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基础性建设。它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锻炼师资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82年我校开办“安全工程”专业伊始,笔者一直参加该专业主要课程的教材建设,对理论深化及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思考,以求专家和同仁指正。一、“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专业呢?专业就是以某一学科为村干或以某一学科为基础,在社会上具有独)功能的一种知识结构体系。那么安全工程专业则是以安全科学为基础的一种知识结构体…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人才研究会安全工程人才专业委员会召开的“2 1世纪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建设座谈会”,1月 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局长闪淳昌到会讲话 ,来自公安部消防局、中纪委检查室、国防科工委质量司、交通部港监局、中国石油总公司安全办公室、华北电力总公司安全处、首钢安全处 ,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的 2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在会上 ,专家、学者围绕新世纪安全工程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与结构调整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局长闪淳昌指出 :企业安全工作急需专业人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其表…  相似文献   

3.
1引言安全科学的研究,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重视。1985年安全科学在我国学术界被提出,1992年在国家标准GB/T137545——92学科分类代码》中安全科学正式享有一级学科地位,其代码为620,安全科学与环境科学并列在中国图书分类目录中的XS类,并在《国家叙词库》编制方案中获取“专类”位置。1984年安全工程专业正式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入门既年成立了博士教育。1987年有了流动站教育。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学校也由1983年以前3所,现在已发展到47所。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知识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构建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市场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以安全专业学科科学理论作指导,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其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并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本科基础知识教育欠系统和规范,知识结构的行业限制性过重,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等,这些问题对培养高素质安全科学人才及本专业自身的发展不利,笔者就合理的培养模式作了探讨,提出本科教育应有明确的目标,业务能力应有具体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应划分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一、申报条件在生产经营单位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等单位中 ,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检测检验、安全评估或安全咨询专业工作 ,业绩突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 ,可申请认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一 )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 ,热爱安全生产及相关工作。(二 )2001年12月31日前 ,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或从事安全工程技术服务的岗位 ,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三 )1995年及以后 ,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或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过有代表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工程…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教育与实践需求间的差距,从国际OSH专业资格认证的视角梳理了专业认证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美国BCSP、英国NEBOSH和澳大利亚BOK的通才式OSH专业人员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建立了我国大学教育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以为安全工程领域培养兼备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知识的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概述或许,在提出安全软科学的课程设置这样一个论题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安全软科学的概念。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往往将安全管理与监察、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等课程归入安全软科学范畴。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这类课程无疑还具备跨学科性质。比如,将安全系统工程应用于核电站安全分析,既要用到“软方法”,又要涉及“硬技术”。而当进行较复杂的技术系统的人机设计时,自然要应用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尽管如此,将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软”、“硬”两部分,还是较方便地反映了课程的主要特征。然而,笔者在讲授…  相似文献   

9.
培养优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是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工程教育质量,在分析我国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工学院专业认证过程和企业调研反馈信息,分析了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体现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强化学生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意识、加强学生国际视野培养、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非专业素质培养等问题,并指出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与专业认证和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建立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类课程并重、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联合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与环境工程》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办刊的指导思想是:贴近学科前沿、贴近现实,面向市场、面向读者、面向未来,不断传播安全与环境工程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本刊主要刊载内容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社会与环境,环境保护管理,灾害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行业污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管理,安全工程等。《安全与环境工程》杂志适合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决策者、厂矿企业相关专业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对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理论基础,随机选取我国国内100所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对其进行专业所在院系和行业背景的调查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统计,分析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比例,以期为安全工程本科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获得异常环境下的要害系统确信安全评估(PLOAS)建立评估方法和技术框架,为要害系统安全性设计和安全防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基于要害系统在异常环境条件下结构响应行为机制,以表征安全性的响应特征参数为对象,融合试验、数值仿真等技术手段以及代理模型构建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定量计算安全特征参数未达到失效阈值的概率,建立通用的确信安全评估方法和技术流程.结果 针对单特征参数系统、隔离-失能系统以及多特征参数系统,分别提出了PLOAS的定义.并以高压容器作为工程案例,实现了火烧环境下高压容器的确信安全评估.结论 建立的确信安全评估方法技术流程兼顾了系统安全物理特性与统计特点,对于高安全性要求的要害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员工的安全感直接影响着员工安全行为的改变,在当前更加注重员工个体安全的形势下,更有必要对员工安全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从安全文化渗透力和安全生产标准制度执行力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企业员工安全感调查问卷,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有效度和可信度进行评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各题项进行修整,剔除了异常题项,完善了安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一影响因素,从而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安全感的调查问卷,以为衡量企业员工安全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于弹药减压式烧毁安全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安全水平的处废环境、防护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弹药减压式烧毁安全事故树,确定其危险因素并对其重要度进行了分析,据此从烧毁场地选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规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安全管理采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处理企业的安全问题.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相应的控制,建立可靠的安全保证体系,从思想、组织、工作、监督等方面保证体系的运行,并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宇明  耿斌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91-94,124
目的研究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方法从装备保障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复杂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入手,依照五分法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推导出风险评估模型,提出实施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战术策略。结果战场环境下,为确保整个作战进程中装备保障活动安全、有效、稳定地进行,装备保障信息系统防护必须遵循统一协调、综合利用的积极防护原则,采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应对。结论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装备保障信息安全与防护理论,找准战场环境信息防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装备保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加强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最终提高我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对企业特别是海外来大陆投资的企业,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手段,致使不少企业屡次出现安全事故。为了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度,要求企业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本。以制度和伦理道德为约束的人性化的安全管理系统”。本文给出了该系统的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探讨了相关的几个理论基础,最后给出了人性化安全管理的实质。通过该系统的管理执行,使企业在尊重人权、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安全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