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395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18篇
综合类   1586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71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苯酚、菲在BS-12/DTAB复配修饰膨润土上吸附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腾  孟昭福  任爽  张洋  刘伟  李文斌  田凯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951-3958
为了探究复配修饰膨润土吸附疏水性不同的污染物的差异,采用阳离子型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进行复配修饰,采用批处理法研究复配修饰膨润土总修饰比例对苯酚和菲的等温吸附影响,并对比不同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供试土样对苯酚和菲吸附量、热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总修饰比例的增大,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及菲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0~50%CEC修饰比例下,菲的吸附率大于苯酚的吸附率,当修饰比例超出50%CEC后,苯酚的吸附率大于菲的吸附率,总修饰比例超出150%CEC后,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率变化趋于平缓,而对菲的吸附率开始呈下降趋势;随着土样总修饰比例的增大,温度对苯酚及菲吸附量的抑制效果降低;在KNO_3浓度为0.001~0.1 mol·L~(-1)时,苯酚及菲的吸附量均随着KNO_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H值的升高,苯酚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在pH=7处达到最大,而菲的吸附量则始终呈降低趋势.热力学参数显示,随着总修饰比例的增大,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和菲的吸附自发性增强,混乱度增大,当总修饰比例超出150%CEC后,自发性减弱,混乱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3.
陆海联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思维,也是解决沿海地区海陆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的一个有效措施,而流域是陆域上最接近海洋的部分,实施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前提;促进流域 海洋联动发展、将内陆 流域 海洋互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陆海联动的最佳途径。在分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基础、效应等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程度,指出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海洋第三产业与流域第三产业关联度以及海洋主要产业与基本流域第二产业关联度等都非常高。最后从规划编制、建立流域 海洋互动产业网、发展海洋科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损失增大的趋势 ,重灾年份明显增加。旱灾和水灾是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尤以旱灾为甚。我国农业遭受旱灾威胁的范围多年基本不变 ,而旱灾受灾率波动明显 ,成灾率逐年增长 ,这与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灌溉能力降低有关 ;水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具有特别显著的同步特点 ,表明水灾致灾能力强 ,一旦发生 ,极易成灾 ,水灾危害加剧与防洪、抗洪能力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各灾种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呈正相关关系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总体上较弱。  本文还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了农业总受灾率 -总成灾率、水灾受灾率 -成灾率、旱灾受灾率 -成灾率的重灾年景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 ,对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灰色预测结果表明 ,2 0 10年之前 ,除 2 0 0 3,2 0 0 6年水旱灾害危害较小外 ,其它年份均为灾情严重年份 ,其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近 3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 ,2 0 0 4 ,2 0 0 7年将为水灾重  相似文献   
125.
论工业企业生态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世纪,生态学家就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运动的发展,生态规划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利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对工业企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促进工业企业与所在区域环境的和谐、持续与发展,需要树立现代生态观念,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定并实施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126.
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红  何晓静 《四川环境》2003,22(4):13-15,22
景观生态学目前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引入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方法。本文通过景观生态学在不同性质建设项目中的运用分析,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更加希望在今后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得到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7.
火灾中双层窗玻璃破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  卜程 《火灾科学》2001,10(2):67-71
把单层窗玻璃破裂的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基于原有的单层窗玻璃破裂的计算软件开发设计了双层窗玻璃破裂的模型,并对双层玻璃的内表面及其空隙的热传递过程和连续发生的玻璃破裂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8.
溆浦县枣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溆浦县枣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该县枣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针对该县枣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9.
组合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峻山  俞奇勇  张帆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893-895,954
针对非等间距灰色系统预测中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结合序列本身的特点,利用世界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采用3种灰色预测模型与神经网络进行组合优化,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的能源消费量组合预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拓宽了应用范围。该模型可对能源的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为科学分析能源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0.
黄腐酸的萃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丹碧  田定一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872-873,915
黄腐酸是腐植酸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蕴藏量丰富,萃取方法简便。研究了从红原1#泥炭中萃取黄腐酸和降解物。它的分子量较小,易溶于水,抗絮凝性能好,分子内含有较多的活性官能团,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