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钼和双氰胺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就钼肥和双氰胺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作用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钼肥和双氰胺能够显著降低蔬菜硝酸盐的积累。钼肥和双氰胺的复合应用,其降低蔬菜硝酸盐的效果是两者加和。复合施用2周后,可使施用尿素的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降到与施用有机肥种蔬菜的相同水平。  相似文献   

2.
蔬菜硝酸盐累积机制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俭霖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3):29-31,38
针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高的现象,综述了影响硝酸盐累积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调控其累积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主要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及加工处理后硝酸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调查分析了1989—1990年间杭州市郊菜区7类14种主要蔬菜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各类蔬菜硝酸盐平均含量范围为136~1847ppm,依次为绿叶菜类>白菜类>根菜类>豆类>甘蓝类>茄果类>瓜类;亚硝酸盐平均含量范围为0.09~3.78ppm。按有关标准对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分析了蔬菜硝酸盐的来源及积累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及控制途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宁波市郊基地蔬菜中有害物质系统调查检测的基础上,着重对9大类,19种 主要蔬菜的硝酸盐积累程度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有关食用卫生标准作出总体评价,并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发展宁波市蔬菜生产,改善菜地生态环境条件,保障人体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大,蔬菜中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而亚硝酸盐污染也不容忽视。探讨了蔬菜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生物反硝化、化学和化学催化反硝化都可从水中脱除硝酸盐,但目前投入实用的只有离子交换、生物反硝化、反渗透三种工艺.这些脱硝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饮用水脱硝的应用与研究的现状,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填闲作物防治菜田土壤硝酸盐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通过调整蔬菜生产的轮作结构,运用生物修复的原理,引入适宜的深根系填闲作物对深层土壤硝酸盐吸收利用,以避免硝酸盐进一步淋失,提高氮素的利用率的可行性。填闲作物应选择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氮素累积能力强的作物,在考虑填闲作物防治硝酸盐淋溶的同时,要兼顾其经济利用价值,并指出结合深根系的填闲作物进行合理轮作是蔬菜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氰胺甲醛(DDF)在对阴离子染料废水絮凝脱色中形成的絮体数量少、体积小,导致沉降性差、废水出水浊度较高的问题,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基体接枝DDF,增大其分子质量,制得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N-DDF,黏度法测得其分子质量为1 086 718 Da,聚合度为4 347。考察了PAN-DDF投加量、沉淀时间、pH、温度对单一组分和混合组分下刚果红、酸性兰9、活性嫩黄K-6G3种染料絮凝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表征。结果表明:在30 ℃下,在200 mL染料浓度为20 mg·L−1,pH=10的模拟废水中投加20 mg PAN-DDF,沉淀30 min,脱色效果最佳。其对单一组分的刚果红、酸性兰9、活性嫩黄K-6G的脱色率分别为93.31%、84.16%、83.63%,上清液的浊度分别为1.79、2.23、1.39 NTU;对混合组分中3种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81.74%、76.24%、62.57%,上清液的浊度为2.79 NTU。通过对比PAN接枝DDF前后扫描电镜照片,发现原光滑表面变粗糙,并附着大量颗粒物。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AN-DDF分子结构上含有—NH+、—$ {\rm{NH}}_{\rm{3}}^{\rm{ + }}$、C=N+=C等多种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脱除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饮脾水中硝酸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生物反硝化、化学和化学催化反硝化都可从水中脱除硝酸盐,但目前投入实用的只有离子交换、生物反硝化、反渗透三种工艺。这些脱硝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饮用水脱硝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水罗兰对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罗兰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12 d,研究了水罗兰对低密度、高密度的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初始光密度(OD680)分别为0.026、0.257时,水罗兰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OD680降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培养过程中共培养液营养盐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铜绿微囊藻OD680降低及生长停滞并非因营养不足所引起.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罗兰可作为铜绿微囊藻水华控制的生态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氰胺甲醛缩聚物混凝去除水中酸性红B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福州市主要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中砷积累特征与食用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蔬菜和对应土壤中砷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采用Monte-Carlo 模型法对蔬菜中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蔬菜和土壤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品种、不同类别蔬菜之间积累砷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菜地土壤没有明显的砷超标,砷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二级标准(30 mg·kg-1);研究区内蔬菜安全状态很好,不存在明显的健康风险;蔬菜中砷与其对应土壤中砷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类别的蔬菜之间对于砷的累积存在差异性,蔬菜中砷的富集系数顺序为叶菜类 > 根茎类 > 瓜果类,其中茼蒿的富集系数最大,豌豆和辣椒的最小。  相似文献   

14.
广玉兰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广玉兰正己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抑藻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经广玉兰提取物处理后,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最高值达到对照组的7~8倍.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细胞变形,质膜皱缩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几种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生物反硝化法和离子交换法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阳离子对Fe~0还原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普遍性、难去除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批实验,考察了不同阳离子(Fe2+、Fe3+和Cu2+)对Fe0还原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加入阳离子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溶液中的Fe2+而都能促进硝酸盐的还原,作用顺序为Fe3+Fe2+Cu2+;Fe2+对硝酸盐的还原具有重要作用,并随着反应的进行,转化为铁氧化物附着在铁表面而降低铁的活性;硝酸盐还原的主要产物为氨氮,亚硝酸盐只在反应初期有少量积累,尤其是加Cu2+的体系中,但随后都很快降低;在所有体系中,检测到的三氮(NO3--N、NO2--N和NH4+-N)之和只占理论总氮的51.5%~82.6%;动力学分析表明,硝酸盐的还原在不加阳离子的体系中更符合一级反应,而加了阳离子的处理更符合Lo-gistic模型。本研究结果阐明了Fe2+对Fe0还原硝酸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养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去除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唐顺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43-1946
为更经济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从兼性污泥中分离获得6株能氧化单质硫和还原硝酸盐的自养反硝化菌。根据各菌株的降解曲线筛选出优势菌种N-I,并研究影响菌株N-I降解性能的环境因素,如pH、温度、碳源及硝酸盐的降解动力学。实验表明,菌株N-I对硝酸盐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的半衰期t1/2为1.42 h,反应速率常数为0.488 h-1。最佳反应pH=7,最佳反应温度为30℃,最佳NaHCO3浓度为大于或等于2.5 g/L。  相似文献   

18.
粒状羟基氧化铁对废水中硝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蕾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3058-3062
本实验研究了粒状羟基氧化铁(GFH)对人工配制含氮废水中NO3--N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GFH的吸附平衡时间为80 min,增加NO3--N溶液的初始浓度,去除率下降;pH值为5时GFH对NO3--N的吸附能力最强,pH值升高和降低,吸附能力均下降;GFH对NO3--N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降低;在25℃下,以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GFH吸附NO3--N的等温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以Langmuir方程较好,相关性达到0.9930。GFH吸附NO3--N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时刻的吸附速率h在35℃时最大,为1.653 mg/(g.mg),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反应的活化能Ea为54.72 kJ/mol。本研究结果表明,GFH在饮用水脱氮和含氮浓度较低的污水再生回用领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海绵铁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绵铁的还原性及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特性,研究其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各项性能.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海绵铁粒径、固液比以及共存离子对硝酸盐转化效果的影响,对转化产物和溶出的总铁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试验研究了接触时间和进水NO3- -N浓度对硝酸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5时,海绵铁的粒径越小,硝酸盐的转化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固液比,有利于硝酸盐的转化,试验最佳的固液比(以每毫升硝酸钾溶液中投加海绵铁的质量计,g/mL)为1.0:25.0;溶液中存在的Cl-和SO24-在一定程度上对硝酸盐的转化有抑制作用.产物分析表明,NH4+-N是硝酸盐转化的主要产物,转化产物中NO2--N浓度很低,同时有一部分气体产生.动态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接触时间为7.7 min;增加进水NO3- -N浓度,硝酸盐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硫/沸石固定床去除硝酸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硫/沸石固定床反应器去除水中硝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在硫/沸石固定床反应器内通过自养反硝化作用能使水体中硝酸盐得到有效的去除。在硫与沸石的体积比为1∶2,水力停留时间为2 h,进水COD为50 mg/L时,出水硝酸盐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不外加碳源,总氮的去除率仍可达80%以上;在不投加CaCO3的情况下,出水pH可始终保持7.0;温度对该反应器硝酸盐的去除率影响不大,进水水温为12℃时总氮(TN)去除率仍可达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