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4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5127篇
安全科学   1040篇
废物处理   879篇
环保管理   1127篇
综合类   8262篇
基础理论   2279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776篇
评价与监测   611篇
社会与环境   540篇
灾害及防治   6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681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842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1461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373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01.
A shortened version of 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 method (QuECh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ssipation and residue of imidacloprid present in Zizania latifolia and purple sweet potato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imidacloprid in the two crops ranged from 82.12 to 113.79%,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7.32%. The dissipation dynamics of imidacloprid in Z. latifolia plants and purple sweet potato plants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with half-lives of 3.2–5.5?days in each of sampling locations. The terminal imidacloprid residues in Z. latifolia and purple sweet potato at each of location were <0.005–0.120?mg kg?1. According to the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both the acute dietary risk quotient and chronic dietary risk quotient values were <1, indicating that imidacloprid is unlikely to pose health risks to humans with normal recommended use. The present study may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and reasonable use of imidacloprid in Z. latifolia and purple sweet potato fields.  相似文献   
90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Natural steroid estrogens (NSEs), including free estrogens (FEs) and conjugated estrogens (CEs), are of emerging concern globally among public and...  相似文献   
903.
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环境污染,为改善农业环境,探寻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原因所在,将农户环境污染感知、环境关心和社会规范加入规范激活理论框架对其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利用陕西、山西、甘肃、安徽和江苏5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亲环境个人规范、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均可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个人规范对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结果意识、责任归属、农户的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均可对其亲环境的个人规范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果意识、责任归属、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农户的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可同时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而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仅可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社会规范可正向调节个人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4.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和气象数据,估算安徽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WUE年均值差异明显,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WUE均值较高,分别达到1.66和1.69 gC?mm-1?m-2,而耕地的年均WUE最低,各植被类型的年均WUE按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木>草地>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耕地”的顺序递减。植被年均WUE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规律,整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植被WUE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布范围与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2)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年内变化呈现出“增加-减小-增加-减小”的M状“双峰型”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特征,各季节植被WUE的均值分别占植被WUE的32.58%、24.91%、29.27%、13.24%。(3)安徽省植被WUE动态变化受到降水影响显著的区域占比3.88%;气温显著影响的区域占比2.19%;降水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范围内,温度显著影响的地区则位于耕地范围内,降水和气温综合显著影响所占面积最小,为0.11%;而植被WUE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均不显著占比为93.82%;整体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植被WUE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05.
湘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因素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湘江流域水环境,定量识别湘江干流主要水质指标的驱动因素,该研究基于1990~2016年水质监测数据及沿岸永州 长沙五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湘江干流水环境演变趋势,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各地区各水质指标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湘江干流CODMn、Cd、As整体呈下降趋势,上游BOD5呈下降趋势,上中游NH3-N呈上升趋势,中游衡阳、株洲市重金属Cr6+呈上升趋势,衡阳市TP呈上升趋势,中下游BOD5呈上升趋势;定量追溯各水质指标影响因素得出工业污染是湘江干流重金属As、Cr6+、Cd主要驱动因素,永衡株潭地区NH3-N,衡阳市BOD5、CODMn、TP及衡株潭地区BOD5均以农业污染影响为主;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干流水环境有显著影响,建议在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06.
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 244个镇域研究单元的人均财政收入数据,采用多种空间方法分析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论如下:(1)从不平衡度指数看,该值在研究时序变化上先升后降,表明近期研究区内部差异程度有所减小;空间序列上南北差异较大,黄山、宣城等市内部差异较小,阜阳、亳州等市内部差异较大。(2)从Zip指数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集中的力量逐渐减弱,但实力强劲乡镇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且其垄断性较强。(3)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主要有两大组团,一处在皖南区集聚且逐渐向北扩展,但2016年有所缩减;另一处则贯穿南北形成条带状“串珠”,呈现先逐渐扩大后几乎消失的变化特征。中值区呈基底状分布在皖中区域。低值区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其中西北区逐渐向南扩大,东北区逐渐减小。(4)从空间集聚状态看,4种显著类型区均存在且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在黄山市周围集聚,并逐渐向池州、宣城扩展;显著LL区在阜阳、亳州等市集聚,并逐渐向南延伸;显著HL区和显著LH区数量较少且集聚现象不明显。(5)从影响因素来看,基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建成区人口/总人口>常住人口>从业人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行政面积>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增加值>人均工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  相似文献   
907.
Yang  W.  Deng  D. G.  Meng  X. L.  Zhang  S.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2019,50(4):352-360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Lake Erhai were investigated from May 2010 to April 2011. A total of 124 species belonging to 8 phyla and...  相似文献   
908.
Fu  Li  Chen  Yi  Yang  Xinyi  Yang  Zuyao  Liu  Sha  Pei  Lei  Feng  Baixiang  Cao  Ganxiang  Liu  Xin  Lin  Hualiang  Li  Xing  Ye  Yufeng  Zhang  Bo  Sun  Jiufeng  Xu  Xiaojun  Liu  Tao  Ma  Wenj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20):20137-2014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Fetal growth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perinatal and postnatal health.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exposure to air...  相似文献   
909.
采用化肥驱动正渗透(fertilizer driven forward osmosis, FDF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不仅有效降低受纳环境风险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经稀释后的化肥汲取液可直接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与农田灌溉水肥一体化协同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FDFO处理生活污水处于实验室小试和部分现场中试验证阶段,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核心在于高效正渗透膜的开发、膜装置设计的改进、膜表面水力学参数的优化及膜污染缓解技术水平的提升。文章综述了近10年FDFO工艺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FDFO工艺的膜装置类型与工艺流程、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等3方面,并展望了未来FDFO工艺规模化处理生活污水面临的挑战,以期推动FDFO工艺在处理污水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0.
采用微生物筛选、纯化技术,获得了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YPC—TA1,YPC—TA2,YPC-TA3,YPC—TA44株菌株。将筛选出的TA降解菌固定化,处理初始TA质量浓度为2650mg/L的模拟废水,降解36h后TA去除率达100%。用TA降解芮在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处理PTA废水,最佳容积负荷为6.7kg/(m^3·d)。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可在容积负荷为6.0~6.5kg/(m^3·d)的较佳条件下长周期稳定运行,COD去除率保持在91%左右,TA去除率保持在94%左右。低pH废水冲击和高容积负荷废水冲击时COD,TA去除率均明显下降,恢复正常讲水后3~4d,COD,TA去除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