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X55200502135强电离先进氧化OH·治理赤潮试验/白敏冬(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4,10(5).-626~630环图X-27采用强电场电离H2O、O2方法,在分子层次上加工成高浓度OH·溶液,喷洒在有赤潮生物的海面上,当海水的羟基比值浓度达到0.68mg/L时,致死洛氏角刺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29种赤潮生物效率达到99.89%,致死细菌、弧菌效率达到100%,致死膝沟藻孢子、多甲藻孢子效率达到100%;赤潮生物叶绿素a含量低于检测方法低限值;剩余OH·分解成H2O、O2;尸体将分解成CO2、H2O和微量无机…  相似文献   

2.
羟基杀灭赤潮裸甲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自由基水溶液杀灭赤潮微生物裸甲藻的实验。海水羟基比值浓度达到0.68mg/L时,裸甲藻、细菌从0.89×104/mL、5.2×105/mL减少到低于检测方法的低限值;羟基水溶液比值浓度达到0.6mg/L时,微生物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限值。实验数据表明羟基是治理赤潮的绿色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果,但作用浓度较高,浓度大于3.0mg/L,除藻率可达到50%以上。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当戊二醛与新洁而灭配比为10:1时,协同指数小于1,协同作用比较明显,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可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4.
烷基糖苷季铵盐选择性抑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藻门的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黄藻门的赤潮异弯藻,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等典型的赤潮生物以及绿藻门的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两种非赤潮生物为目标生物,探讨了烷基糖苷季铵盐(APG-131)类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0.5 mg/L),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等赤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该季铵盐的浓度增加至1.0 mg/L以上时,可完全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而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对裸甲藻和所选2种非赤潮生物生长影响不明显,表现出了抑藻作用的种属特异性。结合各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证实了该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抑藻作用与不同海洋微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九龙江北溪及甲藻水华暴发的情况,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和九龙江北溪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间相关监测结果,拟定甲藻密度达到5×10^5个/L、叶绿素a含量〉15mg/m^3、pH〉7、D0〉8mg/L、高锰酸盐指数〉2.0mg/L为临界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6个/L、叶绿素a含量〉40mg/m^3、pH值接近8、D0〉9mg/L、高锰酸盐指数〉3.5mg/L为初步暴发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7个/L、叶绿素a含量〉85mg/m^3、pH〉8、D0〉10mg/L、高锰酸盐指数〉6.0mg/L为严重暴发状态。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预警条件下应急响应和处置拟多甲藻水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体措施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九龙江水系中封闭型水域可采取化学方法,支流水域可采用植物及化感技术和超声波方法,干流自来水厂采取围隔过滤和生态调水等方法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  相似文献   

6.
杉木粉对两种赤潮藻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船基围隔试验,探讨了杉木粉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两种赤潮藻的去除效果.并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inica)为材料,对杉木粉及其有效成分杉木精油的毒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杉木粉用量为76.9 mg/L时具有显著去除米氏凯伦藻的作用;浓度为38.4mg/L时可显著去除东海原甲藻.杉木粉对斑马鱼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 g/L、2.4 g/L,安全浓度为0.6 g/L.利用杉木粉控制赤潮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株海洋假单胞菌产生物絮凝剂去除赤潮生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发酵液研究了该细菌产絮凝剂对东海原甲藻和裸甲藻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该生物絮凝剂可有效絮凝去除实验所选用两种赤潮生物,并且随絮凝剂用量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去除效果逐渐增加至最大然后基本保持恒定.有效絮凝去除赤潮生物的体积浓度为4.0%~10.0%.有效絮凝作用时间为1.5 h左右,絮凝效率与体系的pH值密切相关,pH在8.0左右絮凝效率较高.不同浓度的Ca2+、Mg2+对该絮凝剂絮凝除藻作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Ca2+、Mg2+的最佳助凝离子浓度分别为2.0 mmol/L及4.0 mmol/L.  相似文献   

9.
刘艳  赵卫红  苗辉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452-346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011年东海赤潮演替过程中海水中的主要的游离态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浓度.调查海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48nmol/L,3~11nmol/L和2~17nmol/L,其中腐胺的平均浓度最高,亚精胺次之,精胺的浓度最低.从平面分布看,在4月份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爆发期,和5月份以东海原甲藻为主的甲藻赤潮爆发期,赤潮爆发的区域多胺浓度相对较高;各个断面的多胺浓度随着赤潮爆发的过程发生变化,并且与DOC、POC、DON以及C/N等呈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纯度高铁酸钾,进行了矿井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高铁酸钾投加量在24mg/L以上时,经处理的矿井水剩余CODcr小于6mg/L;高铁酸钾浓度大于7mg/L时,经处理的矿井水残余的总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L,杀灭率可这98%以上;高铁酸钾投加量大于24mg/L,可以使混凝后的矿井水浊度达到5NTU左右。  相似文献   

11.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实验发现,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100%;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9g/L.同时结果显示,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存活率为100%.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4~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隔试验,比较了各种粘土的除藻效果.初步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较,无机改性土复合体系和有机改性土都能有效地去除东海原甲藻赤潮.  相似文献   

12.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同浓度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浓度为4,20,40mg/L时均能有效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40mg/L时,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香草醛的浓度为40mg/L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香草醛明显,提示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抑制赤潮生物生长的机制可能与自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新型有效的赤潮藻杀灭剂,对辣椒素、过碳酸钠、CuSO4、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效果以及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铜杀藻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辣椒素在较低浓度下(0.1,1.0,10 g/L)对亚历山大藻LC3无明显杀灭作用,达到杀藻的目的所需辣椒素量较大;过碳酸钠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率偏低,这两种物质均不适宜用于赤潮防治.谷氨酸铜可有效杀灭亚历山大藻,其对亚历山大藻LC3的灭杀效率优于CuSO4,优势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但其对藻的抑制作用并不随谷氨酸铜的浓度加大而增强.辣椒素、过碳酸钠以及谷氨酸铜用于杀灭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防治研究中均为首次报告.HDTMAB可有效促进谷氨酸铜杀灭亚历山大藻LC3,促进作用基本随着HDTMAB浓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强.谷氨酸铜和HDTMAB复合剂可有效去除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治理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初步探索了水体中氧氟沙星的辐照降解影响条件及降解机理.对初始浓度为20mg/L的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分别选取了0.5kGy,1.0kGy,2.0kGy,3.0kGy,5.0kGy共5个剂量组,以研究辐照吸收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分别对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空气饱和(水合电子清除剂)、氮气饱和、添加0.005mol/L及0.05mol/L氯化钠、添加0.05mol/L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清除剂)、添加0.005mol/L碳酸钠、添加0.005mol/L硫酸钠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探究降解过程中辐照水体产生自由基对氧氟沙星降解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以空气饱和进行处理,可提高氧氟沙星的降解率,辐照吸收剂量为2.0kGy时降解率可达99%.反之,加入氯化钠、叔丁醇和碳酸钠抑制了氧氟沙星的降解,加入硫酸钠则影响不大,表明羟基自由基在氧氟沙星降解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推测出了氧氟沙星的降解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缓释铜离子法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赤潮灾害日趋严重 ,用硫酸铜去除赤潮是国际上仍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但直接使用硫酸铜易对渔业造成危害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硫酸铜和可溶玻璃粉去除赤潮藻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可溶玻璃载体缓释 Cu2+的方法去除赤潮藻 ,并对其凝聚和 Cu2+除藻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可溶玻璃为载体的含铜除藻剂 TB对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 mican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可以极大地减少除藻剂的用量 .含铜越高 ,除藻能力越大 .当含 CuSO415%的 TB用量为 3.5mg/L时 ,藻细胞去除率在 12h内可达到 96.2%.由于其缓释 Cu2+的作用 ,能维持 7d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 .TB较硫酸铜减轻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 Cu2+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  相似文献   

16.
掺铜可溶玻璃微粒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和可 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对于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体系,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O,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的用量。由于其具有同时缓释Cu^2 、Au^ 的作用,用量为2.0mg/L时,藻细胞的去除率在12h内可达到96.8%,并维持7d以上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掺铜可溶玻璃除藻剂较CuSO4避免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Cu^2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烷基多糖苷季铵盐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宋秀贤 《环境科学》2006,27(11):2164-2169
研究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在2种粘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且吸附速率很快,在1~2min之内就能够达到吸附平衡,经红外分析发现其可以对粘土进行有效改性.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强壮前沟藻、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情况和絮凝动力学.结果表明,烷基多糖苷季铵盐用量分别为0~0.4 mg/L、0~0.5 mg/L、0~0.8 mg/L时,对上述3种藻的生长只是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6~1.2 mg/L、0.75~1.5 mg/L、1.2~2.4 mg/L时,就会阻碍上述3种藻的生长,并且3d之后能够使其几乎全部死亡.用其改性粘土后,在与原土相同的用量条件下可将对赤潮藻的去除率从2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有效去除赤潮藻的粘土用量.其沉降动力学研究表明,粘土的种类、用量以及改性剂的用量都是影响体系沉降速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以达到提高沉降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细化及在微波照射快速降解酸性红B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粉末状活性炭存在下,微波照射能快速降解酸性红B。对总体积25 mL,浓度100 mg/L的酸性红B溶液,活性炭加入量1.6 g/L,微波照射1.5 min时,降解率可达73.20%。同样条件下适当提高活性炭加入量,如3.2 g/L时,降解率可达到98.63%。因此,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具有降解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治理各种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