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再引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江苏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三市的区位特点,选择三市作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确定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江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快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江苏海洋经济势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stimul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energy saving or low-carbon.To do so,this paper explains using two cases of Japan-energy saving innovation after the Oil Shock and the eco points system.For the case after the oil shock,we explain the energy saving trend after the Oil Shock and the factors statistically.Then we put forward the business model for the low-carbon economy.Furthermore,we analyze the case of the eco points system from 2009-2011 in Japan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usiness model for diffusion of the low-carbon products.  相似文献   
4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negative externality, which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rn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innovations on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system, find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capital, establish a new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apital, and then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al capital, an exogenous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into an endogenous factor. Of this, the key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system innovation is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that i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apital and negative externality; the government defines the initial property right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establishes environment energy trading market, so as to guide enterprises to trad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represented by carbon emission permit trading) based on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to vigorously develop environmental finance and carbon finance.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5.
评析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投资体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15年环保投资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现行环保投资体制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结构上失衡,在环保投资中没有体现环保设施运营费用,直接影响了环保投资的效益,其次,一些指标的设计严重偏离了现实,影响了环保投资的有机构成,也导致环境政策的失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初步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46.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7.
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技术、中低端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等现象,环保产业的供给侧水平明显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环境治理需求。以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宜兴市为例,分析上述问题特质及产生原因,总结政府及企业改革创新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环保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参考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8.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9.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对西部地区1997-2006年的相关工业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总量、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等方面加以把握,归纳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几个显著特点以及成因,提出一些对策思路,主要包括:培育国家政策扶持机制,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建设具有西部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50.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必然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将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正逐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各种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变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宏观层面,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尚不健全,制约了中国绿色转型的成效。如何通过恰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转型成本效率的提高和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质量的改善,加快并深化中国的绿色转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系统归纳总结了国际上发展绿色经济的普遍经验以及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认为发展绿色经济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解决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调整现行以GDP为导向的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平衡目前财政分权体系中财权和事权不对应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及各自起作用的领域,同时,综合应用法律、财政、税收和价格等工具,重视不同手段的综合和协同运用,在不同的发展领域,提出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策略,具体来说:①实施"差异化"区域绿色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基础,提出不同的发展重点,同时,建立分区域的绿色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②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政策、农业生产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管理体系的转型;③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创建绿色服务业体系;⑤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