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0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5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9篇 |
废物处理 | 64篇 |
环保管理 | 114篇 |
综合类 | 778篇 |
基础理论 | 198篇 |
污染及防治 | 462篇 |
评价与监测 | 57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933.
Flaky and nanospherical birnessite and birnessite-supported Pt 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Effects of the birnessite morphology and Pt reduction method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complet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HCHO)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flaky birnessite exhibit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nanospherical birnessite.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Pt on the birnessite catalyst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method of the Pt precursor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laky birnessite-supported Pt nanoparticles reduced by KBH4 show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could completely oxidize HCHO into CO2 and H2O at 50℃, whereas the sample reduced using H2-plasma showed lower activity for HCHO oxid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jointly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surface active sites exposed to HCHO and the dispersion of Pt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934.
对辐射环境模型AP9/AE9/SPM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的发展历程、建模数据、模型能力、模型使用方法、模型特点和局限性以及发展趋势。总结了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螺旋式上升”研发途径中所发布的11个版本的特点、数据覆盖时间范围和能量范围。指出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在研发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将最新的观测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整合,达到扩展模型能量覆盖范围、增加空间粒子分布的目的。最新的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具备了命令行和图形用户接口应用程序2种灵活便捷的使用方式,能覆盖完整的辐射带空间,基本实现了电子和质子能量范围的全覆盖。但目前最新版本的AP9/AE9/SPM仍然存在一些局限,这些局限会随着辐射带探测数据的积累和人类对辐射带机理的进一步认知而逐渐得到改善。该研究可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并正确使用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为我国自主辐射环境模型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5.
选取广东省大宝山农耕废弃污染土壤及尾矿坝土壤,采用豌豆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石灰石、沸石、粉煤灰对豌豆生物量、豌豆植株内Cd、Cu、Pb 和Zn 含量、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有效态及土壤pH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农耕废弃污染土壤,3 种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豌豆的生物量,经改良处理后,豌豆生物量为对照的2.4~2.9 倍.对于尾矿坝土壤,未改良处理时豌豆不能发芽;沸石处理时豌豆发芽后1 周后萎蔫死亡;石灰石和粉煤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改良处理能明显降低豌豆对Cd、Cu、Zn 和Pb 的吸收.粉煤灰与石灰石混剂处理对豌豆重金属吸收降低效果最显著,Cd、Cu、Pb 和Zn 降低率分别为94.6%,69.3%,80.6%,87.3%,混剂处理优于单剂处理.豌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改良剂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土壤pH 值并释放出植物营养元素(K、Ca 和Mg 等),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降低了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6.
为明确不同极端低温环境与防护装备下,日间清醒和夜间睡眠状态下各部位皮肤温度变化特征,在-16 ℃~-30 ℃极端低温环境下,采用皮温测量系统对实验对象5个代表性部位(胸部、手臂、大腿、小腿和脚趾)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日间测试胸部温度相对最高,大腿和小腿在实验中后期出现温度反转。夜间除脚趾外,各部位皮肤温度变化差异较小,大腿温度相对最高,小腿温度与其他部位分离。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环境下防护服研发与保暖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针对影响空冷凝汽器性能考核试验结果真实可靠性的相关因素,以德国VGB-R131 Me试验导则为基准,对大唐国际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 MW直接空冷机组配套的SPX公司空冷凝汽器的性能考核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局部风机停运情况下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修正方法,并就性能评价系数、设计风机消耗功率及真空系统严密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局部风机停运时传统方法计算修正系数所带来的评价系数和物理过程相悖问题,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8.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和新环保法的实施,油田开采过程中耗水量大和污水处理问题是我国油气田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从污水余热回收、污水回注、压裂液重复利用、钻井废水再利用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油田产出水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污水余热再利用应用范围不广、回注污水利用不合理、化工原料未回收利用等主要问题。并通过文献调研,展望了油田污水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需从污染源头防控入手,研发更加经济环保的液体配方,并深入研究从污水中取热、取水及取化工原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水质及污水配伍性实验评价标准,实现从源头至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油田污水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939.
田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6):18-20
针对未来2~3 年宁夏电网短路水平,通过计算, 分析了超标点短路电流增高的主要原因,从网架结构、设备更换及运行方式调整等方面提出了限制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限制措施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