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09篇 |
免费 | 970篇 |
国内免费 | 359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9篇 |
废物处理 | 655篇 |
环保管理 | 901篇 |
综合类 | 5310篇 |
基础理论 | 2044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4036篇 |
评价与监测 | 419篇 |
社会与环境 | 322篇 |
灾害及防治 | 4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256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443篇 |
2020年 | 357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389篇 |
2017年 | 500篇 |
2016年 | 579篇 |
2015年 | 725篇 |
2014年 | 839篇 |
2013年 | 1085篇 |
2012年 | 937篇 |
2011年 | 924篇 |
2010年 | 706篇 |
2009年 | 666篇 |
2008年 | 744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504篇 |
2005年 | 370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355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246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243篇 |
1996年 | 223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deltamethrin and fenvaler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understand the degrad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te of pyrethroids, the process of their photodegradation under simulated natural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follows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 plausibl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process. Several
influences on 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such as the e 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yrethroids, total time
of light irradiation, solvents, and light source, as well as the e ect of a few substances that exist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could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yrethroids in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72.
RBCA、CLEA及CalTOX模型在苯并[a]芘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模型对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以苯并[a]芘为例,采用RBCA、CLEA和CalTOX模型对某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差异和原因,同时对模型的主要暴露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推导出基于风险概率分布的土壤修复限值.结果表明,RBCA、CLEA和CalTOX模型计算的苯并[a]芘致癌总风险分别为2.40×10-4、632×10-4和7.04×10-6,且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2个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降解作用是影响CalTOX模型风险评估结果不同于RBCA和CLEA模型的重要因素,3个模型间参数取值及方法学的差异也会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同.各模型暴 相似文献
173.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80—1981年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做了同步监测,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状况,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做了研究。以超C_i几率和的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以早晨最严重,傍晚次之,中午较轻:冬季比夏季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中以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总颗粒物次之。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比较突出。颗粒物中的苯溶物对大气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相对湿度高时硫酸盐浓度大,可能是产生冬季烟雾事件的原因。下风方向的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比值和硫酸根含硫浓度与大气总硫浓度的比值均比上风方向相应的数值高,说明城市燃煤烟气是硫酸盐的来源。城市中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硫酸根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在形成硫酸根的过程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颗粒物可能有贡献。以一维有源简化模式估算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常数,约为2.3±1.1%/hr,冬季约1.5%/hr。二氧化硫的迁移距离约为17—340km。 相似文献
174.
针对含全氟辛酸(PFOA)的工业废水及应对PFOA的污染突发事件,采用PAFC及其复配粘土矿物凹凸棒和沸石进行混凝实验,并对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加量10 mg/L时,PFOA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25%和99.42%,PAFC混凝处理PFOA的效果优于PAC;pH值对PAFC去除PFOA有一定的影响,当pH大于6时有利于PFOA的去除;PFOA和浊度的去除率随原始浊度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炭、盐酸改性凹凸棒、盐酸改性沸石、CT-MAB改性的沸石复配PAFC均可提高PFOA的去除率;改性处理后的沸石应用于PFOA的处理中,有望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5.
分析了SHERPA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建模理念,重点介绍了其在环境空气质量减排情景模拟评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排放源与受体关系(SRR)方面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其与欧盟常用的其他情景模拟模型的优缺点。SHERPA模型的特点是空间灵活性较好,对于任何给定地点,可以快速评估不同地区对该研究地点空气质量的影响。SHERPA模型的3个主要功能为污染物来源分析、决策支持和情景模拟。基于SHERPA模型对法国环境空气中PM_(2.5)、PM_(10)和NO_2年均浓度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决策支持分析和减排情景模拟评估,展示了模型在环境治理措施优先级筛选和政府间联合治理措施协调建议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以期为中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环境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成效评估等环境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6.
177.
铁炭微电解工艺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采油废水产生量的逐渐增大以及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对冀东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铁屑粒径、pH值、Fe/C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微电解工艺的因素主次关系为:pH>Fe/C质量比>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pH=5,Fe/C质量比为7∶1,反应时间50 min下,原水COD由170 mg/L降至95.6 mg/L,去除率达43.85%,出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8.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大量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有可能改变水环境中其他共存污染物(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为评价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铝(Al2O3-NPs)对重金属Cd生态毒性的影响,采用底栖生物慢性暴露研究了Al2O3-NPs存在条件下Cd在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体内生物积累的变化和Cd对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以及Ⅱ相反应的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浓度(5μg·g-1)时,Al2O3-NPs对Cd生物积累没有影响;中、高Cd浓度(25、100μg·g-1)时,Al2O3-NPs显著促进Cd的生物积累,Al2O3-NPs对Cd的生物转运具有明显的携带效应。低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中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高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下降,而且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Al2O3-NPs的存在加重了Cd对肝胰脏细胞的氧化胁迫或损伤。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进一步证明Al2O3-NPs对Cd氧化损伤的增强作用。中、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下降,但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同样说明了Al2O3-NPs对Cd毒性的增强作用。本研究提供了在沉积物-底栖动物体系中Al2O3-NPs促进重金属生物积累的证据,而且Cd毒性的变化与肝胰脏中Cd的生物积累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中、高Cd浓度下,由于Al2O3-NPs的存在显著促进了Cd的生物积累,因而增强了Cd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179.
180.
Oxidation of Cr(III) by manganese oxides may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environment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oxic Cr(VI) species. At present, it wa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extent of Cr(III) oxidation and fate of Cr(VI) would be changed when manganese oxides co-exist with other minerals, the case commonly occurring in soi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goethite and kaolinite on Cr(III) oxidation by birnessite under acidic pH condition (pH 3.5) and background electrolyte of 0.01 mol/L NaCl. Goethite was found not to affect Cr(III) oxidation, which wa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overwhelming adsorption of cationic Cr(III) onto the negatively-charged birnessite (point of zero charge (PZC) < 3.0) rather than the positively-charged goethite (PZC = 8.8). However, more Cr(VI) would be retained by the surface with the increase in addition of goethite because of its strong ability on adsorption of Cr(VI) at low pH. Moreover, either Cr(III) oxid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rated Cr(VI) between the solid and solution phases was not affected by kaolinite (PZC < 3.0), indicating its low affinity for Cr species.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present mixed systems were suggested, which could be partly representative of those in the soils and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mobility and risk of Cr(VI) would be decreased if goethite was pres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