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丙酮作溶剂将三油酸甘油酯分散到醋酸纤维(CA)基体中,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兼具亲水性,又能高倍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球形复合吸附剂。通过对分散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悬浮介质的种类及其用量的研究,获得了球形复合吸附剂的最佳合成路线与工艺.球形吸附剂粒径为1~2mm。通过荧光分析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三油酸甘油酯已被包埋到醋酸纤维基体中,并得到了均匀分散。采用七氯、狄氏剂、异狄氏剂、灭蚁灵为代表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当初始浓度为1μg/L时,在快速吸附阶段,溶液中80%的氯、狄氏剂、异狄氏剂可得到有效去除,但并没有达到吸附平衡。快速吸附完后,还在持续地进行慢速吸附。而对于灭蚁灵,吸附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几种POPs。实验证明了吸附速度不仅与辛醇/水系数有关,而且还与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MWNTs/TiO2/聚酯功能复合膜吸附及其净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酯工业滤布为基膜,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方法制备了具有吸附-光催化功能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TiO2涂层的复合膜,该复合膜对模拟水样低浓度(10mg/L)的双酚A具有较高吸附性能.随着复合膜上负载二氧化钛中的MWNTs的比例(17.6%,29.9%,和46.0%)增加,吸附去除率显著提高;吸附饱和的复合膜上的污染物双酚A可通过20W 紫外灯(l=254nm)照射Fenton氧化反应去除.吸附实验和HPLC分析表明,除了超声处理会引起浸渍负载的材料脱落外,复合膜吸附性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类脂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微量七氯和环氧七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了一种新型类脂-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吸附剂对七氯和环氧七氯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反应48 h后,对初始浓度为20μg·L-1的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去除率分别为98.79%和98.08%;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该复合吸附剂对亲脂性较强的七氯具有较快的初始吸附速率、较大的平衡吸附量和较高的去除率.相同实验条件下,类脂-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吸附速率和去除效果均优于传统吸附材料活性炭.  相似文献   

4.
聂立伟  崔福义  马华 《环境工程》2012,(Z2):510-514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进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吸附已经成为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方法,而藻类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概述了藻类对染料、酚类、多环芳烃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吸附。  相似文献   

5.
将自制高强度PVA亲水化改性复合膜应用于倒置A2/O-MBR工艺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及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等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大于90%、95%、80%;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回流比为100%时去除率较低,当回流比从100%增加到300%时,去除率相应增大,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下,膜出水浊度始终小于0.05NTU,控制膜通量为(12±0.5)L·(m2·h)-1,连续运行52 d,未对膜进行任何清洗,膜污染平均速率为13.22 Pa·h-1,膜污染进程缓慢.经FTIR分析,多糖和蛋白质是膜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多为亲水性物质.膜与污染物之间的微观作用力的测定表明LB为膜主要污染物,与FTIR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6.
仿生脂肪细胞制备以及对水体中林丹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体脂肪组织可以对脂溶性有机物有效富集的原理,通过界面聚合合成了类似脂肪细胞结构的仿生脂肪细胞,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仿生脂肪细胞具有亲水性膜以及亲脂性的内部结构,亲水性的膜允许携带脂溶性有机物的水体穿过膜,亲脂性的内含物将脂溶性有机物富集截留.仿生脂肪细胞对林丹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15%三油酸甘油酯含量的仿生脂肪细胞与粉末活性炭具有相当的林丹去除能力.仿生脂肪细胞对林丹的去除机理包括内含物的生物富集以及膜上空腔的物理吸附两部分,而内含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则是主要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天然硅藻土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性能,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一步低温热解法对天然硅藻土进行碳化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EDX)、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等技术表征了碳化改性的硅藻土(CD300)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对CD300吸附TC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下CD300对TC的吸附效果最佳,较天然硅藻土的吸附性能提高了110.6%。表征结果证实了碳化产物成功负载至天然硅藻土表面且改性不会明显影响天然硅藻土的形貌结构。Elovich动力学模型表明,CD300吸附TC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模型显示,CD300对TC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内扩散2个阶段控制,而内扩散阶段为主要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分析显示,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R2>0.966),表明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和ΔS0>0,说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加。溶液初始pH值和离子影响强度实验证明,TC分子与CD300间可能存在较强的外层结合,而静电作用在吸附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此外,碳化改性的硅藻土拥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表明其可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8.
纳滤膜过滤MBR出水的污染原因与清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健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8,29(9):2481-2487
为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对纳滤膜的污染原因及清洗方法,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仪对经MBR出水污染的纳滤膜表面污染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纳滤膜表面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所含元素包括磷、镁等,对经过不同清洗步骤的膜表面进行的检测表明,柠檬酸清洗可以去除镁和大部分磷,这些物质主要以无机形态存在于膜面污染物中;后续NaOH清洗可以进一步去除磷,这部分磷主要来自有机酸、有机磷或蛋白质等膜面污染物.污染使膜表面粗糙度由79.5 nm增大至111.2 nm,但接触角由55.6°变为62.1°,表明亲水性变化不大;酸洗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减小至51.9 nm,接触角变为96.0°,表明有机污染物暴露出来,膜面呈现疏水性;再经碱洗后,膜面粗糙度与亲水性均接近于新膜.这些结果说明,先酸洗后碱洗的方法可以去除绝大部分的膜面污染物,进一步推知膜污染初期主要为有机污染,之后无机物的作用使污染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
有机改性膨润土治理压载水有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压载水造成的有害生物外来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世界性关注,本研究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为改性材料,通过膨润土颗粒的表面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对膨润土进行了改性,并以常见于我国沿海的海洋生物种小球藻(Chlorella sp.)、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为目标生物,研究了有机膨润土对压载水中有害生物的去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与HDTMAB发生了有效结合,微观结构和形貌发生改变.当有机膨润土的用量为0.02 g/L时,在24 h内小球藻的去除率大于85%,新月菱形藻的去除率大于90%,而未经改性处理的原土在相同用量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除作用,这表明膨润土通过有机改性除藻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对有机膨润土除藻机理进行分析,有机膨润土表面静电作用和季铵盐离子亲脂性长脂肪链的网捕作用及灭杀作用是有机改性膨润土去除微藻细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膜为载体制备了N-Ti O2/PSF中空纤维复合膜催化剂,考察其光催化烟气脱硝性能.紫外光催化的NO去除效率可达63%,去除负荷可达213.6 g·m-3·h-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N-Ti O2/PSF中空纤维复合膜催化剂.UV-Vis光谱分析表明,掺杂N改性的Ti O2复合膜光催化层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都有极大的改善.XPS证明了O—Ti—N键能的存在.N-Ti O2/PSF中空纤维膜光催化处理NO的作用机制为NO气体通过中空纤维膜传质到NTi O2催化膜,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NO气体被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氧化成易处理的NO2和HNO3.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能够模拟生物吸收过程的半渗透膜采样技术(SPMD)富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生物毒性测试.这一方法在原理上不同于传统主动富集.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体系,能够模拟生物富集和产生毒性的过程.用三油酸脂半渗透膜采样技术对洋河和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水样进行富集,并采用海洋发光菌P.phosphoreum T3和青海弧菌V.qinghainesis Q67发光菌对原水样和经过富集的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洋河水中存在导致急性毒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宣化工业区,以取代苯类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为主,相比于此类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急性毒性的贡献不大.对高碑店污水厂进行的实验表明,用发光菌方法直接测定污水,很难解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而采用SPMD技术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后进行毒性测试,结果和化学分析数据相当吻合.结合SPMD的优点,推荐用该方法作为环境有机有毒污染物毒性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样品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毒性监测样品前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梅  王毅  王子健 《环境科学》1999,20(6):80-83
应用水样直接测试、CH2CI2萃取和被动透膜采样技术(triolein-SPMD)富集洋河宣化至官不库沿线水样中污染物,并进行P.Phosphoreum T3和Vibrio-qinghaiensis sp.NovQ67发光菌急性毒笥测试,分析探讨不同样品前处理方式对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由原河水样品直接进行了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会受水体中共存物质的干扰,将毒性掩盖,表现为制激发光。采用CH2CI2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两种采样技术监测淮河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相萃取(SPE)和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triolein-SPMD)采集并测定了淮河信阳、淮南2个采样点水样中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对2种采样方法的比较发现,对于水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3类目标污染物检出种类基本相同,但这些污染物在SPMD样品中浓度的富集倍数明显增加.污染物在triolein-SPMD酯中的高浓度,便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可以根据triolein-SPMD酯/水分配平衡理论计算目标污染物在水中的平均浓度,其结果与SPE具有可比性.综合triolein-SPMD在经济和操作上的诸多优点,本研究认为triolein-SPMD技术可在我国的优先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淮河水体取代苯类污染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13种取代苯类污染物、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淮河4个监测断面水、水体沉积物,鲤鱼(Grass Carp)中的浓度,并计算了上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AF)和生物沉积物浓缩因子(BSAF)。同时通过在现场放置的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SPMD)研究,发现上述污染物在SPMD中的浓度和在鲤鱼脂肪或沉积物有机质中的浓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提出利用SPMD得到的三油酸酯沉积物富集因子(TSAF)来代替BSAF,用于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在怕检测的污染物中,影响水体水质的主要是2,4-二硝基苯,六氯苯,阿特拉津,采样断面中蚌埠的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 工艺对松花江冬季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考察MBR工艺对浑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过滤周期.试验结果表明,MBR工艺对浑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浑浊度低于1NTU.对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0%~50%和30%~45%.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 h.投加PAC可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显著.MBR工艺可有效处理低温低浊水,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出水水质.在原水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可投加PAC形成PAC-MBR组合工艺,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adsorbent named lipoid adsorption material (LAM), with a hydrophobic nucleolus (triolein) and a hydrophilic membrane structure (polyamide), was synthesized to remove 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 (HOCs) from solution. Triolein, a type of lipoid, was entrapped by the polyamide membrane through an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The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LAM were investigated and subsequ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razine (a type of HOC)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using LAM as the adsorb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M had a regular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repolymer, where compact particles were linked with each other and openings were present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LAM in which the fat drops formed from triolein were entrapped. In contrast to the atrazin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LAM showed a persisten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trazine when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0.57, 1.12, 8.31 and 19.01 mg/L were present, and the equilibrium time was 12 hr. Using an 8 mg/L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trazine as an indicator of HOCs in aqueous solution, experiments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LAM showed 69.3% removal within 6–12 hr contact time, which was close to the 75.5% removal of atrazine by PA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M has two atrazine removal mechanisms, namely the bioaccumulation of atrazine by the nucleous material and physical adsorption to the LAM membrane. Bioaccumulation was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7.
MBR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对钢铁企业、煤化工企业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解工艺将焦化废水中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去除或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物质,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由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特殊的膜结构实现水和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18.
沁河流域水体污染物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应用多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晋城市沁河流域2005—2010年的水质数据(11个监测断面、24个水质指标)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及潜在污染源识别.将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在空间尺度上识别出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在时间尺度上识别出水质的年内差异性,揭示并探讨河流水质对降雨延迟的响应现象,进而将时间及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有机结合,开展时空联合分析与因子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监测断面可分成2类:A组(4个断面)及B组(其余7个断面),其中,丹河污染程度重于沁河,应当作为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全年可分为2个时段:时段Ⅰ(7—11月)和时段Ⅱ(其它月份),时段Ⅰ水质略优于时段Ⅱ,流域面源污染或内源污染较严重;A组的典型污染指标共12项,分别为重金属、有机物、有毒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点源;B组的典型污染指标共11项,分别为重金属、有机物和生物指标,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点源、生活和农业面源.  相似文献   

19.
以官厅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及在30 d暴露笼养稀有鮈鲫和三油酸甘油脂-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中的富集水平,来评价PAHs和OCPs在水体中不同介质中的富集规律,并探讨了用TECAM膜对水生生物进行生物有效性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目标污染物的沉积物生物富集系数(BSAF)和沉积物TECAM膜富集系数(TSAF)在湿地各点之间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在10%~70%和20%~50%之间,且BSAF和TSAF与Kow均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对于所研究的目标污染物尤其是PAHs,稀有鮈鲫的BSAF值比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在1~4之间)小1个数量级左右,而TSAF值则比较接近水生生物的模型预测值.同时也发现湿地中OCPs的BSAF和TSAF相互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5个实验点相关系数分别为0.80、 0.87、 0.83、 0.85和0.84(p<0.01),而PAHs的BSAF和TSAF相关关系不显著(p>0.1).由此可见,联合应用沉积物、稀有鮈鲫和TECAM膜能更可靠更准确地评价PAHs和OCPs这类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污染状况,TECAM膜作为一种生物模拟采样器能很好地预测鱼对OCPs这类较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对水体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