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公众参与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进API(空气污染指数),提出了5个改进方案,并针对方案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公众参与调查. 调查问题包括现行API能否反映空气污染状况以及灰霾状况;是否同意加入CO,O3和PM2.5指标;是否同意将API的计算时间调整为00:00─23:00;ρ(PM2.5)限值如何设定. 结果表明:公众对API改进方案总体上持肯定意见;超过70%的人同意在API中加入CO,O3和PM2.5指标,并有50%以上的人同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订ρ(PM2.5)限值. 由于改进方案4中增加了CO,O3和PM2.5指标,且将API计算周期调整为00:00─23:00,并按照我国的研究成果提出了ρ(PM2.5)限值,因此,方案4更贴近公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现行空气污染指数与实际人体感受可能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分别在广州和乌鲁木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众主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PSI)为良和轻微污染对应的API分别为43和99(广州), 75和179(乌鲁木齐),但较弱的相关关系表明,现行包含3项污染物指标的API尚不能完全体现公众的主观感受;公众健康综合感受(PHI)恶化对应的API区间广州约为API>60,乌鲁木齐则为API>100;广州PS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HI和能见度,而在乌鲁木齐则为ρ(SO2),ρ(NO2),ρ(PM10)和PHI;建议将能见度,O3和PM2.5纳入API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已成为研究空气污染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文章利用近十年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不同季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对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了预测。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4、0.89、0.85。北京春季常伴随有沙尘天气,而文章并没有考虑沙尘天气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因此春季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低,其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1。由于秋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的数据都有较多分布,因此该季节构建的网络更具有代表性,其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高,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9。总之,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以2001~2010年我国42个城市逐日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10 a我国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大气受燃煤影响较为严重,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状况以优、良和轻微污染居多;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从年际变化看,空气质量表现出逐年好转趋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区域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变差的趋势.对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局地污染和西北地区沙尘传输造成的自然降尘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制约关系,空气污染指数与降水量、风速、逆温线性相关;地形的空间差异影响着气象条件的分布,进而对空气质量的空间变化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4市2007—2009年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国家环境保护部和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提供的2007—2009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的分析,对2007—2009年陕西省4市(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和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年平均值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及横向、纵向比较。给出了4市近3a污染情况的统计数据及污染指数曲线图等,并从多方面分析造成其规律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11.
提高空气质量指数准确性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质量指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但各国统计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对环境的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常常表现出与公众感受及其他环境监测指标不相一致的现象。针对于此,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提高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增加空气质量统计指标和改进空气质量指数统计方法等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指数指示环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空气微生物来源于土壤、植物、水和人类,包括细菌、病毒、酵母、真菌和原生动物。众所周知,空气微生物可以进入呼吸道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呼吸系统及相关疾病。因此,微生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含量及分布状况等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危害、监测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了空气微生物的研究前景,并建议将空气微生物作为大气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历程,从目标效果、制度框架、措施手段等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预期目标(2017年)基本实现,并且随着控制目标逐渐严格,已由年尺度细化至日尺度.②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顶层制度框架逐渐成熟,运行机制逐渐健全统一,重污染应急管控预案趋向于成本有效性减排策略.③当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手段基本为命令控制型,在源头控制上主要采用新源环境准入、老旧源落后产能淘汰、燃煤控制与小规模炉窑综合整治等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策略;在末端控制上,逐步规范和强化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移动源、面源排放管理模式.④建议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常设机构,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效化;建议实施区域性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刺激型手段,建立基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大气固定源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市场机制促使污染源进一步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会形成几种危害人体的症状,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和建筑物自身、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体挥发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应注重现代住宅的5项卫生标准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