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68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729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512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Fenton法氧化降解聚乙烯醇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了解Fenton法氧化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机制,通过考察反应过程中COD、BOD5、总有机碳及pH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研究了聚乙烯醇Fenton氧化降解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当PVA被Fenton试剂氧化时,可生成大量CO2,同时生成酸性中间产物。进一步分析认为,当Fenton试剂中H2O2不足景时PVA氧化的中间产物以醛为主,而当H2O2足量时醛会被继续氧化生成有机酸,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02.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危险废物的来源、产生量、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危险废物管理处置对策,包括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加强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源头控制危险废物污染产生和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等。  相似文献   
103.
城镇餐饮泔水离心脱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城市餐饮泔水的来源、基本特征及目前主要处理技术方法,提出了餐饮泔水无害资源化新工艺。对提出的工艺中泔水离心脱水工序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出最佳离心参数:时间5min、转速3200rmin。  相似文献   
104.
曹飒 《防灾博览》2006,(2):14-1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念, 提出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构想,1992 年建立了相应的学科。20世纪末,我国一批学者又提出了安全、减灾、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体系,针对传统安全理念开展了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等理论研究。为我国安全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不断完善和拓展了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5.
曹保玉 《环境与发展》2020,(2):53-53,55
海洋陆源污染是陆域经济社会活动行为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出现的污染性问题。累积性的陆源排污不仅会对海洋环境容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海洋自净能力造成减弱影响,不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关于海洋陆源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就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通过深入掌握海洋陆源污染的具体成因,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模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 series of g-C3N4/SrTiO3 (CN/SrTiO3) composites with the different mass ratio of g-C3N4 were prepared by facile in situ hydrothermal growth method,...  相似文献   
107.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ffect th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from paddy soils.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illage and N fertilization on soil CO2 flux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carbon dynamics in subtropical paddy ecosystems. A 2-yr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illage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and no-tillage [NT]) and N fertilization (0 and 210 kg N ha?1) on soil CO2 fluxes during the 2008 and 2009 rice growing seasons in central China. Treatments were established following a split-plot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with tillage practices as the main plot and N fertilizer level as the split-plot treatment. The soil CO2 fluxes were measured 24 times in 2008 and 17 times in 2009. N fertilization did not affect soil CO2 emissions while tillage affected soil CO2 emissions, where NT had similar soil CO2 emissions to CT in 2008, but in 2009, 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CO2 emissions. Cumulative CO2 emissions were 2079–2245 kg CO2–C ha?1 from NT treatments, and 2084–2141 kg CO2–C ha?1 from CT treatments in 2008, and were 1257–1401 kg CO2–C ha?1 from NT treatments, and 1003–1034 kg CO2–C ha?1 from CT treatments in 2009, respectively. Cumulative CO2 emi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 Before drainage of paddy fields, soil CO2 flux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il temperature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of 0.67–0.87 in 2008 and 0.69–0.85 in 2009; moreover, the Q10 values ranged from 1.28 to 1.55 and from 2.10 to 5.21 in 2009,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T rice production system appeared to be ineffective in decreasing carbon emiss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CO2 emissions from integrated rice-based system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assess effects of tillage.  相似文献   
108.
在干式纤维层过滤净化阻力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清洗水均匀分布于纤维丝表面的基本假设,使湿式过滤中对液滴、液膜、液珠的分析简单具体化。并通过实验结论归纳出净化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导出湿式纤维层非稳态过滤净化阻力的表达式,并用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用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电极的表面性质,发现电极表面的黏结剂可完全碳化,且活性炭上带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进行了测试,表明电吸附是一稳定而又可逆的过程,电极电流的最大值由碳化前的0.019 8A升至碳化后的0.042 7A,双电层电容提高到碳化前的2.16倍;对NaCl的电吸附实验表明碳化后电极的电吸附率是碳化前的1.59倍,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也由1.14mg/g提高到3.29mg/g,且活性炭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10.
以迁安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为基础,总结了迁安市的成功实践经验,强化全社会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数据库,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