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上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产生机理和各国目前实施情况.再通过举例世界500强在华部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状况和上海作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试点城市的实施现状,说明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排污企业、政策完善和公众监督三方面提出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乃至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法律条文没有被严格执行。从近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到最近的"哈药事件",无不反映出企业企图控制环境信息的不良现状。企业遇到环境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义务或责任,而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隐瞒和逃避责任。这次中海油漏油事件再次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一方面从论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为环境责任而必须予以贯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简要提出了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环境管理强调公众参与.其前提是环境信息对公众的公开.企业主动披露其环境信息属于其中一种方式.本文通过阐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对于环境改善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针对中国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借此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4.
由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一份企业污染物公开状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跨国公司环境信息公开问题的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海外和其母国实行了有别于在华的"双重标准"。本文试从全球战略、东道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东道国法律制度缺失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实行异于其母国的所谓"双重标准"的原因,并寻求促使跨国公司公开其重要环境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公布环境信息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最直接表现是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来部分省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尤其是着重分析了青岛市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发展与管理经验,总结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存主要问题。借鉴国外企业报告书制度经验,提出我国实施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公开在水污染防治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公开内容、平台建设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研究现阶段水环境信息公开的特征,识别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包括水环境信息公开规范性不足、企业排放信息公开执行乏力、信息供需不平衡及水环境数据平台服务功能不强等。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完善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加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平台社会服务功能和强化多方信息沟通互动。  相似文献   

7.
钱水苗 《环境保护》2014,(14):59-61
浙江省嘉兴市以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公众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出发点,构建了环保联合会、环保市民检查团、市民评审团、专家服务团等"一会三团"的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新模式。但环境执法公众参与仍面临着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形式单一、信息公开力度不足等问题,应尽快出台公众参与配套法规,明确公众参与法律效力,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以实现公众参与从末端参与到环境执法全过程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进展与成效,并分析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在政策、机制、标准和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逐步规范统一相关法律法规中基本概念、明确重要范围,推动现有法律法规中关键条款落实与系统发力;建立规范统一的企业污染排放台账制度;建立数据校核机制和配套奖惩机制,全面改善提升公开的数据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提高环境决策的质量和执行,控制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其它形式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我国存在着环境信息公开法规体系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隐匿性、不及时性和缺乏广泛公众参与等问题,应在健全环境信息公开的法规体系、加大各方合作、建立环境信息沟通平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促进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环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但相对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High level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ID) have become pressing issues du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ound the world. Corporate EID refers to disclose their information o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se of resource. Emerging econom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em to face a formidable task for promoting corporate EID. Based on data of corporate EID for 871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atus of corporate EI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lectively disclosing thei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or the listed companies i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level of EID, industrial sector, company size, and company ownership are also explored. Surprisingly, the result reveals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ization level and corporate EID.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help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mechanism from the corporat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closure level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takeholder theory, and gives an empirical observation 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ID) level appears to be marginal in current Chinese context. Nearly 40% of the sampled companies opened no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data to the public as could be seen from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disclosed inform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is that the EID strategy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s oriented to fill up the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e corporate EID effort is significantly relative to it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 proxy of the pressure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ts size. The role of other stakeholders, like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ested in this study in effecting the EID, is found to be still weak. Another interesting finding is that the sampled companies are selectively opening thei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mpanies operating in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where the economy has been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 more likely to disclose emission-related data. The better the company's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more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st is disclosed. More concerns of the firm's stakeholder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shall be promoted in order to encourag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disclose mor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accordingly become more proactive for improving thei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环境绩效可能存在的驱动响应关系,提出将企业主体、政府部门、投资者、消费者、社区公众作为5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企业环境绩效的驱动因子体系.选取2008年度国内300强企业作为初始样本,详细整理其公开的环境信息,筛选确定以环境信息公开相对完善的41家企业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企业环境绩效与驱动因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企业主体是环境绩效的主导驱动因素,政府部门和投资者是环境绩效的重要推动因素,而消费者和社区公众对环境绩效未有显著影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企业环境绩效驱动因素可归为3类,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总解释能力达到80.7%;53.66%的案例企业分别受到企业环境管理能力、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环境风险等因素的独立作用,而其余企业则受多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环境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与此相对的是环境行政所管辖的事务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环境本身“外部性”的特点,以及政府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的“利益冲动”,如何防止“政府失灵”的发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此试通过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倡导环境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目前中国法规在公众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制度缺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从古代起就与“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其语义衍生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的语义细化并有所发展,还出现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新的“环保义”的构词语素“绿”.本文系统地分析总结了“绿色”的语义引申发展的过程,并对“绿色”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与研究,“绿色”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丰富了“绿色”内涵,推动了“绿色”语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从环境的角度,将企业的环境影响纳入到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之内,构建一些实物型或价值型的环境业绩指标,表达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损害。本文立足于国际环境会计应用案例,结合财务会计特征和我国目前的环境教据基础,研究提出了中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和方法框架,并就如何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环境规划中水环境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城镇环境规划中目前还没有统一、全面、规范、科学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预测分析方法,本文针对小城镇环境规划将水环境污染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农业面源等几个部分,结合小城镇实际发展情况,探讨了合理的污染负荷现状与预测的分析原理及计算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崇明县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07年)》计算进行了简要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简便有效且符合实际,为正确地规划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模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1997年-2007年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等软件,分析了广东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三次非线性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三废”的排放特征较符合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广东省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仍呈上升趋势,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照包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包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分析包头市“十一五”期间有关环境保护方面规划的完成情况,为“十二五”期间环保事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环境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上市公司应配备专业环境管理队伍,完善并实施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应注意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手续的办理,及时进行排污申报并办理排污许可证,制定并执行环境监测计划,保证环保设施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做好事故应急预案,避免出现环境污染事件,并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行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