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1991-2004年封场单元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考察了填埋垃圾中腐殖质组成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垃圾腐殖质的总可提取率和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比值(HA/FA)分别随填埋龄呈线性下降和上升趋势.因此,填埋垃圾总可提取率和HA/FA可用来有效表征填埋场和填埋垃圾稳定度.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垃圾卫生境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为防止填埋释放物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所应采取的防渗、收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对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我国需着眼的问题及应着重考虑的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阐明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于填埋场打井采集填埋1~3年3个不同时期垃圾样品,用水浸提制备水溶性有机物(DOM)。采用红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浸提液中DOM的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含有脂肪类、蛋白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有机质中的脂肪类、蛋白质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均发生了降解,羧基、氨类及水溶性芳香结构物质减少,DOM分子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以降解为主。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2月在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选取10个不同填满年限的填埋单元进行填埋气的采样分析,用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填埋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到脂肪烃、卤代脂肪烃、单环芳烃、醚和酮等5类22种化合物,其中11种为美国环境保护署优先控制污染物,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较高.填满时间距采样时间较近(1~2年)的填埋单元检出的VOCs种类较多,脂肪烃和单环芳烃的浓度随填满时间的增加呈现较明显的衰减特征,而卤代脂肪烃、醚和酮的浓度与填满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检出的5种化合物中,1,1,1三氯乙烷、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均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阈值,氯乙烯和苯则超过该阈值. 相似文献
6.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NOX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化垃圾(稳定化垃圾)是一种良好的生物介质,可作为生物反应床的填料处理NOX废气.实验室研究表明,稳定化垃圾反应床可有效地处理NOX气体,其硝化能力(以N计)可达0.83
g/(kg·d)(干重).NOX去除率受停留时间的影响显著,NOX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当空床停留时间为1.5
min时,NOX气体的平均去除率为76.7%;空床停留时间为15 min时,NOX气体的平均去除率为91.0%.在NOX进气负荷低于110
mmol/(m3·h)时,NOX消除能力随进气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进气流量一定时,NOX去除能力随着进气NOX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大气式燃烧器在燃烧垃圾填埋气时的火焰稳定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填埋气火焰稳定装置。这种装置对于低热值燃气的稳定燃烧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重庆某非规范填埋场为例,针对西南地区已封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按照场地布局选取4个采样点,在垃圾体上进行钻孔取样,分析不同深度的垃圾样pH值、有机质、含水率、生物可降解度以及垃圾样浸出液和填埋气组成以及各个指标随着填埋深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不同深度垃圾体的稳定化程度。结果表明,场内垃圾已呈现矿化垃圾特征;有机质、BDM、浸出液COD以及填埋气CH4含量等4个指标与填埋深度均较好地符合一级降解反应,可以预测垃圾体稳定化临界填埋深度。根据有机质、BDM、浸出液COD以及填埋气CH4含量等4个指标与填埋深度一级降解反应函数预测临界稳定化深度为15 m,与实测值判定的稳定化填埋深度相一致性。在对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场地利用过程中,需要先对未稳定的上层垃圾进行清理,并在已稳定的底层垃圾体上充填其他稳定介质后利用该地块。 相似文献
12.
高温微生物菌剂加速垃圾填埋场好氧稳定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可加速垃圾填埋场好氧稳定化进程的生物强化技术。实验对比了A、B、C 3种填埋方式,A、B为好氧填埋,C为厌氧填埋;A中接种高温复合菌剂,B、C中不接种菌剂。实验周期为20 d。研究发现:高温菌剂的投加起到了多重作用:增强了微生物的活动,导致A中的温度显著升高,最高可达72℃,且50℃以上的高温期达14 d,而B仅在45℃维持3 d,C则基本处于常温;加速了垃圾堆体的降解与稳定化进程,至实验结束,A中可生物降解有机质含量(BDM)去除率达51.2%,明显高于B、C中的BDM去除率(31.1%和39.4%);加速了堆体中含氮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减少了垃圾浸出液中氨氮的累积;加速了堆体的沉降,A中垃圾堆体沉降高度达10 cm,远大于B、C堆体的沉降高度(4 cm和2.5 cm)。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构建模拟生物气藏的大型模拟生物反应器,研究模拟成藏填埋城市生活垃圾有机质厌氧降解及生物气化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自然温度条件下,模拟填埋垃圾有机质降解和生物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与pH、ORP、温度等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存在相关性。产气阶段最佳条件包括:最适温度范围为31.0~36.0℃;最适pH范围为5.47~6.75,pH中性条件下产甲烷速率最高;ORP最适范围为-428~-541 mV,产甲烷高峰期ORP值为-519 mV,低于前人关于甲烷菌最适ORP的界定范围。每千克挥发性固体总生物气和甲烷产量分别为128.5 L和77.7 L,生物气和甲烷最大产气量分别为118.0 L/d和82.0 L/d,甲烷最大浓度为70.4%,产气高峰期与甲烷浓度高峰期同时出现。模拟成藏填埋垃圾有机质的稳定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可诱导特征,关键因子的优化对有机质的降解及生物气化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中尚有大量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对其进行污染整治消除填埋气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的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问题,在垃圾场周边区域布设36个监测井,对监测井中的填埋气进行分析监测,以填埋气特征组分CH4气体的体积浓度变化研究填埋气的横向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监测井到填埋场边界的距离为监测井中CH4气体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垃圾场周边距离填埋场场界50 m以外的区域,填埋气的横向迁移已经相当微弱;但是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以内区域的填埋气的横向迁移明显,需要在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范围内采取措施与场内填埋气的导排措施配合,进行填埋气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5.
改性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填埋场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固液比(矿化垃圾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00,1,运行周期为3 h.水力负荷为0.08 m3/(m3·d)条件下,分别采用废铁屑、钢渣、蘑菇渣、秸秆作为改性材料进行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强化研究.结果表明,废铁屑对COD、色度、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有显著的强化作用,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平均提高9.3%、17%和7.7%;钢渣不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且需定期置换钢渣以维持其去除COD和总磷的强化作用;蘑菇渣和秸秆均需先进行合适的驯化降解处理,才能实现其去除COD、色度、氨氮和总氮的强化作用.从工程应用角度看,废铁屑是相对理想的一种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6.
填埋场不同深度垃圾土压缩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垃圾土的压缩机理,归纳了国内外垃圾土压缩性指标的研究成果。根据某填埋场3个不同深度的垃圾土试样,在改装后的高压固结仪上进行压缩试验,得到垃圾土的压缩系数a、主压缩指数C、修正主压缩指数C'、压缩模量E以及体积压缩系数m,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土的初始孔隙比随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垃圾土的压缩指数随其可降解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垃圾土具有高压缩性,其压缩性指标与垃圾的组成和填埋深度有关。将得到的压缩性指标与国内外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可为填埋场的设计及变形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垃圾反应床+芦苇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串联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并探讨了湿地中芦苇生长和对渗滤液中总氮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 在进水负荷为0.1 m3/(m2·d)的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运行,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对陈年渗滤液中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0.3%、95.0%、79.3%和99.8%。通过对人工湿地中芦苇的分析表明,芦苇在6—8月份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其氮含量增加较快,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底,植株总含氮量可以达到28.5 g/m2。此时收割芦苇可从湿地中最大限度除氮。如能增加芦苇种植密度,陈垃圾床与芦苇湿地串联处理渗滤液污染物以及深度去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准好氧矿化垃圾反应床+超声/芬顿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2%和85%。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Fenton法最佳工艺条件。经该组合工艺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和色度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6%、86%、94%和95%,且出水无臭,颜色为淡黄色,BOD5/COD从0.16增至0.35左右,可生化性基本满足后续生物处理需要,且COD、总磷这2个指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