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1504篇
基础理论   448篇
污染及防治   786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Consumption of food crops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is a major food chain route for human exposure. We studied the health risks of heavy metals in contaminated food crops irrigated with wastewate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buildup of heavy metals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s, collected from Beijing, China.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 grown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相似文献   
152.
中国《产品包装法》现状及其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从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包装法规的研究动态,论述了制定<产品包装法>的基本原则,并就立法、执法和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3.
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详细研究了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研究内容包括:超声波频率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超声波功率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Fenton试剂用量和pH值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还利用一次正交回归实验确定了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化条件,并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对超声波技术、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和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最高,其色度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73.5%.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化条件是: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功率为75W,Fe2 浓度为280 mg/L,H2O2浓度为1.29×104 mg/L,pH值为2.5.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Fenton试剂用量之间存在优化匹配值.  相似文献   
154.
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蚯蚓同化容量与污染负荷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与运行方式,并据此进行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水力负荷1 m3/(m2*d)、湿干比(布水时间和落干时间之比)1∶3、蚯蚓负荷(以单位体积填料中蚯蚓的质量计)12.5 g/L的条件下,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可行性与高效性,单级系统的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在81%、66%、82%和89%左右.改进蚯蚓床填料、设计通风结构和采取适宜运行方式,是蚯蚓生态滤池成功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沼泽红假单胞菌W12对活性黑5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脱色活性的沼泽红假单胞菌W12。经实验确定W12对活性黑5(reactive black 5,RB5)脱色的适宜条件为:pH<10;有光照;谷氨酸盐或乳酸盐作为碳源,当乳酸钠为碳源时浓度应>500 mg/L;盐度不超过5%;RB5浓度不大于700 mg/L。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表明,RB5的脱色和降解过程生成芳香胺类化合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降解。此外发现,RB5诱导生成的胞外代谢物能提高W12的脱色活性。  相似文献   
156.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7.
碱渣对锌(Ⅱ)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锌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 pH 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 pH<5.51 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 Freudlich 等温吸附规律,而在 pH5.51 时,能较好地符合 Langmuir 等温吸附规律,吸附热随 pH 的增大而升高.当pH≤5.51时,碱渣的吸附力以范德华力平和疏水键力的作用为主,而当 pH6.17 时,以化学键力为主.在 pH 为 5.05、6.07和7.03时,碱渣对 Zn26 的吸附动力学方程都以 Langmuir 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8.
液晶显示器液晶处理与铟回收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聂耳  罗兴章  郑正  盛名 《环境工程学报》2008,2(9):1251-125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液晶显示器回收的各个重要环节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整套回收工艺.其中包括利用丙酮常温浸取去除偏光片、分离玻璃基板、溶解液晶,还包括利用硫酸溶液和二氧化锰联合浸取玻璃基板,铟的浸取率达89%.得到的铟的酸液经过萃取、置换和电解,可以得到铟的产品,为液晶显示器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提供实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9.
膜基活化溶液中活化剂在回收温室气体CO2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AMP和PZ作为活化剂添加于MDEA溶液中,形成活化溶液,研究了膜基活化溶液回收温室气体CO2性能,着重考察活化剂的活化作用和对膜接触器传质加强的影响,提出一个活化机理来解释活化现象,建立了阻力层方程模型,并模拟膜基活化溶液回收CO2的传质过程。结果表明,活化剂对膜接触器传质的加强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双氨基环状结构的PZ对传质的加强作用高于具有空间位阻结构的AMP;活化溶液的CO2回收率和传质通量明显高于未活化的MDEA溶液,活化性能PZ〉AMP;活化剂的活化效应与分子结构有关;流体力学的改变对传质的影响有限,活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对传质的加强起主导作用;阻力层方程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膜基活化溶液回收CO2传质过程,传质通量和总传质系数的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0.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presence in all the environmental media and toxicity to life. These molecules are strongly adsorbed on the particulate matters of soils, sludges or sediments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hydrophobicity which makes them less bioavailability, thus limiting their bioremediation. Different sludge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s for PAH removal from sludge prealably doped with 11 PAHs (5.5mg each PAH kg(-1) of dry matter (DM)): two biological processes (mesophilic aerobic digestion (MAD) and simultaneous sewage sludge digestion and metal leaching (METIX-B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PAH biodegradation in sewage sludge. In parallel, two chemical processes (quite similar Fenton processes: chemical metal leaching (METIX-AC) and chemical stabilization (STABIOX)) and on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electrochemical stabilization (ELECSTAB)) were tested to measure PAH removal by these oxidative processes. Moreover, PAH solubilisation from sludge by addition of a nonionic surfactant Tween 80 (Tw80) was also tested. The best yields of PAH removal were obtained by MAD and METIX-BS with more than 95% 3-ring PAH removal after a 21-day treatment period. Tw80 addition during MAD treatment increased 4-ring PAHs removal rate. In addition, more than 45% of 3-ring PAHs were removed from sludge by METIX-AC and during ELECSTAB process were quiet good with approximately 62% of 3-ring PAHs removal. However, little weaker removal of 3-ring PAHs (<35%) by STABIOX. None of the tested processes were efficient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 or = 5-ring) PAHs from slu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