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前言 在海水水中油类测试过程中,经常遇到少数样品出现负值的现象。为查明原因,我们收集不同产地石油醚经脱芳后获得纯度不等的溶剂,对同一浓度水样和不同浓度的水样进行了比较实验。 样品分析过程中出现负值,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析人员的操作误差、比色皿之间误差、分析技术高低之不  相似文献   

2.
<正> 油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采油、炼油、机械、轻工及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在监测采样时,采得的样品应是从废水表层至底层的规则水体,但目前使用的采样方法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造成分析结果误差很大。对同一废水,同时采样,不同实验者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时相差几十倍。常常导致环境管理部门与企业间造成矛盾。因而采样方法成为油类物质分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对国标中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时存在的采样量、萃取破乳、吸附分离步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方法的尝试实验,并对国内外分析土壤、污水处理厂污泥、油田含油污泥样品中石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概括归纳及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中叙述了1988 ̄1990年间,我国4个港湾-大连湾、天津港、深圳湾及珠江河段各疏浚区疏浚物中油类污染调查及分布状况。文中介绍了站位布设原则,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沾污疏浚物油类出溶出实验,认为油类溶出实验是估价疏浚物油类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手段。讨论了4港湾疏浚物油类污染水平。大连湾海域疏浚物石油污染明显,珠江河段,深圳湾及天津港疏浚物稍受影响,基本上是清洁的。  相似文献   

5.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日常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操作,对水样采样、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经验探讨,为合理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连湾油类洁污疏浚物的油类溶出试验,获得了动态溶出数据。介绍了大连湾海区站位布设、样品采集、贮存、前处理、测定方法.油类溶出实验证明:疏浚物中油类在溶出过程中逐渐向海水中释放,对大连湾海域水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分析中四氯化碳用作水中油类萃取剂,多年来已有几种回收利用含油四氯化碳的研究方法。文章运用旋转蒸发(常压)法进行废液回收,对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验证了该方法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向东  李峰 《环境科技》1990,3(3):37-38
在水质监测中,水中油类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分析指标,目前水中油类分析一般是工业废水采用重量法,地表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法等。水中油类物质的组成比较复杂,品种繁多,其化学成份主要为饱和烷烃、芳烃、环烷烃,不饱和烷烃稠环和杂环化合物,而某种测定方法往往只能测其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油类监测分析方法中,普遍采用的是红外分光光度法,但是,根据我国在1987年签订的《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四氯化碳被确定为全球禁止使用的试剂,至2014年我国必须全部停用,而四氯化碳正是红外分光光度法监测油类物质的萃取溶剂。所以寻找新的路径来监测油类物质是必须的。实验组通过大量实验对色谱法与红外法分析油类物质进行了比较,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色谱法检测油烟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工作中有难度。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提取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沉积物油类实践,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进行近海沉积物油类样品的前处理,时间短(8min),提取效率高(达95%以上),有机溶剂用量小(约25.0mL),操作简便易行,仅需2次提取,工作曲线线性好(r=0.999);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可达95.0%以上,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索氏提取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油类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立群  张吉广 《交通环保》2001,22(2):18-19,45
运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沉积物样品中油类,较好地解决了标准油品的问题;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如何提高低浓度样品测量的准确度进行了探讨.在测量低浓度的水样时,在萃取过程中除了四氯化碳会对水样中的油份进行萃取,水对四氯化碳中的极性物质也进行反萃取,当样品中含油浓度很低时,由于四氯化碳含极性物质可能大于油分含量,从而出现负值.因此测定低浓度水样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尽量采取下文所述的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做好了测量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海水体油类污染现状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908专项(908专项)中关于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油类含量数据(2006年7月14日至2007年12月29),据此数据对我国近海海水油类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各海域油类的测值和平均值除个别站位外,海水中油类均符合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就各季油类平均含量高低相对比较而言,冬季...  相似文献   

14.
在酚二磺酸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过程中,统一校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可使两者的分析误差趋于一致。无水条件的保证是样品分析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使用淘汰的500 mL玻璃试剂瓶,既当采样瓶又替代分液漏斗直接振荡萃取废水中的总油类,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萃取液吸光度。通过对样品的实验分析,能够保证分析的准确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痕量铀的分析中,国内多用固体荧光法,近年又出现了激光测铀技术。但前者操作复杂,后者价格昂贵。吸收光度法虽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仪器分析法,但在用于环境及生物样品中铀的分析时,由于样品中含铀极微,误差较大,因此必须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本文选用萃取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的TRPO(三烷基(混)氧膦)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利用超声波清洗仪萃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矿物油含量的方法。实验表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999。方法检出限为0.50mg/kg。平行样品间分析、试剂空白加标与基体加标回收率均能满足样品分析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浅谈标准样品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检验所用仪器及分析数据的误差,还能检验分析者的技术水平,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应用标准样品可衡量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以保证上报数据的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砂砾石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实时监测存在原油泄漏风险海域的有机物非常必要。本文针对深圳市大鹏湾周边工业园区海域的石油污染监测建立紫外分光检测法。结果表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域油类芳香环组分含量,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1.6μg/L,测定浓度为14.2±1.3 mg/L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定值为13.1~14.1 mg/L,测定结果均符合要求;测定近海的天然样品的精密度为2.7%,加标回收率在90.5%~109%之间。本实验室条件可精确测定近海、入海口中油类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