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为供试藻种,采用藻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其综合毒性显著降低。分别以细胞数和活体叶绿素a含量计算得到的原水、微电解出水和SBR出水的EbC50值和EeC50值依次为16.6%、19.3%、52.6%和13.0%、15.6%和52.1%。根据Bulich提出的毒性等级划分原则,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毒性级别由原水的Ⅰ级降为Ⅱ级。  相似文献   
492.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滇池水质污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蒸馏水和自来水处理作阴性对照,以不同浓度的NaN3,HgCl2处理作阳性对照,用紫露同核监测法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使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增加;紫露草微核监测与化学监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493.
《环境影响评价》2018,(5):104-104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仝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复核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第二批)的通报》。经复核,发现16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较大问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8家环评机构(另有4家机构已脱钩或注销资质,不再处理)及19名环评工程师作出行政处理,责令限期整改。  相似文献   
494.
利用废水或者废弃物培养微藻,不仅可使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还可为微藻培养提供廉价原料.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以污泥抽提液部分或全部替代SE(selenite enrichment)培养基,研究基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微藻细胞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1∶9和2∶8时,相同条件下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培养14 d后,在波长为680 nm下其光密度分别为0.858和0.84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两者比例为0∶10和10∶0时,相应光密度分别为0.571和0.247.通过测定其色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时发现,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2∶8时,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因此,剩余污泥抽提液可以部分作为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良好基质,并且其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其标准培养基.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污泥抽提液比例为80%,该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状况较好,并且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95.
4种典型PPCPs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兰君  王金花  朱鲁生  王军  赵祥 《环境科学》2016,37(4):1568-1575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评价典型PPCPs对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该试验以青皮蚕豆和大蒜为试验生物材料,分析强力霉素(DOX)、环丙沙星(CIP)、三氯卡班(TCC)和卡马西平(CBZ)在12.5~1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及微核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 DOX、CIP、TCC和CBZ分别作用于蚕豆根尖细胞时,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K1)1.67‰,差异显著(P0.05);微核指数均大于3.5,属于重度损伤;随染毒浓度的增大微核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 DOX、CIP、TCC和CBZ分别作用于大蒜根尖细胞时,产生微核数量较少,微核率均大于对照组(CK2)0.67‰,部分浓度组与CK2相比差异显著(P0.05),仅当CIP浓度为25、50、100 mg·L-1,TCC和CBZ浓度为25 mg·L-1时微核指数大于3.5;随染毒浓度的增大微核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供试化合物引起大蒜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均明显低于蚕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 4种化合物处理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产生的微核指数整体对比大小均为CIPCBZTCCDOX.研究显示,4种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均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造成了遗传损伤,对大蒜造成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蚕豆,4种化合物性质不同对两种植物产生的损伤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496.
亚硝基胍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发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诱变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发作用,以寻求较为简便的检测水体中污染物对遗传物质的损害程度及毒理效应的方法。试验以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亚硝基胍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亚硝基胍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从试验结果来看,微核测定法确是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一个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97.
林业碳汇产品进入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减排功能,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可赋予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碳交易机制的基础上,以林业碳汇产品为研究对象,辨析了林业碳汇产品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关联机理,结合木材和碳汇双重收益特征,以净现值法为方法学基础,归纳了三种林业碳汇产品碳量模型的适用性,并从林业碳汇项目的碳价波动反应、树种适用性、管理特性等方面对三种碳量模型进行了甄别比较。研究表明:①林业碳汇通过自愿性碳减排与强制性碳交易两类机制,可实现气候减排和经济效益双重价值,但中国林业碳汇面临产品界定不明晰及核算方法学错配等问题。②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需依据林业碳汇项目的最优轮伐期和“碳量”评估。基于时间期限划分临时核证减排量(tCER)、长期核证减排量(lCER)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三类林业碳汇产品,其中tCER和lCER是应对林业碳汇项目非持久性的重要解决方案,CCER可通过永久性信用及稳定定价机制提高林业碳汇产品的减排有效性。③林业碳汇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碳储能力及碳量水平,其价值核算应将“碳量”作为基本前提。基于“碳量”的林业碳汇产品价值核算模型,主要涉及碳总量、碳均量及碳增量三种模型。④以碳价波动反应来看,碳均量模型可从项目整体减缓碳价波动影响。以碳汇树种来看,碳总量模型适用于慢生树种,碳增量模型适用于速生树种,碳均量核算模型更适合依据生态价值调节树种选择方案。以项目管理特性来看,碳增量模型适用于长期管理方案,碳均量模型则能结合项目历史基线,更易于制订合理的碳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9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核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核辐射区火灾特点,介绍了消防部队处置核辐射区火灾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借助高斯模型对核事故发生后核放射元素形成的气溶胶扩散进行分析,探讨核素在地面上的浓度分布以及安全范围的划分,为消防部队进行核辐射区灭火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9.
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和稳定性会残留在水环境中,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对唑类杀菌剂的毒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毒性,对其致毒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将三唑醇、三唑酮、克霉唑和氯咪巴唑4种常见的唑类杀菌剂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研究4种唑类杀菌剂暴露96 h后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生理变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目标污染物浓度越高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程度越强,在50%效应下,96 h时毒性大小为:氯咪巴唑>克霉唑>三唑醇>三唑酮.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活性氧(ROS)的持续积累有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OS含量不断增加,其中刺激作用最明显的是克霉唑,ROS的增加促进丙二醛(MDA)的大量产生,从而使绿藻产生氧化损伤,激发了不同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它们对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存在明显的抑制,破坏了绿藻的光合机制,最终造成藻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评估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00.
用蒸馏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原工作地点核退役过程中直接接触氚和间接接触氚工作人员的尿样,氚浓度在102~105Bq/L,最大氚浓度为2.7×105Bq/L,折合剂量当量约为0.19mSv。短期观测了23名氚生物半衰期,其范围为5.5~14.8d,平均值9.1d;中期观测了5名氚生物半衰期,其范围为7.6~9.4d,平均值为8.5d。观测的共28名工作人员氚生物半衰期与理论值10d接触,并且与国内外的观测值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