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矸研制(Ⅰ)正交试验初步探索活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性矸制备过程不同操作条件的影响,通过吸碘值测定比较发现,预处理方式、碳化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气通入量等对活性矸吸附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多种样品材料中分离筛选出8株能以猪粪为基质生长的菌种,对其中4株菌(8B、8C、8E、2B)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并对它们发酵猪粪培养基的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8C、2B菌种生长最好,8B次之,而8E菌种则不适合作为发酵菌种;对培养基采取完全灭菌对菌种生长繁殖是有利的,间歇灭菌和不灭菌效果相对较差,甚至会对菌种产生不利影响;pH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强弱;较低的pH值不利于微生物菌种生长.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DNA样品的保存条件对聚磷菌FQ-PCR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标微生物的准确定量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的重要前提。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目前流行的核酸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由客观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显著误差的缺点。针对目前环境微生物定量方法中容易忽略的污泥样品DNA保存步骤与上机时间等环节,详细探讨了保存条件、上机批次对聚磷菌(PAOs)荧光定量PCR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均对标准质粒和污泥DNA样品中PAOs定量结果产生影响:模板DNA的浓度及保存时间会影响标准曲线Ct值的重复性;同一样品在相同保存温度(4℃)、不同保存时间、不同批次条件下的定量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PP>0.05)。因此,在对活性污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时,DNA样品应平行保存于-20℃条件,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并确保对比的生物样品保存及上机条件完全一致,从而减少定量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4.
铬的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铬为分析指标,探讨了钻井废充泥浆在不同的提取剂、没的提取时间、不同的固液比以及不同的提取方式下铬的浸出毒性大小,提出了适合评价钻井废充泥浆中铬的浸出毒性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索多种菌种降解石油过程中菌种和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筛选石油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组合,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和石油污染修复提供指导。基于正交实验筛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实验探讨各因素最佳水平。正交实验中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多菌种降解石油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ox-Behnken实验中,其能显著地影响石油降解率。菌种降解能力是石油饱和烃组分生物降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降解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所用菌种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石油降解过程最重要,是本实验的石油降解最优菌。菌种和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浓度配比对于石油降解具有重要的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添加量5%,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添加量200 mg·L-1的降解效果最优,理论上,最高降解率可达63.78%,验证降解率达到了53.89%,相对于多菌种正交实验最高降解率提高了5.54%。利用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筛选最优降解菌和最优菌种组合的方法,具有分析因素多、实验量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解锰废渣中分离出的一种锰抗性强的微生物Fusarium sp.浸取电解锰渣中的锰。研究了不同矿浆浓度、微生物生长活动、锰渣和培养基等对锰浸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体积比为2%(v/v)时,矿浆浓度(m/v)对锰浸取效率影响显著,矿浆浓度过低(〈2%)或者过高(〉10%)对锰浸取效率都有不利影响。矿浆浓度为10%时锰浸取效率最高,达80%以上;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对浸取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而锰渣的存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溶液的pH,进而影响锰浸取效率;培养基对锰浸取效率的贡献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污泥浓缩存在的问题,采用平板膜污泥浓缩(MST)工艺进行污泥浓缩,在浓缩污泥的同时实现中水回用.采用正交试验和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操作条件对MST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选择了膜通量、曝气量和抽停比3个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针对污泥浓缩效果、出水水质和曝气量3个不同的考核指标,工艺具有不同的最佳操作条件;整个试验过程中出水浊度小于1,COD在30mg/L左右,氨氮小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出了MST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曝气量1.0 m3/h,膜通量18L/(m2·h),抽停比10min:2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Co2+活化过氧单磺酸盐(PMS)降解水体中三氯生(TCS),优化了PMS浓度 、溶液初始pH和Co2+浓度等降解条件,并对TCS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7,PMS和Co2+摩尔浓度分别为1.00 mmol/L和10.0μmol/L的优化条件下,TCS(34.5μmol/L)在30 min内去...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建立了西兰花中吡蚜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西兰花经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柱层析净化后,最佳检测条件为柱温20℃、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85:15)、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该方法对毗蚜酮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0g,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5 mg/kg,西兰花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7.29%~93.60%,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铁炭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瓶毒性试验表明 ,AVM对厌氧消化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AVM废水经铁炭内电解预处理后 ,COD和AVM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19.5 %和 6 8.5 % ,可大大降低废水的毒性。预处理出水再经UASB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一步处理 ,当生化系统进水COD为 6 0 0 0— 6 5 0 0mg/L时 ,出水COD为 2 5 0— 2 80mg/L ,总COD去除率达到 95 .6 % ,出水达到生物制药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垃圾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垃圾填埋场中氮素转化的关键酶之一,硝酸还原酶在填埋场氮素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垃圾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土壤酶学测定方法为基础,对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垃圾样品的风干温度为30℃,分别加入1%的KNO3溶液2.0 mL和1%的葡萄糖溶液0.5 mL,抽气7 min后,置于20℃的培养箱中培养36 h。在该条件下对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测定,RSD小于1.66%,说明该分析方法结果可靠,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2.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寒地黑土耕层(0~10cm)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氮源生长的降解菌株,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命名为Arthrobacter sp.DNSl0。在接种量为10。CFU/mL的条件下,菌株DNSl0在24h内对100mg/L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99.41%。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NSl0适宜生长和降解的条件范围是:温度25~35'12,pH值5.0~8.0,培养液盐度0.1%~2%,对阿特拉津最大耐受浓度可达1200mg/L。正交实验法进一步表明,该菌株保持较好生长及降解能力的最优方案是温度30℃,pH值7.5,培养液盐度0.5%。影响其降解能力的环境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温度〉盐度〉pH值。  相似文献   

13.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忠  张修玉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515-2518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X14被鉴定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经培养条件优化,其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淀粉10 g/L,氯化铵0.51 g/L,3 g/L K2HPO4和1 g/L KHPO,初始pH值为8,接种量采用1%,摇床转速采用140~160 r/min的变速控制,37℃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5.
高效阿特拉津降解菌株DNS10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寒地黑土耕层(0~10 cm)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氮源生长的降解菌株,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命名为Arthrobacter sp.DNS10。在接种量为108CFU/mL的条件下,菌株DNS10在24 h内对100 mg/L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99.41%。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NS10适宜生长和降解的条件范围是:温度25~35℃,pH值5.0~8.0,培养液盐度0.1%~2%,对阿特拉津最大耐受浓度可达1 200 mg/L。正交实验法进一步表明,该菌株保持较好生长及降解能力的最优方案是温度30℃,pH值7.5,培养液盐度0.5%。影响其降解能力的环境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温度>盐度>pH值。  相似文献   

16.
从降解苯酚的好氧颗粒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菌,该菌株最高可耐受2.0 g/L的苯酚.依据形态特征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的核酸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并命名为Candida tropicalis Z-04.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法对Candida trop...  相似文献   

17.
一株碱性脱除硫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铁碱溶液催化法气体脱硫方法(简称DDS法)具有良好脱硫效果,但是DDS溶液在脱硫后会导致脱硫能力降低,为了达到使DDS脱硫残液得到再生的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能够使DDS脱硫残液得到再生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及纯化,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口附近土样中筛选出一株碱性条件下脱除硫酸盐的菌株WT-1。对该菌株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培养4~6 h菌株进入对数期,20 h左右到达稳定期。并研究了温度、pH值和摇床转速对其生长特性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45℃,pH值8,摇床转速120 r/min。同时,脱硫试验表明WT-1确实具有脱除硫酸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蒋柱武  谢丽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02-2406
通过流态实验,分析了EGSB反应器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酒精废水的流态特征,考察了EGSB产沼气转化和基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GSB的死区容积仅为4.47%,CSTR的串联数N为2.42,离散数D为0.286,反应器流态趋近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第3~66天和第202~275天2个时间段标准状态下的沼气转化率分别为0.213 m3/kg COD和0.315 m3/kg COD,均低于理论沼气转化率。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EGSB在高温条件下对基质的降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Zhu JP  Zhang JS  Shaw CY 《Chemosphere》2001,44(5):1253-1257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are the experimental data used to represent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testing materials under dynamic chamber test conditions. A simple empirical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will be very useful for practical purposes. In this study, a power law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a widely used first-order exponential decay model in their ability to describe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of wood-based panel material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wer law model is a better choice than the first-order model for describing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short-term (less than 100 h) experimental data. The power law model was also more superior in predicting long-term (up to 900 h) emission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盐酸浸出赤泥中铝和铁的过程,考察酸浸温度、盐酸浓度、酸浸时间、液固比以及赤泥粒度对铝、铁浸出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得出,在影响浸出率的酸浸温度、盐酸浓度、酸浸时间和液固比对铁、铝的浸出率的影响几个因素中,酸浸温度和盐酸浓度的影响最大,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其次。盐酸酸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赤泥粒度150 μm、酸浸温度80 ℃、盐酸浓度10 mol·L-1、液固比8∶1(V/m)、浸出时间150 min,此时铝的浸出率为96.7%,铁的浸出率为95.1%,铁铝总浸出率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