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51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MST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advancing the whole industr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y need to extend their scop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beyond a national view and exploit international market actively to mee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at increase quickly in the form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world. However, the SMSTEs are also facing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mselv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ploi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owing to their own restrictions, so what they should do is to consider risk evaluations in exploit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相似文献   
2.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植物物种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植物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植物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 ,完善现有国际多边体系 ,促进以“遗传编码功能”价值概念和遗传资源保护效应“内部化”与“补偿”方案为基础的植物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的形成 ,建立“植物遗传资源交易所”和“生物多样性合作社” ,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积极性 ,实现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龙亮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6):1259-1272
基于强可持续研究范式,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两阶段网络Super-EBM模型进行绩效测算和评价,打开生态福利转化过程的“黑箱”,基于综合福利视角将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一步分解为生态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效率,实证研究部分选取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进行纵向分析,与此同时,选取42个国家201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横向的国际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0.986)整体水平一般,均未实现DEA有效,但“十二五”期间已呈现出逐年改善的利好趋势。国际比较层面,瑞士(1.647)、印度尼西亚(1.365)、爱尔兰(1.039)依次排名前三位,中国(0.297)排名相对靠后,位列倒数第二。各国之间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出“OECD国家(0.677)最高、G20国家(0.611)次之、金砖国家(0.417)最低”的态势。(2)从分阶段效率来看,无论是纵向分析还是横向对比,均发现第一阶段的生态经济效率明显低于第二阶段的经济福利效率,生态经济效率偏低是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总体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3)与传统的单阶段、径向或非径向DEA模型相比,两阶段网络Super-EBM模型综合考虑了径向和松弛变量问题,测算出来的效率值更为精确,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现实。同时,对于其他领域涉及两阶段或多阶段生产系统的效率或绩效评估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信息国际交流制度,已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项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及机构,权利和义务,交流范围和形式,这项制度对有效保护人类环境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在尊重各国主权,合作取得和共同享有,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交流原则基础上,这项制度将日益丰富,多样,完善。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技术转让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各国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必将签署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尽管许多国际环境公约都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 ,但是实际履约过程中技术转让的问题并未得到良好的解决。论文将讨论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中的技术转让障碍问题 ,并以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实施臭氧层保护行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例 ,对国际环境公约履行中技术转让障碍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最后对发展中国家所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先行,而生态移民则是落实该项政策的一项极重要措施。将自然保护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区的农牧民,移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公路交通及通讯发达,接近城镇的地区,不但可改善和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迁出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工业生产移民则是环境保护必要手段。该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具有重大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而且在我国自然保护史上是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对钻井污染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环境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论述了与钻井排污有关的资源保护与补偿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等,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法规、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资源意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国际环境公约。中国石油企业若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化竞争,在环境保护方面就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塞尔公约、湿地公约、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以及酸雨问题等与石油工业相关的国际环境公约进行了分析及探讨,以期为石油工业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提高国际竞争力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Scientific insights into what it means to manage on-farm trees by local farmers, is an essential step towards documenting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 management. A study was therefore conducted in the Kumawu Forest District in the Ashanti Region of Ghana to assess how farmers conceptualise on-farm tree management and develop local knowledge for it. Us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formal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ith 120 farmers drawn from 15 communities who were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ree cropping systems; cocoa, maize and cassava-cocoyam-plantain mix.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farmers regard on-farm tree management as a continuous process which occurs in three phases of the farming cycle; land preparation, crop cultivation and fallow management. For each of the three phases, farmers are guided by specific principles that ensure enough light penetration in-between tree crowns in the land preparation phase, suitable spacing between trees and crops in the crop cultivation phase and adequate tree regeneration in the fallow phase. The decisions made during the selection of tree species, spacing of trees adjudged suitable for any particular cropping system and recruitment of saplings prior to the fallow phase of farming constitute tree management. Farmers develop tree management knowledge by study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matching them to ecological functions they could perform and how they are likely to respond to treatments meant to control or enhance their development. Species are then subjected to trial and recommended or otherw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