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区域旅游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释义、构成和特征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模型。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市场条件、旅游要素供给与相关产业支撑、政府和组织支持、文化和区域要素等是形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资源和条件。基于以上认识,对北京东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东城区建设国际会议旅游集聚区、国医健康旅游集聚区、国学修学旅游集聚区和旅游商品集聚区"四位一体、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高端旅游集聚区,并对集聚区建设的布局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创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295-1297
介绍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现状,包括规模现状、基础设施情况、招商引资情况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现状等,从产业集聚区自身的不足、产业集聚区内外部环境的约束和挑战、地方政府行为误区三个方面深度挖掘河南省产业集聚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7年河南省10个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区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方向性距离函数处理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度环境因素包含与否情况下的产业集聚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一步细分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产业集聚区的绿色发展评价能客观对比建设成效,产业集聚区的绿色发展存在着区位差异,经济区位较好的产业集聚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结合实践调查,呈现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区位优势带来的产业集聚差异,建议针对经济区位带来的产业集聚区起点不同,政府应分类制定产业集聚区的绿色发展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而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重要平台.分析了高科技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的特征和存在的研发主体缺位和积极性弱、供给和投资不足、市场失灵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高科技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效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低碳经济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启示,依据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提出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分类,并指出森林公园实施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必然性。结合江苏森林公园的发展情况探讨其旅游产品开发需秉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重点发展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适时开发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有限开发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与控制开发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以推动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许昌市特色产业集聚的区位、产业、交通和政策环境分析,得出许昌产业集聚的机制是龙头企业带动、优势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与项目推进.据此,分析了许昌“一带十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产业发展状况,提出科学规划,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集中,构建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品质,强化设施建设等推进许昌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包括“区位—资源—经济—社会—生态”5个约束层的综合发展潜力;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约束层潜力进行聚类,将城市划分为创新型、接续型和生态型3种类型,并提出分类发展指引。结果发现:(1)鞍山市综合发展潜力最高(67.97),北票市最低(40.12)。(2)区位、矿产资源禀赋、人口和经济变化是发展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创新型城市仍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培育创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4)接续型城市未来要采用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5)生态型城市未来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  相似文献   

9.
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磁分离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磁分离水处理技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公司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依托单位、环保装备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会员单位、中  相似文献   

10.
汪毅  何淼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05-1108,1117,F0004
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以满足创意阶层特征和需求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内部公共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创意阶层交往的“心理-行为-空间”这一互动视角出发,选取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东8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对创意阶层的“交往心理-交往行为-交往空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交往空间、中心交往空间、节点交往空间、道路交往空间等方面提出符合创意阶层心理和行为特征,并能促进交往产生的外部交往空间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