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7篇
  免费   1191篇
  国内免费   3318篇
安全科学   1733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554篇
综合类   6885篇
基础理论   936篇
污染及防治   473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354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900篇
  2022年   831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606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对1980~2020年中国区域黑碳、有机碳和硫酸盐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区域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显示: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都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京津冀、川渝、江浙沪、两广等4个区域的污染特征具有代表性;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均呈现阶段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2020年期间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下降的过程;4个区域3种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其中黑碳浓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U”型变化规律,有机碳和硫酸盐浓度无显著的一致性特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上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越大(小),污染物浓度越低(高).  相似文献   
3.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法理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环境法理论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得以体现,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价值核算方法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巴固-德洛(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最近向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捐赠了价值30余万元人民币的个体防护装备、器材,用于该中心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本身的价值决定着它的社会地位。劳动保护工作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由其本身的价值决定劳动保护工作到底有多大价值?目前尚无理论根据。由于没有价值指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它的地位就时而重要时而不重要。出事故的时候就重要,不出事故时就不重要。一些企业或基层领导人重生产轻劳动保护,他们认为:生产效益不好,劳动保护再好也没用;劳动保护本身没有效益,效益是间接的;劳动安全是个负效益,只是发生事故造成损失,才能看出“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