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从污染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地、所属行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化工行业、运输行业污染事件发生的次数多于其他行业,污染物以液态为主,事件表现方式主要为爆炸和泄漏。针对我国环境污染事件现状,本文最后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曦  胡苑 《环境保护》2007,(2A):82-8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呈现出日趋频繁和严重的特点。近期以来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和江西赣江水域油轮起火事故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无不警示我国已经进入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美国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有过化学工业事故频发的阶段,而美国国家应急计划正是这种背景之下产生并被不断完善的,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可在保险公司投保,若发生污染事件,保险公司将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受害者得到赔偿,投保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这是一项三方共同受益的环境经济新政。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于今年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将18家化工、有色、钢铁等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企业列为重点。农药生产企业株洲吴华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污染事故”赔偿险,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往年污染事故造成赔偿的情况,投保额为4.08万元。2008年9月28日该企业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  相似文献   

5.
工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但可通过加强管理将事故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文章在对工业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污染事故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响应的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最后指出,建立工业环境污染事故管理信息系统将是加强污染事故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研究以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为例,就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展开了分析.在损害评估鉴定工作中,从污染物性质、事件发生时间和污染路径进行了分析认定;就倾倒强酸废水量进行了事故反演分析,并对时间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污染损害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提出了环境污染事件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羽 《沿海环境》2000,(8):14-15
2000年3月20日,广西 壮族自治区环保局收到了贵港市环保局关于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等有关情况的报告。第二大,自治区环保局的监测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并取得了污染事故的第一手材料。 4月初,由贵港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的《关于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情况的报告》又转至自治区环保局领导的案头,武思江水库的环境污染事故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建成于1958年,是一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隐患问题逐渐演变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责任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一些高风险、重污染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故之后,往往会造成后果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企业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除了启动环境应急预案,迅速、果断地组织抢险救灾之外,所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对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间接经济损失及时进行认定,责令事故发生企业进行合理赔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一些地区的环境逐渐恶化,环境污染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影响范围大,涉及人群广的重大污染突发性事性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环境应急监测作为监测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在环境污染事件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事故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正确处置污染事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就环境污染中应急监测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的排出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多,对于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对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一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具有比较大的危害,所以在需要做好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从而更好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格局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收集1993~2005年污染事故统计数据,运用GIS和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国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地域分布,探讨了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影响其发生的外部凶素.结果表明:①13 a中全国每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总次数最少为1 406次,最多为3 001次,且总体趋势是下降的,水和大气两类环境事故占据了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83.04%~92.02%).②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和中部地区省份,湖南、四川和广西为环境事故最密集的区域.③人口数、GDP产值、企业个数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生次数有正作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牛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不同,发达省份事故数仅与企业数呈现硅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玉庆 《环境保护》2005,(12):22-25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处理作出重要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王玉庆副局长代表总局党组在会上作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防范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讲话。现将王玉庆副局长的讲话全文刊发于此,请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并将落实情况向总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污染治理资金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38起.其中,由经济规模、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所引起的频数变化分别为279起,-74起和-344起.总的看来:该时期经济规模增长对污染事故频数增加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该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促进作用减弱;1991~2005年污染治理投资效应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基本起到遏制作用;风险控制技术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起到遏制作用.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国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统计分析了2002年-2008年中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揭示事件发生的规律、危害以及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件高发期,突发污染事件总体呈逐年数量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且发生时间集中,类型广泛,进而提出以“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应对策略,实现从注重应急处置向以预防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欧阳雄 《环境保护》2012,(14):59-61
汛期是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度敏感阶段,较大污染事故往往发生在这一时期。江西省各级环保部门把汛期环境安全监管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实抓好,严防污染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环境安全。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隅,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每年4月进入汛期,雨量显著增多,5~6月集中降水、暴雨天气频发,到7月雨量迅速减少。汛期是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度敏感阶段,较大污染事故往往发生在这一时期,加强汛期环境监管,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成为江西省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江西省各级环保部门  相似文献   

17.
刘伟卿  许国根 《环境科技》2006,19(Z2):152-154
通过对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分析,说明对于越来越频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仅要及时处置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减轻其危害后果,由此而引起的社会软毁伤的防护也应该提起全社会的重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及处理措施,保持信息畅通,是减轻软毁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如何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伟 《世界环境》2009,(2):30-31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曾经是发达国家极为关注的焦点。1950—1960年的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发生甲基汞污染事件(“水俣病”公害事件)造成439人死亡,1044人健康受损。1977年,美国Love运河发生有毒废物排放事件,当地居民不得不全体搬迁。1986年,莱茵河沿岸化工厂排放的30余种有机物流入河流导致水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波及两岸4个国家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事故作为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并制约着环境、经济和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根据近几年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况系统分析了其特点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和减少污染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明确提出,妥善处置突发涉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环境保护部要求有关地方和环保部门要坚持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从速彻查已发现的几起涉铅污染事故的原因,及时公布凋查结果,依法对负有责任的企业、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追究,有力震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