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85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069篇
综合类   1683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渤海湾客滚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每天乘客滚船来往于烟台至大连间的车辆、旅客平均高达l500多辆和1万多人,一些车辆夹带危险品和不如实申报货物品种等问题,给渤海湾客滚船舶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渤海湾也曾多次发生客滚船在运营中发生危险品起火的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提高科学监测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法理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环境法理论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只有“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噪声传播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张大卫 《环境保护》2007,(19):39-41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最早从这里进入文明时代,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也开端于此.千百年来,广袤的中原大地和黄河、淮河、海河、汉水四大水系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亿万炎黄子孙,滋润着千里沃土良田.  相似文献   
6.
陈伟伟  杨悦 《环境保护》2020,48(9):18-24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我国环境治理在认知层面、原则层面、执行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从这三方面"对症下药":在认知层面上,结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求提高认识;在原则层面上,从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成本收益均衡、激励机制、预期管理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在执行层面上,从环保标准和检测评估、日常监督巡查、环保执法上下功夫。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分析其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决定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从工作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内容,以期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