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4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2389篇
安全科学   1021篇
废物处理   204篇
环保管理   569篇
综合类   4799篇
基础理论   98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15篇
评价与监测   463篇
社会与环境   446篇
灾害及防治   47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 Why are some environmental risks distributed disproportionately in the neighborhoods of the minorities and the poor? A hypothesis was proposed in a recent study that market dynamics contributed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inequity. That is, 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 (LULUs) make the host communities home to more poor people and people of color. This hypothesis was allegedly supported by a Houston case study, whereby its author analyzed the postsiting changes of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ighborhoods surrounding solid waste facilities. I argue that such an analysis of postsiting changes alone is insufficient to test the causation hypothesis. Instead, I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dynamics and causation. I suggest that the presiting neighborhood dynam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 neighborhoods be analyzed as the first test for the causation hypothesis. Furthermore, I present theories of neighborhood change and then examine alternative hypotheses that these theories offer for explaining neighborhood changes and for the roles of LULUs in neighborhood changes. These alternative hypotheses should be examined whe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LUs and neighborhood changes in a metropolitan area. Using this framework of analysis, I revisited the Houston case. First, I found no evidence that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LULUs made the neighborhoods home to more blacks and poor people, contrary to the conclusion made by the previous study. Second, I examined alternative hypotheses for explaining neighborhood changes-invasion-succession, other push forces, and neighborhood life-cycle; the former two might offer better explanatio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quity and justice; Locally unwanted lane uses; Siting; Market dynamics; Invasion-succession; Neighborhood changes  相似文献   
2.
徐红  刘飚 《干旱环境监测》1991,5(4):208-209,213
本文对某铀矿职业工人和非职业工人头发中的总β、总α放射性水平和铀、钍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矿工人体内铀和钍的蓄积量均在正常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从头发中检验未观察到工人体内铀、钍放射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于1994年11月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旱季珠江口区环境中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187μg/L,DDT为0.080μg/L;底层海水BHC为0.117μg/L,DDT为0.506μg/L。沉积物BHC为11.15×10-9(干),DDT为33.46×10-9(干)。海水中的盐度、DO、C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危机及全球水源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保护人类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年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南昌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尘类、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上述污染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联风路的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是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对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通路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角联风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快速、准确、灵活的角联风路自动识别的新方法——节点位置法;编写了角联风路自动识别软件,并应用现场数据进行测试,将其结果与通路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节点位置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要求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要点,以满足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TMA改性粘土矿物对模拟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万山  高斌 《环境化学》1999,18(5):404-407
用短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TMA)改性膨润土和凹凸棒土,研究它们对模拟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吸附作用。二种TMA改性粘土矿物均可以有效地吸附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系物,吸附机理较复杂,主要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
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氰溶液中总氰初始浓度、pH、铜浓度等对总氰降解效率的影响,比较了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率,初步推断了铜氰溶液在辐照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辐照剂量下,随着总氰初始浓度的增加,总氰降解率降低,相应的总氰降解G值增大;铜浓度越低,总氰降解率越高;pH越小的铜氰溶液总氰降解率越高.电子束辐照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反应属于表观一级反应.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KCN溶液的总氰降解率比铜氰溶液要高得多.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铜氰络合离子逐步离解出的CN-与·OH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