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GIS的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遥感本底数据、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综合法建立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及综合风险指数,并对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采用相关分析法将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结果与广西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暴雨洪涝风险分布结果与洪涝灾情损失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南部沿海的风险性最强,西部风险性最小。  相似文献   

2.
广西漓江洪涝灾害及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信息系统和降水实况资料,对发生在广西漓江的洪涝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洪涝灾害进行实地调查,利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对漓江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对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进行探讨。漓江上游是广西的暴雨中心,汛期暴雨常造成漓江洪涝灾害,特别是5-6月份,每年基本上都有2~3次大面积的洪灾;沿江两岸都是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漓江洪水具有来得快,消得也快的特点;造成漓江致洪暴雨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华南静止锋;加强上游降水量的监测和预报,加强上游水库蓄水错峰的调控能力,完善低洼地段防洪堤坝建设,可以有效地防御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广西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灾害学理论为基础,GIS、RS为技术支持,利用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广西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数;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广西洪涝孕灾环境敏感性划分为低敏感区、次低敏感区、中敏感区、次高敏感区、高敏感区等5个区域;用广西历史洪涝灾害频率分布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敏感区划结果与洪涝灾害频率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秀峰 《灾害学》2005,20(2):106-109
洪涝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的特点,总结了历年来的洪涝灾害及造成的损失,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的城市化及城市洪涝灾害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城市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城市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城市洪涝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已有城市洪涝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水文学的概念应用于水力学模型之中,通过对深圳市洪涝灾害的数值模拟,初步探明了城市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助分形与混沌理论,对1978-2004年湖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重构了其嵌入相空间序列,计算了其关联维数和饱和嵌入维数,确定了模拟相应动力系统所需的基本变量数目;同时,通过计算Kolmogorov熵,得出了对该洪涝灾害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预报的时间尺度.最后,基于R/S分形分析,对湖北省未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对该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可能呈现增大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洪涝灾害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的方法,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洪涝灾害系统的分形特征,能为建立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时间序列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2)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孕发机制、成灾机理、损失构成与影响范围等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洪涝灾害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新特点包括:水文特征的变异性、洪涝灾害的连锁性与洪灾损失的突变性。该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识别了洪涝灾害链的内部关系和关键环节,绘制了洪涝灾害连锁性关系图,以历史典型灾害数据为论据,论证了洪灾损失突变性特点。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理论,阐明了水文特征变异性、洪涝灾害连锁性与洪灾损失突变性及其形成机理。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新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合理把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洪涝风险的演变趋势,既有理论指导价值,又有减灾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特征、致灾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1949-1991年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和程度数据,综合考虑城市化和区域环境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系统探讨了研究时期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性。选取汛期降雨量、米市渡和黄浦公园年最高潮位以及逐年河道消失数作为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它们对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研究表明,选取时段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下降趋势,灾害程度趋于减轻;水利工程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致灾因子自身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及其区域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其致使洪涝灾害发生的作用方式呈阶段性变化。降水和潮位的致灾影响基本是即时性的,河道消失的致灾影响则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采用米市渡年最高潮位、年河道消失数和汛期雨量指标,可以进行洪涝灾害发生的趋势性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黑龙江省内的松花江干流流域作为研究区,从现代灾害风险理论出发,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以及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分析,确定影响各个县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具体方面.并将因子集成为洪涝灾害风险指数(FDRI),在此基础之上绘制出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洪涝灾害风险以哈尔滨和佳木斯两市最大,上游洪涝灾害风险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年8月湖北省鄂西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典型案例,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对暴雨洪涝灾害成灾机制、灾害衍生链进行灾害系统分析。通过对灾害过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断链减灾框架,并给出暴雨洪涝灾害产生过程和不同位置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机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江西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国勒 《灾害学》2000,15(2):60-6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大量历史资料 ,对建国 50 a年来江西洪涝灾害发生的类型、面积及其造成的严重损失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的对策和措施 ,对减轻江西洪涝灾害 ,实现全省农业跨世纪的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旱涝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西3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的分析,指出广西旱涝灾害是严重的,具有明显的灾害特征,并根据广西旱涝灾害特征及具体情况,提出了减灾对策,对治旱和治涝分别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旱灾害是宁波市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台灾害已成为该市自然灾害中经济损失增长最快的自然灾害。依据宁波市历史上水旱灾情资料,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宁波市水旱灾害基本特征,并揭示了水旱灾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区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及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庭颐  李艳兰 《灾害学》1998,13(1):67-71
对广西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江西省洪涝灾害的对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骞 《灾害学》1998,13(1):45-49
简要论述了1996年江西省境内发生的4次严重的洪涝灾害,总结防汛减灾中的成功经验;针对洪涝灾害抗灾救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今后防讯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灾害地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必虎  彭加亮 《灾害学》1997,12(1):28-33
根据特征致灾因子的差异,将中国城市灾害类型大体上划分为沿海台风暴雨洪涝地面沉降型、北方干旱缺水风沙地面沉降型和南方洪涝渍害地面沉陷塌陷型等三大类型区。分别用上海、北京、武汉作为三种案例地区,讨论了以上三种城市灾害类型区的主要灾害及其地学背景。指出除了自然地理的因素外,人类在城市灾害致灾因素中也通过开采地下水、设计防洪排涝设施等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涝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广西易涝区分为沿江低地型,河口区低地型及喀斯特谷洼地型三大类。同时深入分析了各类易涝区涝灾成因及特点,并对各易涝区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涝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地区防洪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开始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尖”的土地利用调整方案,从长远来说应录求农业安且且收入逐渐提高条件下的土地利用,长江中游地区应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减水分蓄洪区的人口,移民建镇,对区内的土地要促进其规模经或,由优秀的有文化的农民经营,平时只有少量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农忙时则大量地作用委节性合同工或实现机械化;大洪水时退田还湖,减轻长江干流大洪  相似文献   

19.
黄民生 《灾害学》1993,8(3):50-54
本文根据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事例概括出洪涝、干旱、地震、水土流失、冰雹、寒害等自然灾害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环流因素、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福建自然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