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拯救资源     
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与自然资源的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将是21世纪大多数国家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自然资源的日渐萎缩与状况恶化,既危及国家的发展安全,也殃及国家的社会安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数量极大的膨胀、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恶性循环和社会机制的严重缺陷,已使地球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濒临崩溃。不仅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急剧减少,就连大气、土壤、水等相对恒定的资源也因长期无度地开发、利用和污染而遭受严重侵蚀。可以说,自然界给人类发出最后通牒的日…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传统价值观念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性质,即具有使用价值,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人们历来对于资源环境有无价值的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无价格”;另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有价格”;还有一种认为“有价值有价格”。一般持“无价值”论的理由,一是认为:地球资源无限丰富,人们依靠消耗和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人们付出劳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自然资源和自然 环境测定价值;二是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但这一观念面对人类受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冲击,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了资源环境价值论,即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这对于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缓解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树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人类经济活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环境。多少事实表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允许人们为所欲为,而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与自然保持平衡和谐。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即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其免遭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建立最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已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1. 植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宋雪梅 《环境工程》2022,(4):261-262
<正>人类自诞生于自然以来,就一直依赖着自然环境,并从自然环境中不断地汲取着生活物质和生产工具,籍以维持自身的繁衍和发展。自然中虽然蕴藏着众多美好的可用之物,但却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在认知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另一方面又想凭借智慧超越自然、操控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生活所需。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要想更持久地发展,就必须在依靠自然、抗争自然和创造自然的矛盾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更加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受到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发展观把现代化过程片面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任意践踏自然,主宰自然,无情地向自然界索取,造成自然资源迅速耗减,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地球村”的安全,人是自然的产物,中国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兼顾自然涵容能力,才能实现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山东环境保护战略的思考●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翟立哲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地阻碍着...  相似文献   

8.
李寿山 《福建环境》1996,13(4):28-28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斗争过程的产物。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和手段,它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环境。一部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进步史。 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进机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获得惊人的成就,给人类社会创  相似文献   

9.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保护珍贵的和濒危的生物资源,七十年代以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人与生物圈”的计划中列入了“自然区划及其所含遗传物质的保护”这一项新的科研题目,近年来在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事业日益得到有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11.
<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自然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有效地保护不同自然地带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历史遗迹,拯救和发展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探索自然资源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际上常常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和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仅就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意义、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等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产业     
绿色经济学与生态环境学 60年代以来,在保护绿色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思潮和社会运动推动下形成的绿色经济学,早期反映出欧美绿党的政治经济思想,主张建立一种“可承受经济”,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由于自然资源耗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增长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再也不敢以征服者的姿态呈现在自然面前,以致人类终于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人类与其它动物以及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取代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如同所有其它形式的生命一样,人类作为个人也是地球上的过客,所以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这样,后代们(包括人类和其它形式的生命)也能在将来享受到生活的甘美”。1主宰万物的人与万物主宰人人类凭借其思维着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现代工业文明,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着大自然。伴随着这一开发进…  相似文献   

14.
截止目前,在我国已建设了36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近 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左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 这些自然保护区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对拯救和保护一些濒于灭绝的动物、植物种源,对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保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设立永续利用的自然宝库起到了巨大作用。 科学家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我国环境的改善和环境的美化,促进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的  相似文献   

15.
1 资源垃圾化 自然资源是自然介质中可供人类认识、加工利用并具有开发利用经济价值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综合体。社会化大生产促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产品的同时必然伴随各种固体废物的产生,各种产品消费后也会产生许多废物,最终把产品变为废品。人们把这些固体废物统称为垃圾,把受技术水平限制造成资源损失和最终变为垃圾的过程,称为自然资源垃圾化。随着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人口高度集中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及刺激性消费政策的实施,世界各国垃圾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新增垃圾419.49万吨,人均日产垃圾0.81千克,人均年产垃圾301.88千克,垃圾的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24%,高出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2.5~3倍。垃圾的增加使处理日趋困难,成为现代都市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生物多样性的迅速锐减,已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受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世界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加以鉴定、分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种类150多万种,植物种类约24万种,微生物约有3.75万种。此外,至今还有20万种植物、100多万种昆虫尚未被描述和分类,绝大多数不知名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18.
建设国家公园,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和谐--失衡--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量消耗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会计学的时代已经到来。环境会计学是一种可把自然资源消耗及退化的费用包括在政府的国民经济健康水平计算中的重要工具。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人类破坏自然或污染日益严重的新事件——这些事件大都是在“进步”的名义下发生的。人类盲目冲动地追求财富和货物的积聚——或仅仅是为自身的生存,使得大气、陆地、海洋、动植物及一切资源目前都处在严重的威胁中。  相似文献   

20.
<正>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三废”也日益增多,由于过去对其重视不够和治理措施不得力,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招致自然资源的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影响。根据我们卫生部门长期监测和动态观察的大量材料说明,我市的空气、水、食物都受到了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已经造成危害。这些危害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中毒;致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