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9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449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178篇
环保管理   378篇
综合类   2705篇
基础理论   62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32篇
评价与监测   274篇
社会与环境   255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了探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层裂演化特征,利用自主研制的煤与瓦斯突出实验模拟系统,研究突出过程中煤体层裂结构特征、煤体裂隙厚度演化特征和煤体质点运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应力0.9 MPa、瓦斯压力0.4 MPa时,煤体层裂发展时间持续85 ms,煤体共计出现11处裂隙。层裂从煤体后方的弱构面出现并向前方发展,其位置大多集中于突出腔体中后部,煤体层裂形式均为纵向贯通,在第9处出现最大纵向断裂裂隙。煤体裂隙总厚度约为75.6 mm、单处裂隙平均厚度约为8.4 mm,二者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层裂过程中煤体单处裂隙厚度并不都是沿程递增的,部分煤体中部裂隙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煤体的运动表现为靠近突出口端的运动速度更快、运动距离也更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煤与瓦斯突出层裂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2.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应看其实际发挥的承载能力及承载时变形的性状。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和表面沉降的现场观测,研究了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桩顶、桩间土的应力和沉降变化规律,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褥垫层厚度、桩间距及桩体强度等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下,CFG桩、土最终可达到变形协调,桩、土应力比与桩、土沉降差有着密切的关系,疏桩形式时桩间土承担着大部分荷载;同时,CFG桩复合地基作为路堤荷载的地基时,可设计为桩间距较大的疏桩形式,桩体设计强度可以取得低一些,褥垫层厚度也应适当取大。  相似文献   
233.
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成因、形态发生发展的科学,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貌是主导因素之一。因为它影响着水、热、光、气的重新分配。地面物质的迁移和积累,制约着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的特征、类型、分布和发展变化, 以及“旱”、“涝”、“风沙”等灾害的发生,水土流失的强度,地下水的贮存等自然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234.
235.
为促进某型冲压发动机烟火点火器生产工艺的定型,在海南进行了高温、高湿热带海洋气候自然环境对点火器长期贮存性能影响的研究。点火器采取无包装的暴露试验和密封包装贮存试验2种方法,分别在户外暴露场、棚库和库房等3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到环境温度变化对密封包装储存的点火器的绝缘电阻值、电阻性能均无明显影响,点火性能良好,玻璃钢、涂层等贮存性能良好,点火器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等结论。  相似文献   
236.
大气颗粒物致机体损伤的OH自由基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怡  朱彤 《生态毒理学报》2007,2(2):142-149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吸入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与人群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密切相关.毒理学实验和人体暴露研究显示可吸入大气颗粒物可导致机体广泛的损伤,但其致毒机制尚未明确.大量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了活性氧在颗粒物致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OH自由基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是可吸入颗粒物致毒的重要机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述了OH自由基可能造成的大分子损伤、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暴露引发机体产生OH自由基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体系中OH自由基的检测手段,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7.
杨帆  鲁义  施式亮  王金鹏  王禹博 《安全》2020,(1):68-70,75
为了减少火焰环境对消防员的伤害,基于消防服隔热层对消防员生命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运用对比描述的方法对现有隔热层进行了分析比较,探究了其优缺点和性能,提出了轻质且具有优异隔热性能是隔热层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气凝胶性能的理论分析和服用性能分析,研究了利用气凝胶材料研制消防服的隔热层,结果表明气凝胶在服装领域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在消防服领域中也已有初步应用,但用气凝胶研制消防服隔热层仍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38.
通过四川省眉山市“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探索出适合四川省情、尺度得当、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控单元划分方法和适用技术方法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定原则,为全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39.
过量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因此CO2减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将CO2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即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可实现CO2减排,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光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和催化转移氢化法等。重点介绍并总结了以上3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指出未来需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实现高效的CO2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0.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