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能源环境管理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科研项目为基础数据信息,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该领域资助项目的总体特征、研究主题和热点变化,并结合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提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包括:①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面上、青年、地区等自由探索类项目的立项绝对数和学科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并更多向青年学者倾斜,资助强度保持稳定;②碳、能源和环境是自由探索项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随着政策等调整具有动态变化特征;③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重点、重大等引导类项目和优青、杰青、创新研究群体等人才类项目不断实现突破,增速明显,学科占比优势突出;④问题导向与本土情景、理论体系和一般规律、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市场和微观主体作用是研究选题确立与项目申请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领域大数据的研究与资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本文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与污染物减排研究、资源与能源市场复杂性研究、智能电网的大数据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数据管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等5 个方面,梳理了资源环境领域大数据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2015 年度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以及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以期对资源环境领域大数据的研究与申请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4,(12):84-85
正2014年12月4日,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的17名记者(或团体),来自中国环境报社、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中国工业报社的3名社长总编获奖。"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评选活动由能源基金会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举办,旨在表彰上一年度在中国可持续能源报道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记者,并通过这种形式鼓励更多的记者参与到可持续能源的报道中来。本次颁奖典礼上,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绿叶》2008,(4):20-25
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惟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如何夯实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石?中国需要实行基于市场机制与公平原则的绿色改革,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工农业发展、贸易发展等领域实现"中国式跨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跨越。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绿色贡献。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解决我国发展与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系统动力学是模拟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效力的常用分析工具,本文对系统动力学在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政策仿真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系统动力学应用的区域范围方面,该方法全面应用于从国家直至县域等各个尺度的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区域绿色发展通常被分解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方面,水土资源、能源、水环境、固废治理、绿色产业等领域应用较多,大气环境、绿色消费等领域应用相对较少;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软系统分析法、各类优化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集成应用日益普遍。文末根据文献梳理情况,提出未来应在决策变量设计、历史数据挖掘、环境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承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工业部门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本研究首先剖析了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以2015年为基准年,面向2035和2050年美丽中国建设两阶段战略目标,研究提出了工业园区碳减排的目标、路径和潜力,以期为园区深化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园区CO2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碳捕集等低碳路径,2015-2050年全国园区预期可减排CO2 18亿吨,在2015年基础上减排60%以上;其中,2015-2035年减排8亿吨,2035-2050年减排10亿吨。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8,(12)
正近年来,中国在提升资源环境生产率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深入挖潜。现行政策尚不足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尤其是"挤压式"发展背景下所累积形成的高污染负荷,必须充分依靠更为广泛的政策工具;未来中国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将环境因素真正融入不同层面的政府决策和不同领域的政策制定中,并确保产业与环境的政策目标和措施能够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从长远看,加快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持续改善双重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绿色创新作为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已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以1998—2017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收录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以后,绿色创新研究文献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机构间的合作多数发生在同一国家或地区,跨国、跨区域的合作研究较少;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生态学、生态创新、竞争优势"等六个方面。结合时区图谱,指出未来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以来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已经比较系统地构建起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目标体系、规划体系和体制机制,及时开展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对于反映政策进展与成效、识别问题与挑战、指导下一阶段的低碳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包含35个评价指标的中国低碳发展指数,对2010—2018年中国的低碳发展进展和政策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国的低碳产业发展进展显著,但二氧化碳排放控排水平、能源领域的低碳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低碳发展政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但低碳发展政策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管理体制、制度建设、配套机制均有待完善。本文建议,围绕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低碳发展的政策目标,以碳排放总量管理作为2020年以后我国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有序推动低碳发展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管理的信息机制和资金机制建设,抓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增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已发布的低碳发展相关规划、控温方案、低碳试点示范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3.
施正荣 《绿叶》2008,(9):1-7
地球上的一切能源,来自太阳。太阳能光伏,不损耗地球稀缺资源,采用地球外无限资源——阳光,必将成为低碳时代的中流砥柱。单单从太阳能产业的角度,中国已经扮演了世界低碳技术的一个重要提供者,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关键性低碳设备的第一制造大国。而政府政策向太阳能光伏产业倾斜,不仅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必将是低碳中国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正>陈健鹏,湖北谷城人,管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环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污染形势分析、环境监管体制、环境政策评估与设计、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等。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潜心完成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正处在转折期,未来5~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将全面到来。主要污染物排放叠加总量会在"十三五"时期达到峰值、出现拐点。此报告显然给了国家决策层以信心。在今年两  相似文献   

15.
厉无畏 《绿叶》2010,(Z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6.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低碳发展丛书》主编:解振华杜祥琬发行热线:010-67125803010-67113405(传真)  相似文献   

18.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次会议十分直白地提出——中国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直至今日,人们已不可避免地要直面环境问题。不科学的社会发展,就是透支我们的环境资源,这是所有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保产业》2023,(3):21-22
3月4—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环保产业》杂志就生态环保产业未来发展以及当下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2023年全国两会上,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会议。此次新设的环境资源界别,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再次增加的新的界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共设置34个界别,委员共计2172人,其中环境资源界有85位委员,在34个界别中属于人数较多的一个,成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专家、能源资源领域企业负责人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中的一名委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提交的两份提案均紧扣“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