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煤炭消费现状与未来煤炭需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1991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消费量变化以及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是煤炭资源的主要消耗行业,2005年它们消耗的煤炭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5%。考虑这四大行业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煤炭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未来能源效率提高潜力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采用主要耗煤部门法预测2010、2020年我国国内煤炭需求量。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及我国节能目标等相关因素,采用单位产值能耗法。能源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然后采用相关部门对除煤炭以外的其他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间接求得我国2010、2020年煤炭需求量。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最终得出我国煤炭需求量为2010年26.2亿-28.5亿t、2020年30.9亿-34.9亿t.发电用煤仍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状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现代化战略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本文采用能源强度法并设计三种方案对我国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1.16亿-24.90亿,2050年为26.64-37.68亿,今后必须大幅度降低备产业特别是第二、三产业能源强度,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区域差异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其导致的环境变化是两型社会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1978 -2008年间中国煤炭消耗对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煤炭消耗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煤炭消耗对各项污染排放的影响要高于对华中、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煤炭消耗对废气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还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引起煤炭消耗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发现了产业结构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引起煤炭消耗增长中的显著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必须以煤炭消耗及其消耗动因为依据,不断明确和分解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排放的控制目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挥政府干预在能源消耗上的积极作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体制机制,并通过政策激励促进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这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消费需求的时变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科学分析相关经济因素变化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效应,本文在提取能源消费需求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ayesian理论的时变系数回归模型,利用MCMC方法获得了各时变回归系数的估计.同时,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了能源消费需求相对于各相关因素弹性系数的趋势及波动情况,并就能源需求对各相关经济因素弹性系数的趋势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能源价格、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全国总人口以及能源消耗结构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影响强度具有时变效应;②电力价格变动对降低能源消费的作用最为显著,但边际效应在逐年下降;煤炭价格的提高对能源消费的增加具有很大推进作用,但"煤电联动"、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建设可能进一步抑制能源需求;③城镇化建设进程可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能源需求的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 - 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晌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3)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在长期内会促使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因而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最后,从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以及技术性降低等角度,提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取得可靠的能源需求预测,本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等重要因素,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优势,确定了输入向量集合和输出向量集合,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将我国1985-2009年能源需求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与仿真,并对中国2010-2020年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并模拟解释变量不同增长率下能源需求的演变并给出政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大,到2020年能源需求将达到45.3亿t标准煤,而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能源需求就越大.变量模拟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也是能源需求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工业结构的调整,即便是微调,也会对能源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化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工业化特征,推动了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化率越高对能源需求越大,且对能源需求是刚性的,城市化也是能源需求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发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提高城镇能源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on consumption demand from a theoretical view,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a...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合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能源需求预测是合理制定能源规划的基础。能源需求预测的模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单一模型预测和组合模型预测。本文在分析几种常用单一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与灰色GM的优化组合模型,对江苏省未来十五年煤炭和石油的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江苏省对煤炭和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其中煤炭从2008年的19 601.39万t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的25 615.26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1.81%;石油从2008年的2 628.64万t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的3 532.60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1.36%;②基于BP网络与GM(1,1)的组合模型克服了单一模型的缺点,实现了优化组合模型"过去一段时间内组合预测误差最小"的原则,且预测结果误差较小,不仅适用于能源的中长期预测,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矿产供需均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能源需求的均衡关系及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失衡的战略途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探讨的重大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技术,就1990-2008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需求协整关系的检验,认为中国工业化与能源需求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也将持续提高.然而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化高能耗结构特征与能源低效利用并存的困境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不利于能源供需平衡的平稳发展.我国应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规律,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当限制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向离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产业转移;在实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同时.有效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建立能源应急机制等战略途径来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需求的分析框架,采用Malmquist指数估算1995-2007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能源需求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等因素,进行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能源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为我国制定合理的区域节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效率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能源需求有显著负影响;技术进步只对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有显著负影响;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西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均没有显著影响。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基础、能源资源禀赋和对外开放度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结论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区域技术进步与节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了解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改善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的38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较大比重;食品和衣着是其基本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并且在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主要集中于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在外用餐、文化娱乐、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较大;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最后,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本文提出了刺激消费的差别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oday the resources are becoming scarcer, which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unexhausted any more. Correspondingly, the production would be constrained by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clearly. Then the economic researchers woul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brings foreword the conception of elasticity ratio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lasticity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For the cert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lasticity ratio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will try to reveal, to keep economy growing while resource consumption reducing, what conditions should be met as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its growth rate,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elasticity ratio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ro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y growth using statistic data from 1978 to 2003.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减缓碳排放的近期形势与远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3年来我国面临GDP能源强度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及相应CO2排放增长对世界减缓碳排放的形势产生了更大影响的新的形势,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我国当前由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急剧增加引起的GDP能源强度阶跃性增长将随产业结构的稳定两平缓,并且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及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高而再度呈持续稳定下降的趋势。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中与发达国家的历程相比,可以走更为节约能源和减少CO2排放的道路。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平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而且时间比发达国家滞后半个世纪以上,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增长会对全球的碳排放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这将使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能源消费预测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报告期内一定区域内社会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北京地区的能源资源极为有限,能源自我供给严重不足,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居全国第二。这种能源消耗极大、自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通过构建ARIMA(1,2,1)模型.力图对北京市2007-2015年能源消费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未来能源消费星加快增长态势,这对于北京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是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提出如下建议:倡导全面节能观念;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多元化能源消费;建立以价格杠杠和市场为导向的长效节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崇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脱钩理论评价模式,基于脱钩指数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以1990-2007年历史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消费方式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低碳消费偏好和低碳产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对低碳产品的消费偏好进行了分析,低碳产品消费偏好的两个最重要特征是二元价值结构的产品和超越基本价值的消费偏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低碳产品效用函数.然后根据低碳产品效用函数给出了低碳产品的一般需求模式,结合低碳产品置信度变量的引进,构建了一个具体的低碳产品需求函数,并对低碳产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揭示了低碳产品需求的一些基本性质.为了验证低碳消费理论分析的结论,做了低碳产品消费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收入越高,对低碳产品支付的价格就越高;低碳产品的环境价值置信度越高,意愿支付价格就越商;低碳产品碳排放量降低越多,低碳产品需求价格就越高.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低碳宣传和公益广告、设立低碳产品标准、鼓励低碳产品技术研发角度提出了促进低碳消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on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by the consump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cognition about their correlations and provide the policy references for natural resources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has studied the impact status of the consumption level difference of China's 31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in 2005 by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serial statistical data with unit person method and constructed consumption model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e found several trends. To the intensity that population acting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four sorts of regions might be divided in 2005, furthermore, most of them were at the level of unit person.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located in the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in China, generally have the bigger impact intensity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than the others. That is to say, the natural resources mainly flow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but the environmental loads are shared in the whole China and are likely to be aggravated from east to west reversely. The main causes of imbalance of pressure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should be the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level, the unmatchable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imbalance of discharging polluta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moderate carrying capacity. To the total impact quantities that population acting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four sorts of regions were divided in 2005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m was notable.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having the bigger impact quantities on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while the extended western China is still the weak impact area of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consumption or terminal pressure.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are few, where the total impact quantities are more or less; alternately, those are many, where the total impact quantities rank the middle.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地把握未来10年的电力需求走势是做好电力规划、安排电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不同部门电力需求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和机制,本文把全社会用电量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工业用电、建筑业用电和服务业用电等五个部分,构建、拟合不同的电力需求方程,预测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结果是:“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约为7.8%,2015年用电量超过6万亿kWh,“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1%,2020年用电量接近8.2万亿kWh.未来10年,单位产值用电量将逐步下降,电力消费增长率将低于GDP增长率,电力需求弹性分别为0.84和0.72.电力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到2020年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为20%左右,工业用电比重将从当前的73%下降到2020年的63%. 相似文献
20.
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1985-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Eviews对时间序列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Engle-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GDP、能源消费总量的二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GDP、能源消费总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Engle-Grange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GDP与能源消费的因果影响关系不明显,但长期能源消费对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研究的结论来看,GDP增长引起能源需求和消费内生性的增长,减少能源的消费不影响产出、就业、收入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使经济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战略、实施能源保护和节能政策来弥补我国能源短缺,提供充足的能源供给作为保障.其次,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经济发展摆脱对能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