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2015年10月19日~11月02日对东海表层海水和PN断面不同深度海水中4种VHCs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测定了调查海域大气中C_2Cl_4和3种CFCs浓度.海水中CH_3I、CH_3Br、CHBr_3和C_2Cl_4浓度水平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于外海的趋势;PN断面4种VHCs浓度高值出现在表面混合层.海水中4种VHCs分布受到长江冲淡水、黑潮水、生物生产释放以及人为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CH3I与Chl-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推断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影响碘甲烷浓度分布.CH_3I与CH_3Br和CHBr_3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3种VHCs存在相似的来源或去除机制.东海大气中3种CFCs大气浓度值低于全球平均值,表明我国CFCs的排放逐步降低.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来自近岸陆源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是东海大气中C_2Cl_4、CFC-11、CFC-113和CFC-114的重要来源.海水中4种VHCs海-气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秋季东海是大气中CH_3I、CH_3Br、CHBr_3和C_2Cl_4的源.  相似文献   

2.
何真  陆小兰  杨桂朋 《环境科学》2013,34(3):849-856
挥发性卤代烃是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对中国东海表层海水和PN断面不同深度海水中4种挥发性卤代烃(VHCs)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HCl3、C2HCl3、C2Cl4和CHBr3浓度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23.04 pmol·L-1(6.04~107.81 pmol·L-1)、18.18 pmol·L-1(10.67~32.35 pmol·L-1)、3.72 pmol·L-1(0.39~9.77 pmol·L-1)和24.33 pmol·L-1(13.44~33.01 pmol·L-1).4种VHCs浓度水平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PN断面4种VHCs的浓度最大值出现在上混合层(50 m以浅).4种VHCs浓度的分布总体上受到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水及生物活动的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2HCl3与C2Cl4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推测二者存在相似的来源;CHBr3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推测CHBr3分布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海-气通量估算表明,冬季调查海域是大气中CHCl3、C2HCl3和CHBr3的源.  相似文献   

3.
使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11月对渤海和北黄海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渤海和北黄海表层海水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平均值和变化范围分别为7.03(4.23~12.63) pmol/L、19.61(5.99~55.00) pmol/L、20.37(1.68~58.25) pmol/L和41.03(10.84~96.94)pmol/L。受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4种VHCs浓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渤海海域由北向南递减,北黄海海域山东半岛以北、鸭绿江口浓度较低的特点。受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不同站位VHCs浓度在垂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但最大值均出现在真光层。周日变化研究表明:VHCs在13:00和17:00浓度较大,7:00和21:00浓度较低,说明VHCs生产释放受光照和潮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Liss和Salter双膜模型估算了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海-气通量,结果分别为36.28(0.13~109.54)nmol/m2d、85.96(-8.9~308.61)nmol/m2d、191.71(0.10~386.67)nmol/m2d和285.14(0.19~914.85)nmol/m2d,表明在调查期间渤海和北黄海是大气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卤代烃(VH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和臭氧破坏者。于2017年5月对东海海水及大气中CFC-11(CC13F)、CFC-12(CC12F2)、CFC-113(CC12FCC1F2)和CH3I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定,讨论了4种VHCs浓度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估算了CFC-11、CFC-12和CH3I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1±5.1)、(3.9±1.6)、(10.4±2.3)和(6.3±2.7)pmol/L。VHCs浓度高值出现在东海东北部和闽浙沿岸海域,显著受水团、生物活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海水中CH3I浓度与Chl 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r=0.403,p < 0.01),说明CH3I浓度分布可能主要受浮游植物生产释放的影响。大气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8±1.0)、(21.1±2.4)、(3.0±0.9)和(0.2±0.2)pmol/L。结合气象参数(风速和风向)和后向轨迹模拟计算分析可得,陆源污染气团的输送、外海气团的扩散和海-气交换是影响大气中VHCs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气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CFC-11和CFC-12的汇,是CH3I的源。  相似文献   

5.
海洋中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产生和释放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年4月1日至19日搭乘“向阳红18号”科考船和2021年10月9日至30日搭乘“东方红3号”科考船对东海海域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探讨了春季和秋季东海海水和大气中CFC-11(一氟三氯甲烷)、CH3Br(溴甲烷)、CH3I(碘甲烷)和CH2Br2 (二溴甲烷)4种VHCs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海水和大气中VHCs的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季节对比。结果表明,受气团来源、海表温度、水团、生物释放和河流输入的影响,VHCs在大气和海水中的分布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表层海水中VHCs的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闽浙沿岸和东部外海某些站位。CFC-11的分布主要受油气开采平台和陆源气团输送的影响。浮游植物释放是秋季表层海水CH2Br2的主要来源,而CH3I主要受到河流输入和海表温度的影响。大气中CH3Br和CH3I在两个季节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春季CF...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大气中卤代烃含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大气中多种卤代烃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方法.选择的色谱分离柱有气液色谱柱25%DC-200 Chromosorb WAW DCMS(60—80目)和气固色谱柱carbopack CHT(80—100目).在等温条件下,以直接采样和直接进样方式分别测定了大气中多种卤代烃成份,并且比较了两根色谱柱的分析结果间的差异.在北京地区初步测定了主要的卤代烃如CFC-11,CFC-12,CHCl_3,CH_3CCl_3,CCl_4,CHCl=CCl_2和CCl_2=CCl_2的含量,其各自相应的浓度分别是127±24,275±12,49±32,80±27,60±18,8±2和30±17ppt(V/V).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海域秋季营养盐及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  孙语嫣  石晓勇  韩秀荣  苏荣国 《环境科学》2017,38(11):4501-4512
本文利用2013年11月黄渤海海域航次采集的海水样品,对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营养盐等的组成、来源、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对CDOM进行分析,共鉴别出2类4种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325/410 nm)、C2(275,370/435 nm)、C3(270,395/495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90/340 nm).3种类腐殖质组分在黄渤海海域各层的平面分布均为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递减.黄海表层和渤海中层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在近岸和远岸海域均出现极大值,而其在渤海表底层及黄海中底层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层CDO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渤海表层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有机氮(DON)浓度高于底层浓度,底层溶解无机磷(DIP)浓度高于表层浓度.渤海DI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DIP由曹妃甸近岸海域及中部海域的高值区向北部、东部和南部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DON则呈现由渤海中部偏南海域的高值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黄海底层DIN和DIP浓度高于表层,而表层DON浓度最高.黄海表中层DIN和DIP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底层DIN和DIP则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增加的趋势,DO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渤海DIN、DON和DIP的总体浓度均高于黄海.将4种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_(355))、溶解有机碳(DOC)与叶绿素a(Chl-a)、盐度(S)、溶解氧(DO)、DIN、DON、DIP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各荧光组分(C1~C4)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但陆源影响较大.渤海DIN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而DON受海源影响较大;黄海DIN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而DON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黄渤海DIP均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CFC(氯氟烃)是Chlorofluorocarbon的简称,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称为氟利昂(Freon),我国市场上也称为氟利昂。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常用CFC-11(CFCl_3)、CFC-12(CF_2Cl_2)、CFC-113(C_2F_3Cl_3)等符号表示。自1931年CFC在美国诞生以来,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便宜,广泛用作制冷剂,气溶胶喷射荆,泡沫塑料的发泡  相似文献   

9.
采用预浓缩仪-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了2020年夏季青藏高原高海拔背景站点纳木措(海拔4730 m)的卤代烃浓度,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采样点卤代烃传输轨迹及潜在源区域。结果表明:纳木措站大气中主要卤代烃为氯甲烷(3.81×10-10)、一氟三氯甲烷(CFC-11,2.32×10-10)、四氯化碳(9.30×10-11)、三氯三氟乙烷(CFC-113,8.60×10-11)和二氯甲烷(6.80×10-11);纳木措站的氟氯烃化合物(CFCs)浓度在全球范围其他背景站点中处于较低水平。采样点CFC-11和CFC-113浓度变化之间呈显著相关(r=0.928,P<0.01),分析认为是受大气本底传输的影响;而其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与现有其他高海拔背景站点特征一致,大于平原地区两者浓度变化幅度。除CFC-11和CFC-113外,其他卤代烃化合物日变化幅度均较小(2%~12%),无明显昼夜变化特征。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四氯化碳浓度可能受印度等周边地区传输的...  相似文献   

10.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ambient temperature injection and frozen-trapped technique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halocarbons over Beijing. Halogenated compounds such as CFC-11, CFC-12, CHCl_3, CCl_4, CH_3CCl_3, CHCl =CCl_2, and CCl_2=CCl_2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are 109±8, 234±13, 47±22, 97±24, 88±29, 11±1 and 17±3 (pptv),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CFCs和CCl_4的浓度水平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对2009年4—8月北京市大气中CFC-11,CFC-12,CFC-113,CFC-114和CCl45种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北京市大气中φ(CFC-11),φ(CFC-12)和φ(CCl4)的平均值高于全球本底站观测值,而φ(CFC-113)和φ(CFC-114)与全球本底水平相当,其原因是这5种物质在我国的排放水平差异所致,其中CFC-11,CFC-12和CCl4仍存在一定量的排放.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分析表明,4月5种物质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趋势平缓,而8月观测日内基本呈现出夜间物质的体积分数高于白天的特征.8月φ(CFC-11),φ(CFC-12)和φ(CCl4)的平均值比4月高,这可能是由于8月的温度较高,致使这3种物质现有排放源的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European regulations exist to phase-out production of the ozone-depleting man-made CFCs. High frequency measurements of the principal CFCs and other radiatively active gases have been collected at Mace Head, Ireland from 1987–1990 as part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Gases Experiment (GAGE). These measurements provide the first clear evidence that this phase-out is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the time series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1988, to a particular wind sector combined with simple modelling technique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European source strengths for CFC-11 and CFC-12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reliable emission estimates for CFC-11, but which seem to indicate a slightly smaller reduction for CFC-12, when likewise compared to emission figures. The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European CH4, CCl2F2 and CCl3F emission have already declined to about one-third of 1987 levels by the end of 1990. Over the same period, no evidence of any phase-out in the European usage of methyl chloroform and CFC-113 was detected.  相似文献   

13.
水相中CCl4和CHCl3的紫外光解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水体污染物CCl4和CHCl3在紫外光照条件下的转化和归宿,表明在248nm激光作用下,CCl4解离为CCl3和Cl自由基;CHCl3在此条件下不解离,但加入少量的苯后即发生明显解离,产生CHCl2和Cl自由基.在有氧条件下,光解产生的CCl3和CHCl2自由基均与O2反应分别生成CCl3O2和CHCl2O2;在无氧条件下,CCl3和CHCl2则发生偶合反应分别生成C2Cl6和C2H2Cl4.本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微观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4.
ECD氧气诱导法分析大气中痕量HCFC-2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CFC-22(CHClF2)是CFC-12的主要替代物,它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仅为10-12级.而且对ECD检测器响应灵敏度很低.本文经过低温浓缩进样后采用氧气诱导法来增强ECD对它的分析灵敏度,载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54%时,信噪比最大,此时ECD灵敏度增强约500倍.结合该条件下ECD温度选择、程序升温和载气流量的研究,建立了高灵敏度ECD气相色谱测定大气中HCFC-22浓度的实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岛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研究:季节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组分的特征及来源,于2008年1~12月在青岛市区连续采集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运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主要的水溶性阴阳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24-、NO3-、NH4+和Cl-是TSP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四者质量浓度之和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86.9%.TSP及其水溶性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来源也存在多源性.Na+、NH4+、Ca2+、F-、Mg2+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K+、PO34-为秋季最高,夏季最低,Cl-为冬季最高,秋季最低,NO3-则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SO24-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不同天气对颗粒物和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影响很大.颗粒物浓度在晴天时最低,其次是雾天,再次是烟雾和霾,沙尘天气下质量浓度最高.Na+、Mg2+、Ca2+、F-、Cl-和PO34-在烟雾天气下的平均浓度最高,而NH4+、K+、NO3-和SO24-则是在霾天气下质量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