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5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8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70篇 |
综合类 | 465篇 |
基础理论 | 178篇 |
污染及防治 | 64篇 |
评价与监测 | 28篇 |
社会与环境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研究重污染河流浮游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6—8月系统调查了梁塘河的水生态环境,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梁塘河各采样点的营养状态指数均大于70,水体为超富营养状态. 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3种,其中枝角类13属15种,桡足类8属8种,枝角类生物量占浮游甲壳动物总生物量的53.17%,桡足类生物量占46.83%,主要优势种为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梁塘河可分为3类河段,其中ρ(NH4+-N)较高的河段内微型裸腹溞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达到0.46 mg/L;ρ(Chla)较高的河段内短尾秀体溞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达到0.30 mg/L. 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透明度、ρ(Chla)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3.3x+4.22和y=-0.015x+4.20. 研究显示,ρ(NH4+-N)、ρ(Chla)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可以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渤海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基于对渔业统计和海洋调查资料的集成研究,运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指数探讨了近50 a 来渤海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956-2000 年间,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Y)与公元年份(X)具有Y=-0.008X+19.777 (R=-0.710,n=41,Sig.=0.000)的统计关系,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每年下降约0.01。黄河入海径流量与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之间正相关性显著,其机制是淡水输入量通过改变适应不同盐度渔业资源生物幼体的相对组成而最终影响其成体后的组成结构;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水体氮磷比的升高和硅的降低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生物量比值与浮游食物链和底栖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比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上行作用对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模糊数学在香溪河库湾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后,部分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以香溪河库湾为例,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通过引入隶属度的概念,对该库湾2010年全年不同断面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同时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反映了2010年香溪河库湾处于中营养化至重度富营养化,春夏季富营养化情势较其他季节严重,库湾上游处于中度富营养化,4月上游甚至为重度富营养化,下游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秋冬季库湾营养状态分布较均匀,为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该结果与实地观测结果相符。由此可见,模糊数学评价法较好的反映水质级别的模糊性与连续性,以及各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水质状况,可在三峡水库支流库湾富营养化评价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梁子湖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8-12月对梁子湖进行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质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94属184种,以绿藻种类最多,共107种,其次依次为硅藻36种,蓝藻24种,裸藻9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浮游动物128种,其中原生动物60种,轮虫33种,桡足类18种,枝角类17种;底栖动物22种,以苏氏尾鳃蚓、长足摇蚊、羽摇蚊、铜锈环棱螺为常见种。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2012年8-12月梁子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2-3之间,水质为中度污染状态。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方法,梁子湖水质冬季较好,为中营养状态;夏秋季节水质较差,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局部达到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997.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98.
煤矿塌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某矿塌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矿塌陷湿地水体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该塌陷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矿塌陷湿地水体水质总体优于GB3838-2002Ⅳ类标准,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1mg/L和0.024mg/L,可达到Ⅱ类标准;②整个塌陷湿地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47.46,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状态变化的趋势;③在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体营养状态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该矿塌陷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千岛湖2012年12月~2013年2月冬季及2013年6~8月夏季的采样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水体的营养水平和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特性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千岛湖营养水平夏高冬低,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冬季和夏季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40 nm的均值分别为:(0.20±0.07)m-1和(0.24±0.17)m-1;675 nm的均值为(0.07±0.02)m-1和(0.10±0.07)m-1;夏季显著高于冬季(t-test,P<0.05).冬季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可分为两种情况:西北湖区与浮游植物吸收类似,其它站点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相似;而夏季,在可见光范围,50%以上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是由藻类颗粒物贡献,因此,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曲线与浮游植物光谱曲线类似.冬夏季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差异显著(P<0.05),440 nm均值分别为(0.10±0.03)m-1和(0.17±0.14)m-1;相应地675 nm的均值为(0.05±0.02)m-1和(0.08±0.07)m-1.冬季和夏季440 nm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以Chla计)的均值分别为:(0.045±0.010)m2·mg-1和(0.039±0.013)m2·mg-1;675 nm处为:(0.022±0.004)m2·mg-1和(0.019±0.005)m2·mg-1.440 nm和675 nm浮游植物吸收系数随Chla浓度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增加线性增大;比吸收系数和Chla浓度呈幂函数关系,随Chla浓度增大而减小.冬季非藻类颗粒物吸收与无机颗粒物的相关性最好;夏季440 nm非藻类颗粒物吸收与总悬浮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呈线性关系,随着总悬浮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含量增加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合理确定室内人员的污染暴露量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吸入率概念和人体呼吸模型给出了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计算模型,并以二氧化碳指标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通风模式、新风量大小和污染源强度下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条件下的人员污染暴露量要低于混合通风条件下的相应结果,且在置换通风条件下站姿的污染暴露量要高于坐姿的对应结果,而在混合通风条件下情况相反;同时,新风量增大可以降低人员污染暴露量,但其有效程度存在临界点,即存在最优的新风量大小;此外,人员污染暴露量会因污染源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其随污染源强度变化的跟随性会由于通风模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