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76篇 |
基础理论 | 5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絮凝—酸化法预处理腈纶纺丝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絮凝-酸化法对腈纶纺丝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絮凝剂的选用及多种絮凝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FS作絮凝剂,絮凝pH6.0,PFS 投加量为0.3ml,PAM投加量为0.4ml时的COD,BOD5和NH3-N及CN^-去除率分别为30%,31%,8%及32%。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农业耕作中化肥,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概况,并讨论了影响其污染的因素和控制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固体介质中染料的降解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3品系在固体介质中建立染料的降解反应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的脱色降解率。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琼脂、沙子及土壤等固体介质中均能有效地降解偶氮染料、蒽醌染料及聚合染料;植物材料玉米芯和木屑可作为共代谢碳源被该菌利用;BKM F 1767菌种降解能力最强,对活性艳蓝KN R的进攻性优于对PolyR 478和比布列希猩红。 相似文献
4.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固体介质中染料的降解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3品系在固体介质中建立染料的降解反应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的脱色降解率。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琼脂、沙子及土壤等固体介质中均能有效地降解偶氮染料、蒽醌染料及聚合染料;植物材料玉米芯和木屑可作为共代谢碳源被该菌利用;BKM-F-1767菌种降解能力最强,对活性艳蓝KN—R的进攻性优于对Poly R-478和比布列希猩红。 相似文献
5.
用于船舶防污漆和农作物杀菌剂的三苯基锡(TPT)对淡水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用1 ~6 μgSn/L的TPT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从NF11/12阶段开始进行72h暴露.结果表明,6μgSn/L暴露组胚胎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83%,3.5 μgSn/L及以上质量浓度的TPT暴露使胚胎的体长减少16%~35%,2.25μgSn/L及以上质量浓度暴露组胚胎的总畸形率均达100%.畸形现象主要包括眼睛异常,躯干拉长,泄殖腔突出,鳍变窄或消失,尾巴弯曲和皮肤色素减少等.在所有畸形表型中,TPT对鳍的影响最突出.暴露组胚胎的尾鳍宽度比对照组减少了17% ~ 100%,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TPT能抑制热带爪蟾胚胎的生长,并具有极强的致畸性,能特异性地阻碍爪蟾鳍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生物栅净化系统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栅处理系统中2个工况7个净化池在不同监测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主要污染物降解效果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栅技术的2~7号净化池的CODCr、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13.3%~58.6%、23.6%~65.8%、15.5%~72.9%和16.8%~76.9%,表明生物栅技术在污染物去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工况1第1次和第2次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7~1.91和1.96~2.35.设置凤眼莲的3个净化池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在工况2中,HRT为7.5h的3号、5号和7号反应池填料生物膜ERIC-PCR指纹图条带数比HRT为4h的2号、4号和6号要多,而根系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HRT的影响小.研究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增加,系统逐渐进入良好的稳定状态.图5表5参9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处理染料废水活性艳红X-3B过程中,染料和盐度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细胞结构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活性艳红X-3B染料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生生物毒性作用,且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细胞受损伤程度不断加深.加入100 mg/L的染料活性艳红X-3B后,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染料浓度进一步加大,菌丝细胞超微结构受到损伤逐渐严重.染料废水中的盐度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也会造成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NaCl浓度为3 g/L时,菌丝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当NaCl加入量高于8 g/L时,细胞膜受损,线粒体、细胞核呈现空泡化,表现为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染料和盐双因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的损伤效应表现为其损伤程度与单因子作用一致,且染料的影响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上海河流整治的3个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总结了多自然型河流整治过程中基于河流整治的河流形态多样性保护与创建、生态护岸建设、生物多样性培育等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水质改善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截污治污、水质修复等技术方法。以工程实例说明,河流形态多样化是创造河流生物生境的基础,生态护岸建设可以营造并促进生物生存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培育可以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底泥疏浚与截污治污则是水质修复的基础与根本手段,水资源调度有效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生物化学方法加快了水质修复的进程。最后,以多条河流的水质与生物监测结果说明不同技术在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几种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生物反硝化法和离子交换法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河道治理后反复出现水华现象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优化选取水质、底泥、护岸等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较高的硝酸盐浓度〔NO3 −-N浓度为(3.055±2.863)mg/L,其与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