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当前气瓶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协同效率低等问题,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气瓶全链条平台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气瓶制造、充装、使用、检验、安全监管、社会监督等各环节协同联动,以及设备、单位、人员等安全管理要素协同;以该模式为基础,结合云服务理念,研发气瓶安全管理“互联网+”平台,面向气瓶安全管理产业链充装、使用、检验、监管各方用户,实现气瓶链条式安全管控,进一步提升气瓶安全管理的水平,实现气瓶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了气瓶充装市场的准入制度,明确了充装单位为气瓶安全责任主体.并决定在全国开展以规范气瓶充装秩序为主要内容的气瓶专项整治,以全面实现气瓶充装单位拥有气瓶产权并向用户提供包装气瓶.气瓶用户租赁使用,充装单位负责气瓶建档登记并对气瓶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全面负责的气瓶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质检总局第46号令《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出台之后,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了气瓶普查专项整治工作。气瓶普查专项整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气瓶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规范和强化气瓶安全管理,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气瓶数量不清,安全状况不明,事故率高,检验率低,“流浪”气瓶安全无人负责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气瓶的安全监察 ,保证气瓶安全使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根据《产品质量法》、《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 ,制订本规程。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正常环境温度( -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为1 0~30MPa(表压 ,下同)、公称容积为0 4~3000L、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和特种气瓶(“特种气瓶”指车用气瓶、低温绝热气瓶、纤维缠绕气瓶和非重复充装气瓶等 ,其中低温绝热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的下限为0 2MPa)。本规程不适用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气瓶制造、使用、管理、政府监管情况、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等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希望通过安全状况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气瓶使用的安全意识,为气瓶的安全监管提供帮助,并为事故预防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瓶堵头是实现气瓶安全储存气体的重要部件,小的预紧力不能满足安全使用气瓶的需求;过大的预紧力也经常致使堵头变形、拧断等现象发生。本文从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受力分析给出了气瓶堵头螺纹连接的最大预紧力、最小预紧力和适当预紧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践,给出了拧紧力矩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分析了在气瓶检测实际中利用45钢代替不锈钢制作堵头的利弊,为安全使用气瓶和气瓶检测提供重要的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劳动总局锅炉 安全监察局于今年下半 年,在北京举办了气瓶 安全技术培训班。参加 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是来 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劳动部门和部分厂矿企业的技术干部,共129人。 培训班邀请了大连工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北京高压气瓶厂、北京氧气厂、沈阳724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课。讲授内容包括瓶装气体的基础知识,气瓶的设计制造、强度计算以及气瓶检验、充装、运输、贮存等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气瓶安全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8.
1.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的气瓶有哪些? 答: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活动属于特殊的特种设备生产活动,充装单位实际上是气瓶的使用单位。气瓶充装环节本身事故多发,而且违规充装还会导致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因此,对气瓶充装活动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全复合材料气瓶性能试验、用工业CT方法以及充气时瓶内温度场动态监测,讨论气瓶的内胆、接嘴部位质量以及复合材料强度层质量对气瓶安全性能的影响,并且用统计及实验方法对气瓶的使用环节进行评估,使用1O年以上的气瓶仍具有良好的整体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气瓶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订本规程。 第2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的气瓶技术规程、专业标准和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第 3条本规程适用于设计压力为 1~300公斤/厘米2(表压,下同)、容积不大于1立方米、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质气瓶(以下简称气瓶)。 本规程不适用于盛装溶解乙炔的气瓶、灭火用的气瓶、民用液化石油气体气瓶和机器设备的附属瓶式容器。 第二章设计与制造 第4条气瓶的设计与制造,应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劳动局、公安局和化工局,为加强气瓶安全管理, 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组织充气试压的十一个单位成立了气瓶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的任务是:落实毛主席亲自批示的中共中央[70] 71号文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件和规定,交流经验,加强协作,做好气瓶安全管理工作。 小组通过两年来的互查,基本掌握了全市气瓶使用、充气、生产、检验的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和制定了一些措施,并由市劳动局、公安局作出规定,提出要求。例如,要求各有关单位加强对气瓶的生产、充气、检验、运输、使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九六五年原劳动部制订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起充装台氧气瓶爆炸事故,通过对爆炸气瓶残骸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观察、内壁附着物光谱和能谱分析着重阐述了气瓶爆炸事故的起因。分析认为,由于氮气瓶错装氧气,导致气瓶内部残存烃类油被高压氧气迅速氧化分解放出热量,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引起气瓶爆炸。结合实际应用与工作经验,提出了氧气瓶安全使用的建议以及相关措施,对氧气瓶的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压力气瓶作为实验室常见的高危特种设备,由它引起的安全事故危害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现状的梳理,分析当前高校在气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从安全意识、安全培训、气瓶归口管理及气瓶日常使用管理方面给出防范气瓶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以期为不能做到集中供气的高校提供气瓶日常管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问:气瓶充装单位为什么要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有什么要求? 答: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气瓶事故都是由于错装、超装和混装引起的。由此看来,气瓶充装环节是气瓶安全的关键。因此,《瓶规》重点规定了有关充装的安全技术要求。对气瓶充装站进行注册登记的目的,就是要把住充装关,对设备、人员、制度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之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和技术标准,按照规定进行充装操作,从根本上杜绝错装、超装和混装现象。另一方面,气瓶定期检验制度的执行,也要从充装单位把关,才能做到不充超检验期的气瓶。 劳动部门只对充装安全和充装质量提出要求,不涉及充装…  相似文献   

15.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检验合格的气瓶除出具检验报告外,还应在瓶体上做出检验标记。检验标记分为检验钢印标记和检验色标.内容包括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和检验单位名称代号。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化工局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及市革委会[1974]19号文件精神,于去年9月至10月组织受压气瓶安全检查小组,对局属气瓶制造、气体灌装和使用的21个厂27种气体的受压气瓶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采取“一听、二查、三汇报、四小结”的方式,即先听取安全管理人员介绍气瓶制造、使用、充装等情况,然后到现场检查,最后向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汇报。事后化工局召开了安全干部会议,总结了这次检查工作。 会议指出,各厂在气瓶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1.党委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17.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气瓶作为运输、储存低温液化气体的特种设备。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数量迅速增加。由于所盛装介质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其安全,都需要在低温压力容器、气瓶上安装安全阀,使低温压力容器、气瓶内的压力处于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如低温压力容器、气瓶内的压力超过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就会自动开启减压从而避免发生爆炸等重大事故。所以,安全阀的质量非常重要。必须要定期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局、(集团 )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   1989年 12月 2 2日原劳动部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对保证气瓶安全使用 ,提高气瓶安全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原规程颁布实施已十余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原规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为此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 ,我局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予以公布。新规程自 2 0 0 1年 7月 1日开始生效 ,原《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同时废止。  执…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气瓶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所规定的特种设备中的一种。由于高压气瓶内储存的气体的压力较高,并且所储存的有些气体易燃、易爆、助燃或者导致窒息,因此,对高压气瓶的储存、运输或者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高压气瓶充装、搬运、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0.
《林业劳动安全》2001,14(4):34-4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强气瓶的安全监察,保证气瓶安全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产品质量法》、《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制订本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