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河流水质演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洋河流域是官厅水库的重要入库水源,而官厅水库一度承担着北京市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及景观用水的供给任务,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1992~2009年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11类影响水质的污染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等评价手段,分析流域水质演化态势,筛选出主要污染因子并对水质演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992~1996年,张家口段流域水质污染严重,但呈快速恢复态势;1997~2009年,水体趋于轻度污染,并保持在稳定状态,但污染因子仍有超标情况.主要污染物包括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BOD5,重金属Cr6+和Cd对水质影响也较大.水质演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工业用地对水质影响较大,农业用地对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官厅水库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我国解放后建成最早的大型水库之一。它是一个综合利用水库,可供发电、养鱼、灌溉和饮用,是首都用水的重要补给源。总库容22.7亿方,流域面积为47000平方公里。 官厅水库有三条入库河流,即洋河、桑干河与妫水河。其中桑干河最长,全长350公里,流域面积最大为24000平方公里,多年平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是我国解放后最早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库,它位于北京西北一百多公里的永定河上。入库水系有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流域面积达47000平方公里,地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总库容二十二亿立方米。自1954年建成后二十几年来,在保证首都河道、湖泊、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库上游建设了许多工矿企业,由于以前人们对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官厅水系洋河段有机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平 《环境保护》1994,(2):40-41,33
官厅水库位于永定河上游,跨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来县,是首都供水、防洪、水产、发电等多功能的主要水库之一.自1952年建成后,运行正常.但由于近年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同时入库水量减少,库水有机污染物质增多,使水库水质恶化.1982年水库开始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以后不断有水花发生.1986年春季,枯水季节曾出现北京市西门头沟、长辛店一带,以官厅水库作为饮水水源水质有异味的问题,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提出为保证官厅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需要对入库水系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据此,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官厅水系洋河段有机污染调查研究及治理对策”的科究课题.本文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官  相似文献   

6.
官厅水库有机污染现状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官厅水库的水质现状从官厅水库水质监测站常年采用的16个测点中,选择永定河八号桥、西库区21~#河口,坝前9~#和坝后18~#四个测点进行讨论.其中八号桥点可反映入库水的有机污染状况,河口点可反映永定河入库水与东库区水初混时的水质状况,坝前点可反映库区终端的水质状况,坝后则反映了出库水的状况.由八号桥与坝后的水质差异还可以约略表明水库对有机污染物的客纳能  相似文献   

7.
为精准识别张家口市宣化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来源,根据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两岸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分析硝酸盐污染现状,利用氮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定性分析污染物来源,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氮氧同位素特征值进行可视化表征,更加直观地表现地下水环境质量时空差异.根据SIAR模型(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张家口市宣化区地下水“三氮”污染主要为硝酸盐氮,浓度平均值为27.23 mg/L,污染浓度高值区域出现在建设用地.②研究区典型特征污染物的氮同位素特征值(δ15N-NO3-)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为1.46‰~7.71‰,在粪便及污水中的分布范围为9.49‰~17.57‰,可充实当地δ15N-NO3-分布数据库.③硝酸盐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氮、粪便及污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表明氮的迁移转化以硝化作用为主.④SIAR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土壤氮、粪便及污水、无机化肥及工业废水贡献率分别为44.36%、43.35%、9.24%.研究显示,硝酸盐污染主要受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活动和该地区农业灌溉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氮、粪便及污水,且建设用地污染情况较耕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地提出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实施精准科学治污,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本文以兰州市城区四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西固、七里河安宁、盐场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统计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中水回用率、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及减排效果,分析四座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对黄河干流兰州段水质的影响,梳理污水处理厂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低,介于0.86%~4.66%之间.(2)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于国内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平均水平,COD、NH3-N年均减排量分别为114 584.1、8 234.6 t,减排效果明显.(3)在黄河枯水期上游来水水量小、水质接近或超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目标限值的条件下,叠加区间其他入河排污口的影响,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均按照设计规模及设计出水水质排污会对下游河段水质造成影响.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出水水质,盲目提标改造,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满足受纳水体水质目标前提下,统筹考虑减污降碳.  相似文献   

9.
洋河是官厅水库重要的入库河流,而水体沉积物污染将直接影响水库水质安全.因此,采集了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研究了6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34、59.91、30.64、30.85、39.51和129.27mg·kg~(-1).源解析表明,Cd、Pb和Zn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富集系数EF1.5),Cr、Cu和Ni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PbCuNiCrZn,其中,Cd表现为强生态风险,特别是在支流清水河段呈现极强生态风险,其他5种重金属在流域尺度上表现为生态风险较小;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143.70,处于轻微风险等级.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无生物毒性或生物毒性发生率较低,但清水河段和干流中游段生物毒性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河流耗氧污染变化趋势及氧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洪  林超  雷沛  单保庆  赵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24-2335
耗氧污染是海河流域河流水污染的主要类型,耗氧污染物对河流溶氧的消耗产生的氧亏效应对水生生物产生重大影响.收集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88个监测站点2000—2011年CODCr/CODMn、NH3-N指标,分析河流耗氧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并基于水质目标(2 mg·L-1)下计算出海河流域河流氧亏量.结果表明,流域河流耗氧污染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耗氧污染指标(NH3-N、CODCr/CODMn)逐渐降低,I~III类水质站点比例增加,劣V类水质站点数和超标倍数减少;CODMn降低幅度大于NH3-N,主要污染物由COD向NH3-N转化.海河流域重点氧亏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段和下游滨海段,未氧亏区域多集中于上游山区段;北三河、黑龙港运东与徒骇马颊河水系中部平原段整体处于缺氧区域,子牙河水系中部平原区缺氧现象最为严重,氧亏区域位于石家庄洨河下游、滏阳河艾辛庄下游至献县段及石津总干以南;海河流域内中部平原段河流氧亏的主要贡献仍以COD为主,但氨氮的贡献显著,其中黑龙港运东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和北三河水系,COD耗氧均值都高于5 mg·L-1,在北三河和子牙河水系,氨氮耗氧均值达到了4 mg·L-1.  相似文献   

11.
以武河湿地为例,对注入到武河湿地的主要污染源陷泥河的水质进行调查取样,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对采样点的水质进行分析,通过陷泥河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分析引起该点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后通过对比武河湿地入口和下游的氮、磷含量,分析武河湿地降解水体污染物和净化水质的功能.结果表明:武河湿地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表明武河湿地具有一定的降解水体污染物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官厅水库入库水生物接触A/O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生物接触A/O工艺对官厅水库入库水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官厅水库入库水的水质.在单位供气量(空气/氨氮)≥0.1L/mg,进水氨氮负荷≤0.08kg/(m3·d)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稳定在30mg/L左右,氨氮去除率>60%,TN的去除率为1.0%~31.3%.进水氨氮负荷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应控制在≤0.08kg/(m3·d).  相似文献   

13.
官厅水库曾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洋河作为官厅水库重要入库河流,沉积物污染直接影响水库的水质安全.以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形态特征,并基于重金属形态的评价方法(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评价了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在整体研究区域,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B4态)为主,在次生相中(除B4以外的其他3种形态),Cd、Cu、Ni、Pb和Zn均以可还原态(B2态)为主,Cr以可氧化态(B3态)为主.在空间分布上,Cd在干流中游段和支流清水河段以B2态为主;Zn在干流中游段以B2态和弱酸提取态(B1态)为主,在支流清水河段以B2态为主.RSP结果表明,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和Zn为轻度污染,Cr、Ni、Cu和Pb无污染.但Cd和Zn在支流清水河段均为重度污染等级,其可能主要来源于区域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行业.RAC结果表明,整体上洋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和Zn对水环境构成中等风险,Ni和Cu构成了低风险,而Cr和Pb基本无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春季融雪补给后对巩乃斯河19个采样点8个水物理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运用聚类分析(CA)、判别分析(D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了巩乃斯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各采样点之间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可将巩乃斯河大致分为3个河段,分别代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判别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此种分类的可靠性,并表明DO、Cl-以及BOD5是影响这种分类的显著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对应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90%,表明影响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指标为EC、ORP、NO-3-N、NH+4-N、Cl-和BOD5.对各采样点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DO主要影响上游水质,p H主要影响中游水质,其余指标则是影响下游水质的主要因素.主成分综合得分的排序则表明上游水质最优,其次为中游,而下游最差,恰好对应聚类分析所划分的3个河段.人类活动及污染物的沿河积累可能是造成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官厅水库水质特征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市原水源地官厅水库,选择了上下游共6个采样点进行了不同季节的水质及环境因子特征分析.总体看来,4个季节水体氮磷碳营养物质浓度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秋季出现明显水华.上游妫水河水质要好于下游水库库区水质,尤其以夏秋季节最为明显.夏季上游妫水河的总碳、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为26.5, 0.95, 0.55, 0.077mg/L,而水库库区响应平均浓度分别为111.47, 4.27, 3.16, 0.25mg/L.结合PCR-DGGE对不同时期各点水体微生物进行了群落分析,发现上下游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很大,水华严重区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要低于比水质较好区域.CANOCA软件分析了夏秋季水华时水体微生物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发现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T、pH值、DO、NFR、TP、Fe)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水质较好的上游水体夏秋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温度、DO影响较大;而水质较差的库区水体夏秋季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固氮速率、pH值、总磷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域地表水体污染过程的时空差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水文过程共同产生的结果。该文以西干渠中上游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地表水监测数据,研究了西干渠不同区域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西干渠上游和中游的地表水体污染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时空差异:西干渠上游,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磷在枯水期浓度高于丰水期,氨氮浓度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偏高;西干渠中游,化学需氧量、氨氮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各监测点位总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西干渠下游支渠水体污染程度较轻,各监测点位随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水质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影响。研究表明:西干渠上游主要受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影响较大,中游水质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较大。西干渠上游至中游,地表水质自净化能力降低,污染物集聚增多。  相似文献   

18.
含莠去津和乙草胺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1988、1992年和1993年河河流域张家口市部分水稻田污染受害事故为背景,通过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洋河水质监测,宣化区污染源调查,水稻的药害暴露实验和模型计算,研究含有除草剂莠去津和乙草胺的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的危害。结果显示,水中莠去津和乙草胺对水稻苗斯 安全灌溉浓度分别为0.01mg/L和0.05mg/;河水中莠去津对水稻的致死浓度是0.1mg/L;pH、NH3-N和表面活性剂对这  相似文献   

19.
总量控制是解决跨区域河流污染的出路山东省寿光市环保局李全德近年来,随着水污染的日趋严重,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条河上游污染后,受害最重的是下游地区,因为沿河各地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汇入,河水中污染物浓度越来越高,下游地区人...  相似文献   

20.
阳泉矿务局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特大型煤炭企业之一。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伴随着煤炭的开采,大量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就水环境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选煤厂洗煤废水、锅炉房除尘废水、医院含菌污水及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桃河水体严重污染。推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后,我们对水污染物进行了申报,并采取削减、控制的方法,降低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桃河水质有明显好转,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