,混凝剂的除浊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饮用水铝形态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饮用水中的总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其危害与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三层前反馈式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形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无机单核和溶解的浓度变化速率与反应时间及水温、pH、总、氟离子、磷酸根和硅酸根等水质参数密切相关,二者的反应级数均为三级.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有效地进行饮用水中无机单核和溶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预测;反应速率常数k和初始浓度项1/c02的计算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由M市管网水形态的预测结果可知:当总浓度0.05mg·L-1时,模型对无机单核浓度的预测误差较大;而当总浓度0.05mg·L-1时,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无机单核和溶解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5%和±10%.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流化床在铝氧化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对某氧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ABFT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等优点,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的相应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