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0篇 |
免费 | 2271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57篇 |
废物处理 | 369篇 |
环保管理 | 1038篇 |
综合类 | 4253篇 |
基础理论 | 1748篇 |
污染及防治 | 1970篇 |
评价与监测 | 561篇 |
社会与环境 | 405篇 |
灾害及防治 | 3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240篇 |
2022年 | 425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432篇 |
2019年 | 396篇 |
2018年 | 365篇 |
2017年 | 440篇 |
2016年 | 488篇 |
2015年 | 489篇 |
2014年 | 556篇 |
2013年 | 886篇 |
2012年 | 620篇 |
2011年 | 636篇 |
2010年 | 524篇 |
2009年 | 566篇 |
2008年 | 534篇 |
2007年 | 441篇 |
2006年 | 438篇 |
2005年 | 321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301篇 |
2002年 | 277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乡镇企业十分发达地区的跨行政(市县)区域水污染死鱼事故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处理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事故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Adam Felton Ross A. Alford Annika M. Felton Lin Schwarzkopf 《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2006,59(6):786-795
We examined multiple mate choice criteria in Cophixalus ornatus, a terrestrial breeding, microhylid frog. Mate choice consisted of three stages: mate attraction (male calling), courtship
(male behavior between the call site and the nest), and nest site selection by the female. For male C. ornatus, the possession of a call with low dominant frequency relative to calling neighbor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would
attract females. Dominant frequenc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independent of male mass and snout vent length. When
escorting the female from the call site to their nest, males traveled along more convoluted paths than when returning to the
nest alone. The convolution of the path was, therefore, considered an aspect of courtship. Females released eggs into nests
with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of nests constructed by older males. Thus, females increased their chances of locating
an acceptable nest by preferentially approaching males with lower dominant frequencie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at age, independent of mass or snout-vent length, can influence call characteristics in anurans, and it is also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male age to female mate choice in an amphibian. 相似文献
4.
5.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环境影响是旅游环境和旅游影响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可为旅游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进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国外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对国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按时间进展进行了评述。从旅游环境影响发展及研究现状来看,丰富和深化研究内容、扩展研究尺度、改进研究方法与技术,加强应用性研究等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主题;国内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扩展研究领域,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和管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 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 A 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 m、18.0 m和28.7 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 C1 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 m、27.8 m和44.4 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称冲击低压系统(ELPI)将无烟室和吸烟室内的空气颗粒物(0.03~10.00 μm)分成12级,对其粒子数和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吸烟室PM0.03~10.00的日平均粒子数和质量浓度分别是无烟室的1.50、1.13倍.烟草烟雾对室内颗粒物粒子数的影响集中在0.03~1.00 μm粒径段;对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双模态结构,峰值分别在0.20~0.70、5.00~8.20 μm粒径段.烟草烟雾颗粒物的粒子数和质量浓度随烟雾消散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粒径越小,减小的越明显;烟草烟雾颗粒物在室内消散缓慢,会在长时间内造成影响,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六种常见农药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风险,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结果表明,NP-10、OP-10、农乳700、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6.44、21.13、55.86、8446、109.90、120.08 mg·L-1,其中NP-10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最大,宁乳33毒性最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致畸率逐渐提高,六种表面活性剂显示出相似的趋势,处理浓度与胚胎孵化率(致畸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P-10、OP-10、农乳700处理组均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躯干弯曲症状;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处理组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症状. 相似文献
9.
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废水中难降解化学合成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处理出水达标困难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现有处理装置改造提出了若干建议,并介绍了几种国外废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淮河流域下游某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对该地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污染物浓度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规定范围之内,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无明显的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评价表明,砷的风险值较高,超过了U.S.EPA推荐的评价标准(10-6),但是与国内已报道的其它地区的致癌风险度无明显差异;污染物对人体所产生的非致癌风险中,各采样点污染物的风险度均未超标.因此,初步认为本次监测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