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环境铅的来源铅在地壳中的平均浓度大约是15μg/g克,因此环境中和人体内总是存在着一定量的铅。作为一种物种的人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化而来的,这种环境下的铅浓度称之为“天然铅浓度”。过去数千年的人类活动,使铅从埋藏在地下的矿体中日益增多地而且又是累积性地流向人类环境或生态圈。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的用铅量达400多万吨,其中约有47%作为废物进入环境。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中的铅及其污染源铅对环境的污染,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工矿企业,因铅与锌、铜等有色金属,多共生于同一矿藏中,在铅、锌、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在铅的各种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都会有铅随着“三废”,排放到环境中。二是汽车排气。汽油中加入的抗爆剂四乙铅,随汽车尾气排入大气中。目前世界上约有两亿多辆汽车,  相似文献   

3.
烷基铅的毒性大大超过了无机铅离子。环境中的无机铅的有机化问题虽尚未完全证实,但是,根据化学反应热力学的推导和电位—pH图的演示,在某些特定的强还原性条件的环境中,无机铅转化为有机铅,形成四烷基铅(主要是四甲基铅和四乙基铅)。现代环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儿童环境铅暴露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沈阳市全市范围内采集大气、土壤、灰尘样品,根据美国EPA推荐的儿童暴露参数,将所得的环境铅含量与儿童行为数据和铅摄入量结合,计算沈阳市儿童环境铅暴露量.结果表明,在沈阳市儿童各种环境铅暴露中,儿童每天由于手口接触摄入的土壤铅量>灰尘铅摄入量>吸入空气铅量>皮肤从土壤中吸收的铅量.其中,土壤和灰尘铅是儿童铅负荷的最主要来源,儿童平均每天由于手口接触摄入的土壤铅量和灰尘铅摄入量分别为2.35×10-2mg·d-1,9.70×10-3mg·d-1.除了皮肤铅暴露,沈阳市儿童每日土壤、灰尘和空气铅暴露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铁西区、太原街和崇山小区是沈阳市儿童主要的环境铅暴露区.  相似文献   

5.
丘医生 《环境》2003,(6):35-35
朱新梅读者: 铅是一种不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它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环境中不断蓄积,危害人类,尤其儿童的健康。工业生产中,当铅加热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烟气逸出,在空气中可迅速氧化,并凝集为铅烟飘逸,污染环境。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铅尘、铅烟或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工业生产中发生急性铅中毒较少见,但长时间接触铅烟尘引起慢性铅中毒较为常见。两年前,广东一家生产蓄电池的电器厂的1名工人在上班时出现剧烈的腹绞痛,被送到当地医院后转送到职业病医院治  相似文献   

6.
铅元素人为循环环境释放物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静  毛建素 《环境科学》2014,35(3):1191-1197
环境中铅污染物来自于物质人为循环的环境释放,铅释放物的形态差异意味着其在环境介质中迁移和转化的起始状态不同.确定铅元素人为循环环境释放物的形态,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和源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追踪铅元素人为循环流动过程,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辨识生命周期各阶段环境释放物中铅元素的形态,并以2010年为例,定量分析中国铅元素人为循环中环境释放物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铅人为循环中环境释放物主要形态表现为PbSO4,约占总量的23.4%;其次是PbO、Pb和PbCO3,共占总释放量的46.2%.国内每消费1 kt精铅,将向环境释放547.9 t的铅,这些环境释放物中73.3%来源于产品使用阶段和废物处置与回收阶段;从形态看,PbSO4占释放物的量为128.2 t,主要来源于生产阶段和废物处置与回收阶段,PbO、Pb和PbCO3则分别主要来源于废物处置与回收、产品使用和生产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铅是古老的金属,其毒性已知道几千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接触铅的机会越来越多,城市环境中低浓度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已成为国际上关心的课题。通常人体对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关,儿童尤其是幼儿一般比成人更易受到铅的危害,在生活环境污染水平相同时,婴幼儿童通过食物、饮料和空气较成人相对摄取更多的铅,他们对铅的吸收能力也比成人高出4倍左右,在当今时代,对于儿童们,  相似文献   

8.
铅是全球性的一种最具危害性的环境污染物。目前,世界各国的各工业部门仍非常广泛地使用铅,铅的环境污染严重,对健康影响的问题也远未解决,劳动医学专家和生态学家极为关注这些问题。俄罗斯杂志《劳动医学与工业生态学》1998年第12期为这一问题的专刊,刊有:“铅对人体影响的评价问题”“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俄罗斯卫生防疫监督中心的工作总结”“蓄电池企业的慢性铅中毒”“修订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资料”“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中铅的测定”等10篇文章,另有1999年第5期的1篇文章,涉及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9.
再生铅冶炼是对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是防治铅污染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在冶炼过程中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风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风险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年处理10万t废铅酸蓄电池为例,利用美国环保总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分析了铅冶炼周围居民经呼吸(大气颗粒物)、食入(粮食)和皮肤接触途径摄入铅而引起的健康风险。计算结果表明,再生铅冶炼企业排放的铅尘通过土壤和呼吸途径引起居民健康的风险较低,小于1。  相似文献   

10.
空气凤梨是一类生长在空气中、不需要土壤的特殊植物,是有效的监测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文章以硬叶空凤为材料,以环境中最典型的污染物—铅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后,发现硬叶空凤对铅具有很强的耐性,而且可对铅进行有效的富集,是一种合适的指示铅污染的植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不论何种铅浓度处理植物体,硬叶空凤叶表鳞片中都可检测到铅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表明叶表鳞片很可能是铅等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富集结构。另外,硬叶空凤叶表鳞片的3类细胞在富集铅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最内部的碟状细胞中铅的含量要大于中间的环状细胞,更大于最外部的翼状细胞,暗示铅的迁移是一种代谢性主动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1.
X32200700134铅酸电池系统的铅流分析/毛建素(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3).-442~447环图X-5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环境部长表示,该部已经与油漆制造者联合会签署了一项协议,保证在1987年7月以后,在英国的装饰油漆中不再使用铅。1983年,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发表过一篇题为“环境中的铅”的文章,该文就已经做了这种建议。油漆(特别是老建筑物中使用的油漆)中的铅是造成铅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是一种小儿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目前关于自闭症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角度进行讨论,而对环境污染对自闭症患儿产生的影响没有过多关注。针对该问题,综述了铅、汞离子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以及空气、水与食物中铅、汞离子污染的水平,探讨人体铅、汞离子暴露途径及其对儿童自闭症的影响。提出应加强对环境中铅、汞离子污染的研究,开展人体铅、汞离子暴露的潜在风险评估,为保证居民尤其是婴幼儿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含铅量是用来衡量人体暴露污染或污染物负荷的标准之一。环境中的铅通过呼吸道或食物、饮水等进入人体后,会导致贫血,造血与神经系统损伤。儿童大脑对铅很敏感,血液中的铅进入脑细胞  相似文献   

15.
土壤是自然环境中最大的铅储存库,铅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等在土壤中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铅是主要的工业毒物和环境污染物之一,且有机铅的毒性远大于无机铅。因此对土壤中有机铅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建立了快速提取土壤中四乙基铅的前处理方法,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为土壤中四乙基铅的测定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铅流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兰  毛建素 《环境科学》2014,35(7):2829-2833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铅的人为循环流动.了解铅流状况的改变,既可检验这些举措的有效性,又可全面把握我国铅流现状,为进一步资源环境改善提供定量参考.本研究采用"stock and flows(STAF)"物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2010年铅流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铅矿石消耗量、环境释放量、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循环率等指标,结合已有2000年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2000~2010年的改变.结果表明,该10年间我国铅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分别提高到2000年的1.3倍和1.07倍,同时,铅循环率也提高了29.57%.然而,由于我国铅金属生产和消费规模继续扩大,使得铅矿消耗和铅环境释放量仍呈增大趋势,并较2000年分别提高了1.97和2.57倍,表明我国铅流改善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从涉铅企业生产工艺及物料特征出发,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和《重金属污染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涉铅企业环境风险源项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类型进行辨识、归纳和归类,为涉铅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环境水质四乙基铅、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和氯化三苯基铅等有机铅的国内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取样量、检出限和特点,并对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水质有机铅分析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研究指出,随着铅污染的日益严重,仅测定铅元素的总量已不能满足研究和治理铅污染的要求,铅元素的形态分析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机铅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目前环境水质有机铅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法)。只用单一仪器或技术已很难完成分析任务,因此联用技术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途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发展较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但是,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需要较为昂贵的仪器,国内研究刚起步,使之成为常规的分析方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铅是污染人类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铅污染问题在云南澜沧县比较突出。研究铅对农作物的影响,铅在农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及作物各器官的含铅量,作了较详细的数学分析,得出了铅在环境——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简单模式图。 1 材料和方法 1.1 含铅化合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取水稻201、包心白菜、萝卜种子、于室内进行发芽培养,甘蔗取上部带芽,长45公分,芽头5个,试液  相似文献   

20.
马兰  毛建素 《环境科学》2014,35(8):3219-3224
近年来,伴随一系列铅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我国铅流有所改变.探究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可进一步为资源环境改善提供依据.根据铅流分析框架,辨识出引起铅流变化的因素,包括规模性和技术性两类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铅产量、废铅回收量等规模性指标,铅循环率、环境释放率等技术性指标,分别从消费、贸易、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铅流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0年来铅制品国内消费量以年均24.7%的速度急剧增长,拉动了铅消费量增长;而铅消费增长又拉动了铅产量以年均14.2%的速度快速增长,进而最终拉动了国内铅矿石资源消耗量、铅矿石净进口量、废铅回收量的增长;铅制品国内消费率的增大方便了铅循环率的提高;国家宏观管理加强,通过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涉铅企业,并倡导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铅环境释放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