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43篇 |
基础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亚硫酸氢钠等混合液作吸收液采集大气中的甲醛,再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确定了测定最佳条件,使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采集样品稳定等特点.方法检出限0.32μg/5ml,可测定甲醛浓度范围0.01~0.30mg/m~3.适用于大气外环境和居室内微环境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提取了武汉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的土地覆被信息,从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城市中心坐标迁移和分形维数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4年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武汉市城市扩展强度指数为1.41,各主城区城市扩展强度不一,洪山区建设用地的增加对主城区城市扩展的贡献最大;在扩展过程中,武汉市城市分形维数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变复杂;其扩展呈现核心-放射扩展模式,并逐渐转向圈层式;自然条件、经济、人口、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是武汉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经济对武汉市城市扩展的驱动作用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System,NAQPMS)研究2006年亚运时段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结合污染源追踪方法,分析珠三角各城市的源排放对广州全市、广州二环以内市区、广州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广州各污染物(NO2、SO2、PM10)浓度的变化;广州全市、广州市区、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最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而周边城市以东莞的贡献最大.3个源受体中,广州市区受本地排放的影响最显著,来自本地的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分别为89.5%、75.4%、86.7%;东莞则对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影响最为突出,其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达9.3%、23.8%、21.7%,而日最大贡献率高达19.3%、40.2%、48.7%.因此在大力削减广州本地污染排放的同时,对周边城市特别是东莞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将能有效改善亚运场馆附近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水中汞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大量实验对汞的测定进行探索,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integrated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IAHD)工艺可以同时进行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物的降解,作为工业废水处理的关键单元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引入微量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微氧技术已被证明是强化IAHD运行效能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关注于IAHD工艺的电子平衡计算并发现了IAHD生物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运行时利用有限的硝酸盐可将硫化物和乙酸盐完全转化去除.在IAHD序批实验中,当电子缺失率达到峰值55. 1%时,硫化物、硝酸盐和乙酸盐去除效率和去除速率均最高.进一步的硫化物氧化间歇实验表明,电子得失不平衡现象发生在生物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当氧气含量为5 m L和10 m L时,电子缺失率分别为18. 7%和38. 2%. Illumina微生物群落测序结果表明,Thiobacillus、Thauera、Mangroviflexus和Erysipelothrix为硫氧化过程的主要占优属,其中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随着电子缺失率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揭示了微氧条件下电子受体缺失现象与强化的IAHD运行效能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为深入探讨硫、氮和有机碳的代谢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以废弃的杉木屑为原材料,制备出富微孔的生物质炭(简称FWB),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对FWB吸附2,4-DCP的影响,并利用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Van’t Hoff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其吸附特性;结合SEM-EDS、BET、FTIR、XRD和XPS表征方法分析FWB的基本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即FWB对2,4-DCP的吸附是以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容量为138.05 mg/g,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该生物炭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26.770 m2/g),平均孔径为1.960 nm,总孔容为0.219 mL/g,微孔孔容(0.178 mL/g)占总孔容的81.279%。 相似文献
8.
流域非点源分布式模型AnnAGNPS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非点源分布式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宁波市章溪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GIS软件AreView和AnnAGNPS模型,集成利用莫里斯分类筛选法,选取临界源面积、SCS曲线系数、水土保持因子、饱和导水率、氮磷吸收率、施肥量等6个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土保持因子和径流曲线CN值对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水土保持因子对泥沙、总磷和总有机碳负荷的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均呈显著负效应;径流曲线CN值对总氮负荷计算结果影响最大,呈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精准评估海绵设施内涝防控效能,探究海绵设施合理建设规模,增强城市街区雨洪风险管理能力,构建了SWMM 降雨径流动态模型,并设计多重现期降雨情景和多水准管控情景,全面分析了海绵设施的雨洪风险防控效能。依据历史内涝灾害情况、内涝风险现状选定三个研究街区,选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作为雨水管控措施,对多水准情景的交叉模拟结果,从防控能力衰减指数及参量削减率两方面,类比分析降雨径流的控排关系,量化评估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各管控措施方案的雨洪风险防控效能。结果表明:①海绵设施管控方案具有控制街区内涝风险的作用,对低重现期降雨效果良好,但在面对高重现期降雨时存在管控缺口,需补充其他防治手段;②高布设率管控方案的雨洪防控效果提升并不大,针对各参量的防控能力衰减更多。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炼化装置机组润滑油站油雾无法回收、现场卫生差及VOCs排放超标等问题,通过对几种油雾治理方式的分析比对发现,将离心式分离法和过滤法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补油量,改善现场卫生,直接减少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同时也为装置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