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669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成都PM2.5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13年2月1日至3月20日、2013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对成都市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进行连续监测,同步记录气象数据。将PM2.5质量浓度与城市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2月1日至3月20日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147.38μg/m3,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为50.19μg/m3,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时间出现在2月1—6日。成都市各气象条件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气象要素相关性较弱,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影响也很大。改善城市通风有利于成都市大气中PM2.5的稀释和消散。通过建立3D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成都市选定的一处密集的建成区域,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对通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假设等温的情况下,多层密集的区域对城市通风影响小,而高层对城市通风影响很大,建筑高度相近的街道与风向平行的风速大于与风向成角度的,与风向平行的街道沿线为高层的风速高于沿线为多层的,较大的开敞空间及背景风速更有利于城市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62.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能同时实现污染物去除和能量回收,但存在污染物去除种类有限及产能效率低的局限,近几年将可再生的太阳能引入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微生物-光-电化学耦合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光-电化学耦合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对该技术现有的耦合形式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形式的耦合机理进行详细的阐释,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以实际中药废水作为阳极基质、实际含镉废水作为阴极电解液,构建了连续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其产电性能及对两种废水的处理效果。78 d的运行数据表明:系统可实现最大输出电压417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11.8 W/m3,最大体积功率密度运行条件下的库伦效率为18.5%;在阳极进水有机物浓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阳极对中药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平均COD去除率为81.5%;阴极对含镉废水中Cd2+的去除率为79.4%~84.8%。这表明MFC同步处理中药废水及重金属废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fuel cell (FC) power train and conventional petrol driven propulsion system. FC has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CO2-emissions from road. However, FC power trains require energy storing device, to meet the peak power during extreme drive situations and also able to recover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vehicle during break operation. The proposed system includes a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based drive train and a super capacitor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imensioned for a conventional petrol driven propulsion system of the Mercedes B-Class160. The feasibility study also includ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isting conventional systems. It is shown that although FC power train is heavier compared to existing system, urban performance is better and produces no CO2 and other harmful emissions.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重金属Cr(VI)、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VI):10、100和200 mg·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任何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为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其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的各浓度组都能引起沙蚕体腔细胞DNA损伤,且3种重金属胁迫浓度与细胞DNA损伤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材料用于重金属所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66.
杨峰  王京真  刘文华  # 《生态毒理学报》2017,12(2):177-181
三氯卡班(TCC)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广谱型亲脂性杀菌剂,已在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检出。因其潜在的环境蓄积、生物累积和生物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借助TCC对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暴露实验,通过检测细胞活力、以及与跨膜电阻和紧密连接相关的连接黏附分子1(JAM~(-1),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1)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了TCC潜在的肾脏毒性效应。结果显示,10μmol·L~(-1)TCC处理48 h时培养细胞呈现不规则的集落;10μmol·L~(-1)和20μmol·L~(-1)TCC处理NRK-52E 24 h、48 h和72 h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生长;3.57μmol·L~(-1)TCC(生长抑制的48 hIC20)处理NRK-52E 48 h可以显著抑制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表达量,并降低跨膜电阻,影响肾脏的屏障功能。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进一步揭示TCC对动物的毒害机制、评估其对动物的健康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转基因毛状根组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已成为进行污染物毒性响应机制研究的便捷的实验室工具。为了探究龙葵、油菜、芥菜3种镉(cadmium,Cd)超富集植物对Cd毒性胁迫响应的差异,以诱导出的3种植物毛状根为研究材料,从毛状根的生长状态、富集Cd的能力、根组织细胞的凋亡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d浓度为0~50μmol·L-1时,龙葵、油菜、芥菜毛状根受Cd毒害的影响都不明显;Cd浓度为75~100μmol·L-1时,龙葵、油菜、芥菜毛状根均表现出对Cd胁迫的防御响应。在较高的Cd浓度(100μmol·L-1)下,龙葵毛状根的生物量受Cd毒害的影响最小,芥菜次之,油菜受影响最大;同时龙葵毛状根富集的Cd含量最高(745.0μg·g-1),芥菜次之(681.4μg·g-1),油菜最差(505.2μg·g-1)。龙葵、油菜、芥菜毛状根在Cd胁迫下的细胞凋亡水平均随C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Cd浓度为100μmol·L-1时,龙葵毛状根比油菜和芥菜毛状根的细胞凋亡程度均低。同时3种植物毛状根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有一定差异。从上述结果综合来看,龙葵毛状根受Cd毒害的影响最小、富集Cd的能力最好,是进一步开展Cd超富集植物转基因改造研究的较好的实验室载体。  相似文献   
68.
重金属Cr(Ⅵ)、Pb及Cu胁迫对双齿围沙蚕体腔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重金属Cr(Ⅵ)、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Ⅵ):10、100和200 mg· 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 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任何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为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其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的各浓度组都能引起沙蚕体腔细胞DNA损伤,且3种重金属胁迫浓度与细胞DNA损伤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材料用于重金属所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69.
Pesticides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problems both to humans and animal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selected herbicides and fungicides regarding their mode of ac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basic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endocrine disruption properties tested in selected cell cultures in vitro. Because of numerous difficulties which animal studies are subject to, cell cultures are an excellent experimental model reflecting human exposure to different pesticides through all relevant routes. This experimental model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ggregate and cumulative pesticide exposures.  相似文献   
70.
MgO nan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and dop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to prepare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coatings based on polymer nanohybrid thin films. The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spherical with 62 nm diameter 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 coating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tools such as optical absorption, transmiss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prepared nanohybrid films were spin-coated on cost-effective luminescent PMMA substrates doped with highly efficient luminescent dyes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s (LSCs). The outdoor photostability tests demonstrated enhanced protection against UVA radiation for coated LSCs compared to bare LSC substrates. The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ly produced LSC prototypes showed that the poor UV respons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can be improved by for LSCs coated by PMMA/MgO nanohybrid films which act as luminescent down shifting layer (LDS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