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煤矿开采影响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分析,以及对地下水流失量的计算的讨论,揭示了矿区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特别是地下水更加贫乏.而我国煤矿的开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半干旱和干旱地下水资源已经因为被煤矿开采破坏而无法修复.文章结合开采煤矿对地下水破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煤矿开采破坏地下水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多年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动态资料,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通常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崔木井田地下水的赋存特征,通过分析煤矿开采过程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保护具有区域供水意义的洛河组含水层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灰色聚类法在煤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聚类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水质评价方法。本文应用它对皖北刘桥二矿的三种不同层位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比较;结合矿区实际和评价结果,提出了今后矿区供水的可用水源方向。为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典型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地区,目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新疆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麓是人类活动极为频繁的地区,也是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极高的区域。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强度逐年减少,人为因素对其影响强度越来越大,可以说地下水开采动态已成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动态类型,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焦作煤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焦作煤矿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动态,分析了焦作市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找出了地下水污染的四条途径,讨论了浅层孔隙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矿坑排水形成水位降落漏斗、污水灌溉及河渠渗流等,研究了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煤炭开采为人类带来了福利和方便,然而随着煤矿开采的发展,范围的扩大,程度的深入,煤炭开采对其他资源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影响.郭家湾煤矿属陕西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的规划矿井,随着郭家湾煤矿的开采,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郭家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计算,探讨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勃牛川水源地的影响,得 出煤矿开采对侏罗系延安组碎屑岩、变烧岩及烧变岩类裂隙潜水及承压水的影响;对于井田内水资源及矿井安全生产、延安组裂隙承压水三段含水层水量等的影响结论,同时为煤矿的长远开采规划和矿区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瑞阳  洪梅 《环境工程》2020,38(12):168-172
近年来石油类污染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日益严重,由于天然及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水位波动会造成污染物的二次迁移,扩大污染范围,因此探究水位波动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刻不容缓。以柴油为例,利用二维模拟槽模拟柴油在地下水水位波动带中的迁移情况,通过控制水位升降模拟地下水水位波动,研究柴油透镜体的位置、模拟槽内柴油-水-气体饱和度随水位波动的变化,分析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非饱和带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位向下波动时,油相可驱替水向下迁移,透镜体位置下移,迁移的过程中部分油相被介质吸附形成残余相,导致残余相柴油的污染范围增大;而当水位向上波动时,水可驱替油相向上迁移,透镜体位置上移,迁移的过程中部分油相溶解,导致溶解相柴油的污染范围的增大。该研究可为实际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对抚顺矿区西舍场地下水做了调查及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舍场地下水水质极差,为高矿化度、高硬度、重盐碱的硫酸盐型水,已失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价值,成为域内地下水运移有害成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焦作煤矿区矿坑排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作矿区随着煤矿资源的开发,矿坑排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矿区水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焦作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就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t-SNE的晋北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蕊  袁瑞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540-2546
将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技术引入水质评价领域,探讨了基于t-SNE的水质评价方法,并对晋北矿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基于t-SNE的水质评价方法降低了评价过程对经验值的依赖.地下水水质标准中某些指标(如氨氮、锰、挥发性酚类和大肠杆菌等)对不同的水质类别采用了相同的阈值,这导致采用传统方法评价时产生不确定性,而新方法基于"距离"概念识别不同水样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确度.此外,新方法通过高维数据向量可视化直观地表达数据间的内在分类特点.评价结果表明,晋北矿区开采排水和生活排污引起了地下水水质恶化,主要超标项目有硫酸盐、总硬度、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数等.水质恶化影响的深度局限在200 m以浅,在空间上主要局限在靠近左云县和山阴县的部分地区,深层岩溶水水质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建设期、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选择山西太原典型矿矸石堆场,采集自燃程度不同的煤矸石及其周边受污染地下水,测定其中重金属、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与浓度,并基于统计学分析探究地下水污染来源。结果显示:矸石浸提液和堆场下山腰自流出的地下水,重金属Cd、Pb、As、Zn未污染,但Cr和Ni达到轻度污染;浸提液SO4 2−、Fe、Mn浓度较高,SO4 2−浓度高达5 982 mg/L,Fe浓度超过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标准限值1 081倍、Mn超标19倍。污染源解析显示,矸石堆场自流出的地下水Na+、K+、Cl、NO3 主要来自土壤和含水层介质,但SO4 2−、Fe、Mn、Cd、Zn、As、Cr、Ni主要来源于矸石浸出;不同的煤矸石污染浸出能力表现为正在自燃的矸石>自燃完全的矸石>新鲜矸石。矸石的自燃过程会强化污染物的释放,在矸石渗滤液迁移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快速衰减,但SO4 2−、Ni、Mn仍具有一定的风险,超过GB/T 14848—93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酸性矿山废水对其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构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广元市周边废弃煤矿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23个地下水样品和39个地表水样品中的常规指标和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基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地表水中的TDS(总溶解性固体物质)、SO4 2−、Ca2+和Mg2+浓度较高,其中TDS和SO4 2−平均浓度最高,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较差,SO4 2−、TDS、Mg2+、Ca2+浓度较高,其中SO4 2−以及TDS的平均浓度最高;地下水的金属元素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TFe(Fe2+、Fe3+总和)>Al>Pb>Zn>Mn>Cu>TCr(Cr3+、Cr6+总和)>Cd>As>Hg,有9种金属元素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限值;从地下水的金属元素浓度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旺苍县地下水水质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地表水评价结果为良好或极好,少部分为较差或极差,这与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由矿井涌水排放导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健康总风险较高,主要来源于致癌性元素As、Cd和Cr,致癌风险均高于最大限值(10−4),非致癌总风险均大于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最大限值(1),表明地下水具有较为严重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研究区地下水经口暴露途径出现的潜在非致癌风险超过皮肤暴露途径,且成年人的潜在非致癌风险高于儿童。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存在较大健康风险,该类水体不宜饮用,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应重点防控重金属Al、Pb、Zn和Fe引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露天煤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采用3S宏观大尺度研究与地面植被详查方法相结合,研究了1975—2010年矿区及其周围生态景观的变化,并分析了其植被类型与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975—2010年,矿区主要生态景观类型及其面积和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原景观面积减少了10.93%,原有湖沼及湿地大面积消失,临近矿区河流河曲呈简单化发展,未改变类型的生态景观面积仅占矿区总面积的32.33%;与周边区域相比,矿区物种多样性减少,植被第一性生产力降低,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构成较大破坏和干扰,距离工矿地、人类聚居区越近,生态环境破坏规模和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以崇左市红阳村、两岸村、亭乐村和孔甲村所在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内某铁矿周边30个地下水样品中12种金属元素(Hg、Mn、Fe、Al、Zn、Ni、As、Pb、Cr、Cd、Co、Cu)进行测定和分析,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地下水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中Zn和Fe平均浓度(250.32,103.96μg/L)较高,Hg、Mn、Fe、Al和Zn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规定的Ⅲ类标准限值.Fe、Mn、Al高浓度主要分布在红阳村和亭乐村,Zn、Hg高浓度主要分布在红阳村和两岸村.多元统计分析表明,Fe、Mn、Al、Pb、As、Co元素主要来源于铁矿开采,Cu、Zn、Cr、Ni元素主要与铅锌矿的开采与区域地质背景有关,Hg主要来源于本底值及糖厂和造纸厂等企业污染,Cd主要来源于自然源.健康风险评价表明,两岸村地下水金属元素引起的健康总风险(8.82×10-5a-1)最高,儿童健康总风险大于成人,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比皮肤接触途径高2~3个数量级,Cr的致癌风险接近或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非致癌风险水平在10-14~10-9a-1,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4~9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煤矿企业为例对煤矿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根据“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新鲜水消耗,提高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率,同时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对于实现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灌输清洁生产的理念同样是实现企业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井水利用问题日趋紧迫。本文分析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现状,根据矿井水水质情况讨论了将其用于生态补水的技术途径、应急措施等问题,并提出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用作生态补水的具体方案,为龙泉煤矿矿井水利用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联合高硫煤矸石(富含FeS2)对模拟煤矿酸性水体中Cr(VI)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处理Cr(VI)初始浓度为50mg/L的模拟煤矿酸性废水(pH=2.5)时,投配率为6.67~33.33g/L高硫煤矸石可使Cr(VI)去除达到良好效果.50mg/LCr(VI)在24h内即可完全被高硫煤矸石中的FeS2还原成Cr(III),且在反应终点时(120h),6.67,13.33,33.33g/L高硫煤矸石对还原产物Cr(III)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7.1%、20.2%、29.1%.然而,在高硫煤矸石的还原和吸附作用下,大部分的Cr仍以Cr(III)形式残留在酸性水体中,且高硫煤矸石的大量投加也给水体带来了Fe2+、Fe3+、SO42-等二次污染物.在高硫煤矸石-Cr(VI)体系中引入A.ferrooxidans和9K培养基后,A.ferrooxidans介导的Fe2+生物氧化及产物Fe3+水解矿化过程可促进部分Fe2+、Fe3+、SO42-等向次生铁矿物(包括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转变,从而使模拟酸性水体中残留的Cr(III)通过次生铁矿物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被清除.在A.ferrooxidans强化作用下,模拟煤矿酸性废水中Cr(VI)在96h即可达到99.4%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