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珺  程学文  张宾  莫馗 《化工环保》2019,39(2):137-141
采用缺氧膨胀床(AE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研究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和挂膜特性,以及在反硝化连续流运行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填料层从下至上生物膜厚度逐渐增加;AEB的快速启动8 d可完成,COD去除率由44.9%升至92.3%,NO_3~--N去除率由39.8%升至98.4%;稳定运行阶段(进水COD 4 628~5 548 mg/L、ρ(NO_3~--N) 1 339~1 505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NO_3~--N去除率稳定在98%~99%,COD和NO_3~--N的容积负荷去除量最高可达27.8 kg/(m~3·d)和7.3 kg/(m~3·d)。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动态     
<正> 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改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Chemical Engineering,2010,117(8):10一种新一代碳增强型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可以改善含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可经济地回用废水或达标排放。这种绰号EcoRight的新型MBR将在2011年初实现工业化。该技术由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首先提出,与西门子水技术公司共同开发。EcoRight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采用颗粒活性炭(GAC)而不是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含PAC的MBR系统中,PAC会造成  相似文献   

3.
中试研究了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甲醇制烯烃(MTO)废水的启动和运行过程,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性状及沼气产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过程运行稳定,系统抗冲击性强。以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131 d的启动和运行,IC反应器的COD去除负荷可达10 kg/(m~3·d)以上,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IC反应器中的成熟颗粒污泥形状规则、密实、粒径大、沉降速率快。IC反应器的沼气产量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4.
李昂  刘锋  陈天羽  冯震 《化工环保》2012,40(5):494-500
采用基于固态碳源的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工艺处理高氮低碳的金属热处理废水。通过接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研究了以固态碳源(3-羟基丁酸脂和3-羟基戊酸脂共聚物,PHBV)和沸石为组合填料的分区式耦合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经过76 d的运行,耦合反应器的总氮去除速率达1.05 kg/(m3·d),且具有良好的出水COD稳定性。废水经过反应器沸石区后,氨氮去除率达97%,亚硝态氮去除率达81%,而硝态氮去除率几乎为零;经过PHBV区后,硝态氮去除率达76%,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97%。沸石区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PHBV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功能分区明确,耦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冯权  刘则华  梁鹏  邢新会 《化工环保》2006,26(6):483-486
利用由多孔微生物载体构建的好氧-厌氧反复耦合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高浓度肌苷生产废水处理中试研究。连续84d的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00-27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2.1h时,出水COD可维持在15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90%~95%。装置运行稳定后,未经沉淀的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50mg/L,表明该反应器可避免剩余污泥的产生。中试结果验证了该反应器处理高浓度肌苷废水的可行性和优势,同时为装置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对氨基二苯胺生产废水短程反硝化积累亚硝态氮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对氨基二苯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甲酸废水与含硝酸根的废水混合,调节废水的碳氮比和pH,添加氮、磷营养盐,经过沉淀、气浮等处理后,通过缺氧短程反硝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并产生含亚硝态氮的出水,以利于后续的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7.
程学文  莫馗  王珺  张宾  侯秀华 《化工环保》2016,36(6):641-645
以初步驯化后的絮状污泥作为内循环(IC)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厌氧处理甲醇制烯烃(MTO)废水(COD大于50 000 mg/L、TOC大于10 000 mg/L),以高负荷、高进水浓度方式培养颗粒污泥,考察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废水处理效果及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C反应器的进水COD容积负荷可达29.0 kg/(m~3·d),COD和TOC去除率可稳定在96%以上;在污泥培养阶段,废水升流速率宜采用0.4~0.6 m/h;在颗粒污泥未成熟时废水升流速率不宜提高过快,而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废水升流速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协同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膜反应器(简称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启动并稳定运行630d后,进行进水浓度负荷实验分析。当进水ρ(NH3-N),ρ(NO2--N),ρ(TN)分别为340.0,448.8,788.8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84.0%,93.0%,85.0%。在反应器中连续加入有机物(葡萄糖),进水ρ(NH3-N)和ρ(NO2--N)分别为240.0,316.8mg/L,进水COD为330.0—380.0mg/L,COD去除率达92.0%。仅用23d,在同一反应器系统中成功实现了ANAMMOX与反硝化协同作用脱氮。葡萄糖的存在对系统去除NH3-N和NO2--N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UASB-SBR 组合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考察了UASB 反应器和SBR 反应器中COD 的去除效果.UASB 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COD 为9 210 mg / L、容积负荷为9.21 kg(/ m3·d)时,COD 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SBR 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COD 为1 010 mg /...  相似文献   

10.
崔丽  王慧  黄开拓  梁吉艳  王新 《化工环保》2017,37(2):159-165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ANAMMOX)可将废水中的氮硫元素同时去除,避免了氨氮、硫酸盐分别处理时过程不稳定、去除效率低等不足,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但该反应的启动耗时长以及机理不明确影响了其应用。本文在探讨S-ANAMMOX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反应器、污泥源、填料、碳源及运行条件等启动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指出:应在量化反应产物的基础上深入对反应机理和功能微生物特性的研究;分析反应器、污泥源等启动因素的差异性;促进S-ANAMMOX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某日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涤剂废水为处理对象,以接触氧化法为核心工艺,比较了悬挂式组合填料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悬浮填料对洗涤剂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悬挂式组合填料和MBBR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时间分别为13,25 d;当悬挂式组合填料反应器的DO为4.0 mg/L时,COD和LAS的去除率分别为84.33%和89.06%;当MBBR悬浮填料反应器的DO为3.0 mg/L时,COD和LAS的去除率分别为82.54%和90.31%;当MBBR悬浮填料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为0.5~1.3 kg/(m3·d)时,平均COD去除率为83.91%,继续增大COD容积负荷,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0%以上;MBBR悬浮填料在COD的高效降解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优于悬挂式组合填料。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中药废水作为阳极基质、实际含镉废水作为阴极电解液,构建了连续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其产电性能及对两种废水的处理效果。78 d的运行数据表明:系统可实现最大输出电压417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11.8 W/m3,最大体积功率密度运行条件下的库伦效率为18.5%;在阳极进水有机物浓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阳极对中药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平均COD去除率为81.5%;阴极对含镉废水中Cd2+的去除率为79.4%~84.8%。这表明MFC同步处理中药废水及重金属废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电极法对工业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产生的含钴、锰废水进行处理.通过与传统二维电极法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论证了三维电极法脱除Co2+,Mn2+的优越性.探究了填料类型、极板间电压、粒子电极填充比(粒子电极质量(g)与废水体积(mL)的比)、极板间距等工艺参数对Co2+,Mn2+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镀生产过程产生的难降解、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Fe~(2+)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重点探讨了S_2O_8~(2-)投加量、n(Fe~(2+))∶n(S_2O_8~(2-))、废水pH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在S_2O_8~(2-)投加量为4.0 g/L、n(Fe~(2+))∶n(S_2O_8~(2-))为1.00、废水pH为7.0的条件下,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反应2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70%,BOD_5/COD从原水的0.21升至0.40,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幅提高,能够满足深度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姜科  周康根 《化工环保》2018,38(5):570-574
采用小试规模的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氟质量浓度为500~1 400 mg/L的模拟高浓度含氟废水。以氟化钙颗粒为晶种,以氯化钙溶液为沉淀剂(流量25 L/h),考察了流化床连续运行过程中沉淀除氟的效率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钙的沉淀反应在30.7 s内即可完成;在废水流量为11~23 L/h、反应pH为7.0~9.0、上升流速为0.005 9~0.013 0 m/s、钙与氟的摩尔比为0.85~1.00的条件下,出水清液中氟质量浓度低于1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连续运行过程中,流化床沉淀除氟高效稳定,操作条件范围较宽。流化床出水中细颗粒沉淀物的存在会导致氟浓度显著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产生或溢出,以保证沉淀除氟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罗倩仪  谢文玉  钟理 《化工环保》2014,34(6):535-538
采用两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预处理高挥发酚含量的石化厂汽提净化水,考察了HRT和DO对废水中挥发酚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级MBBR总HRT为10 h、MBBR中部废水DO 为1~3 mg/L的条件下, 装置连续运行处理ρ(挥发酚)=110~201 mg/L、COD=644~1 827 mg/L、BOD5/COD=0.15~0.69的废水,两级MBBR处理后出水平均ρ(挥发酚)为17.6 mg/L,挥发酚去除率达87.9%;平均COD为745 mg/L,COD去除率为32.7%;出水BOD5/COD平均为0.68,表明经过两级MBBR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