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1篇 |
废物处理 | 79篇 |
环保管理 | 98篇 |
综合类 | 340篇 |
基础理论 | 58篇 |
污染及防治 | 156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改善嘉兴南湖水体质量,恢复湖区生态系统,实现南湖水质、生态及景观的全面提升,在分析南湖水质问题和水体浑浊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清除和原位生态修复的方法,构建了南湖水下生态系统,并对南湖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南湖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TP)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湖泊标准),湖区大部分区域水体透明度达到80 cm以上,水体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可以显著去除水体中的TP(去除率为92.61%),对NH3-N(去除率为37.94%)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对TN、COD等的去除不明显;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悬浮型颗粒物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沉水植物种植区域悬浮物下降值为42.09%;环保绞吸疏浚与土工管袋干化相结合的技术,减少了疏浚过程中的底泥再悬浮,土工管袋干化后的尾水采用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二次处理,悬浮物SS指标均不超过4 mg·L−1,实现了疏浚土尾水的达标排放。嘉兴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一期)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超磁分离一体化工艺、环保绞吸疏浚与土工管袋干化、水上抛投沉水植物种植等技术的有效性。本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水系、开放性水域、高浊度水体的城市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混合二元酸中戊二酸的分离提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溶剂溶解和气泡结晶的方法从混合二元酸中分离、提纯戊二酸。考察了溶解温度、溶剂用量和结晶过程对戊二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并确定了分离与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分离过程 :溶解温度 5 5℃、溶剂与二元酸用量比 30mL∶10g ;提纯过程 :结晶气速 5× 10 -6~ 8× 10 -6m3 /s、降温速率 1/ 3℃ /min、降温终点 2 0℃、结晶保温时间 2 0min、升温速率 1/ 2℃ /min、发汗终温 6 5℃、发汗保留时间 1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离、提纯得到的戊二酸纯度为 99 36 % ,戊二酸的回收率为 70 16 %。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报道了利用造纸黑液回收电镀废液中铬的方法,阐明了造纸黑液中所含有还原性物质与Cr^6+的反应机理;讨论了进行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采用这一方法对废液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4.
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核燃料的生产、核电厂的运行、同位素的生产和使用等过程都会产生着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些废水必须经过安全、经济和有效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法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达国家已有应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实例,而我国规模化应用的实例还很少见.本文首先介绍了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组成,分析了各种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化学沉淀法、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生物还原/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蒸馏等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对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简要介绍了放射性废水处理产生的浓缩产物的最终处理处置,对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基于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新型磁性氧化石墨材料,在SEM、FTIR、氮气吸脱附和表面接触角表征基础上,探究了该材料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效果及磁致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石墨,磁性氧化石墨比表面积增大,表面有卷曲结构并负载着Fe3O4颗粒,具有含氧官能团,存在疏水性较强的微观孔隙结构.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性氧化石墨团聚,形成疏水性宏观孔隙结构,利于乳化油滴的吸附和附着.磁性氧化石墨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能力远好于石墨与粉末活性炭,且处理效率与磁场强度成正相关,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后的磁性氧化石墨进行溶剂萃取或热处理,可以循环使用.磁性氧化石墨经过4次循环使用,热再生效率为92%,溶剂萃取再生效率为86%.以上研究为乳化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127.
旋流分离器油水分离效率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探讨了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油水效率的影响。旋流器为单锥双入口,其主直径为50 mm,锥角为5.5°。模拟过程中,采用商业用软件‘Fluent 6.3’中的雷诺应力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来模拟不同条件下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的油水旋流分离器,最佳的分流比是10%,最佳的油滴浓度是0.5%(V/V)。在最佳的分流比和油滴浓度下,当进口流速为10.46 m/s时,油水旋流分离器可将15μm的油滴去除80%以上,油滴的分离界限粒径d50(50%的分离效率)为9.2μm。在模拟的基础上,用统计软件STATISTICA6.0对分离效率与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通过拟合式预测的分离效率与实测值相吻合,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28.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率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占地少、投资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以及磁分离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水处理领域极具潜能.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磁分离技术(例如,磁场直接应用、磁絮凝-磁分离、磁吸附-磁分离、磁催化-磁分离及磁分离耦合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磁分离技术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推广现状,分析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虽然磁分离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项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但在机理研究、特异性磁种制备、磁体技术与磁分离器设计、磁分离工艺优化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推广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9.
130.
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吸附砷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Cu(Ⅱ)和Fe(Ⅲ)都对砷有较强的亲和性,制备了同时含有Cu(Ⅱ)和Fe(Ⅲ)的、可用磁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回收的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吸附砷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砷的吸附能力与溶液pH有关,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吸附砷的能力最强,而对As(V)的吸附能力比对As(Ⅲ)更强些,在平衡浓度为10μg/L时,其吸附容量可达10mg/g左右,可以很容易地将水中浓度为1~20mg/L的As(V)降到10μg/L以下.实验考察了几种无机阴离子对吸附砷的影响,表明较高浓度(砷浓度的20倍)的硫酸盐对As(Ⅲ)和As(V)的吸附均有一定影响,盐酸盐及磷酸盐则影响不明显;负载的As(V)可较容易地用0.1mol/L NaOH洗脱下来,使吸附剂再生,而As(Ⅲ)则难以洗脱,这与2种价态砷的吸附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