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我国燃煤电厂广泛采用水力除灰方式,在环境保护、水资源消耗、干灰综合利用和冲灰管运行等方面均带来一定的问题.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容量机组数量愈来愈多,飞灰排放量迅猛增加.国内原有干灰输送设备的规格和品种不全,问题较多。已不能满足电厂需要.1986年初。我厂与能源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合肥发电厂合作,消化、吸收了美国A-S-H公司的气力除灰先进技术,研制出新型负压气力除灰设备及系统,安装在合肥电厂3号机组(125MW)进行工业性试验.1988年底安装、调试结束,1989年元月投入试运行.本文介绍该系统简要情况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流态化仓泵气力输灰系统的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虹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 135MW机组采用的流态化仓泵气力输灰系统 ,提出了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希望为该输灰技术在国内火电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徐州发电厂7号炉微正压气力输送系统进、出料阀进行了技术改进,采用柔性阀板解决了卸灰装置磨损块的问题,系统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输灰管垢的层间形态和显微分析结果,认为因晶体组织致密度的差异导致层状结构,蜂窝状晶体结构较疏松,密排列的柱状晶体结构紧密,晶体层间因夹灰而结构薄弱,晶体空隙内及晶体间夹杂质粒子。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徐州发电厂5号炉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自该系统投运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安庆石化热电厂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组成、特点及运行情况。该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国电宝鸡电厂5号机组为例,讨论了气力输灰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调试输灰和自动排堵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为存在此类问题的其他电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昆明发电厂两台65t/h煤粉炉,每年排灰50万吨。为处理飞灰装设了一套正压气力输灰系统,于1980年4月投入运行。将干灰输送到离厂约500m的灰仓,再由汽车运至2.5公里外的灰场。运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经改进后该系统运行正常,能满足生产需要。现介绍改进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国内百万超临界机组电除尘器灰斗积灰以及浓相气力输送系统输灰管道不畅的原因。针对其较严重的故障给出了具体详尽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如何来避免此类故障发生的各种应对措施,以及在监视巡检中应掌握的措施,为百万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陡河发电厂干除灰系统易出现内管脱落、磨损及逆止阀密封不严等问题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对频发缺陷进行了治理和改进,确保干除灰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的双套管输送干灰技术在国电谏壁发电厂330 MW机组第一电场长距离干输灰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以及系统性能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老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回水逐年减少的状况,采取了在贮灰场水面上安装可移动式漂浮筏的措施,作为灰场回水取水的漂浮泵站,增加了灰场回水流量,解决了因回水不足而使用水库水作补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0个电厂22台机组36组实测数据的分析,论述了燃煤挥发分、灰分及过剩空气系数对煤粉锅炉飞灰份额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曲靖电厂灰渣性质及其用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粉煤灰及炉渣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它们用作水泥混合材所表现出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粉煤灰在建材制造、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农业、废水处理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现状以厦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焚烧逐渐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飞灰属于危险废物.论述了飞灰的来源、成分、特性及危害,介绍了飞灰的处理处置技术:水泥固化技术、化学药剂稳定化技术、熔融固化技术、水热稳定化技术和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并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田家庵电厂5号机组炉烟处理系统的运行现状,对结垢原因、除垢原理、运行参数分别进行了阐述。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系统有了完整的评价和认识,并就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