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危险化学品活性反应危害及混配危险的规则研究(Ⅸ)
引用本文:李雪华,吴京峰,赵文芳.危险化学品活性反应危害及混配危险的规则研究(Ⅸ)[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9):33-34.
作者姓名:李雪华  吴京峰  赵文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胺 活性特点: 胺可以看作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胺中氮原子的电子构型是1S22S22P3,氮在氨和胺分子中是不等性的SP3杂化状态,其中3个杂化轨道与氢原子或烃基的碳原子形成3个σ键,第4个杂化轨道中还有一对未共用的电子,即(RH2N:).由于氮原子上有一孤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呈现出胺的碱性,而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后,连接在氮原子上的烷基是供电子性基团,可使胺离子正电荷分散而稳定.铵正离子愈稳定说明胺的碱性愈强,所以脂肪胺的碱性比氨强,与酸接触会生成盐;而芳香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和氨都弱,这是由于芳胺中的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的π电子组成共轭体系,产生了电子的离域,使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向苯环离域,铵离子正电荷更加集中,这样氮原子上的电荷密度减少,接受质子的能力降低,因此碱性减弱.在芳香胺中,氮原子上连的苯环愈多,其孤电子对向苯环离域愈多,则碱性随之降低,只有在与强酸作用时生成盐,且生成的盐在水溶液中完全水解.三苯胺已接近中性,即使和强酸也不能生成盐.

关 键 词:危险化学品  活性反应  混配  规则  研究  Study  Hazards  Mixture  Chemical  Reactivity  近中性  三苯胺  全水  水溶液  作用  强酸  能力  电荷密度  铵离子  离域  共轭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