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尘是气体分散胶体的一种,它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粒径大于1微米的固体粒子。小于1微米的固体粒子叫做烟。根据它们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又把小于10微米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粒子叫做飘尘;大于10微米只能暂时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称之为降尘。还有一种气体分散胶体,它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粒子。它们也可按其液体粒子的大小分成两种:一种是相当于飘尘粒径的叫做雾;另一种相当于降尘粒径的称之为滴。人们还把粒径很小(小于1微米)的气体分散胶体(其悬浮粒子包括固体和液体)叫做气溶胶。为了得到粒子大小的具体概念,下面列出某些典型  相似文献   

2.
粉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物的一种。也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一种。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 体和液体粒子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粉尘烟尘、飞灰、烟、液滴、轻雾、雾、降尘、飘尘、总悬浮微粒都属于气溶胶。  相似文献   

3.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相应地,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粒径大小在0.01~100微米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主要是包括六大类7种粒子:沙尘气溶胶、碳气溶胶(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硝酸盐气溶胶、铵盐气溶胶和海盐气溶胶。大气气溶胶的自然来源有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人为源的气溶胶主要包括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寿命通常只有约一周,  相似文献   

4.
早期关于大气尘的概念,是指大气中的固体粒子即真正的灰尘,这是狭义的大气尘。后来又有人(如德国的Junge)提出大气尘是粗分散气溶胶的概念,但这一概念也是不完全的。因为用人工方法或者大气中发生的自然方法,可以形成分散度极高的灰尘。所以,大气尘的现代概念是既包含固体微粒,也包含液体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而不仅指固体  相似文献   

5.
正气溶胶(aerosol)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是环境工程领域最热的研究方向之一。约翰·西恩费尔德(John H.Seinfeld)是研究大气对流层污染原因和模拟大气污染方面的专家,是在气溶胶领域做出最大贡献的美国教授,同时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西恩费尔德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埃尔米拉,并在那里长大,1964年获得罗切斯特大学学士学位,1967  相似文献   

6.
超声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一般是指频率在2×104~5×108Hz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等特性,在许多技术领域得到应用,并收到良好效果。1在除尘方面的应用超声波除尘技术的原理是超声凝聚现象。根据最小表面能原理.系统有减少表面能的倾向。多分散系统的气溶胶是一种表面能不稳定体系,它有相互聚结成较大颗粒的趋势。超声波能加速粒子运动速率、增加粒子碰撞几率,能使悬浮于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超声波除尘就是使含尘气体受到声波振动引起尘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从物体中分离出来。影响超声波除尘的因素很…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aerosol)是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粒径大部分小于1μm(微米)的微粒,最大者也可以达到5μm。它具有胶体性质,对光线有散射作用。气溶胶在气体介质中不因重力作用而沉降。生物气溶胶主要是来自生物因素导致的气溶胶,它有别于工业来源的气溶胶。室内的生物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人体、宠物、废弃物、变质食物、墙体及器物因潮湿所生的菌类等。生物气溶胶所含的成分相当复杂,主要有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病毒等。气溶胶粒子可以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溶胶影响人体健康最甚者,应属呼吸方面,因粒径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大气中悬浮粒子的大小谱分布是大气气溶胶物理特性的重要参量。无论是大气污染、大气光学传输或是云和降水物理的研究都从各自需要出发对其进行研究。 气溶胶粒度谱的测量大致可分为三类方法: 1.直接测量。利用惯性沉降或热、电沉降法将粒子沉降在取样片上,或用一定孔径的滤膜过滤空气,使粒子沉积在膜片上,然后用各种方法进行读数或计测。膜片上的粒子可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逐个测量,最后得到粒子的谱分布。热、电沉降多用于取小尺度的粒子。惯性沉降法取得的粒子尺度也有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雾、霾等气溶胶引起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大气气溶胶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该文重点研究了光学粒径谱仪在气溶胶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对比3款典型粒径谱仪的测量原理、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特征,选用光学粒径谱仪系列(OPS)是比较适合在线测量自然环境下大气气溶胶粒度分布的。通过一系列对大气气溶胶中典型的固体和液体气溶胶的在线测量实验,发现更换HEPA过滤器对在线测量的结果有影响,而不同采样时长和不同通道区间不会影响OPS对大气气溶胶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0.
从干沉降速度定义出发,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气溶胶干沉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气溶胶粒子从大气向地表沉降的过程决定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粘性系数,同时受空气动力学阻力、粘滞层阻力和表面收集阻力的影响,这些阻力分别与大气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微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获取干沉降速度的方法主要有示踪法、梯度法和涡流相关法等.风速的三维瞬时量、动能、摩擦速度、温度和涡旋扩散系数可由超声风速温度仪测定.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宽的粒径谱分布,通常使用几台仪器(如串联式多级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分布仪和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进行联合测量.干沉降参数化方案中,基于斯托克斯定律的物理模型着重于平衡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半经验方案则进一步考虑了大气湍流、分子运动以及表面捕获机制包括布朗扩散、碰撞、截留、反弹、热泳和扩散泳.然而,参数化方案预测结果在某些粒径段与外场测量数据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目前干沉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气溶胶干沉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余洋  杨军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7):2305-2313
2007年南京冬季雾外场综合试验期间,雾、霾交替持续的最长时间达100 h以上。利用大气气溶胶粒子和雾滴数浓度尺度谱分布、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同步观测资料,从Mie散射理论出发,研究了雾、霾不同阶段大气消光特征,重点分析了大气气溶胶粒子和雾滴在雾、霾持续和转化过程中的消光作用。结果表明,雾、霾过程不同阶段平均能见度的大小关系为:雾<湿霾<霾~轻雾。平均而言,雾阶段雾滴和气溶胶粒子的消光作用相当,其中,雾滴消光波动幅度大于气溶胶粒子消光,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主要由雾滴的消光决定。湿霾、霾和轻雾阶段的消光主要由气溶胶粒子造成。湿霾阶段的低能见度是由于大量积聚模态的气溶胶粒子在较高相对湿度环境中吸湿增长所致。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达到最大,核模态粒子占总数浓度的80%左右,是导致该阶段能见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的消光系数最小,但雾滴可提供10%~15%的消光贡献,导致能见度与霾阶段相当。  相似文献   

12.
胡伟  马倩  戴维  余欢  王咏薇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12):98-104,130
该研究搭建流动管反应器研究了气态硫酸-水-氨气(H_2SO_4-H_2O-NH_3)三元成核体系,实测了不同NH_3浓度条件下新粒子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与前驱气体浓度、温度和湿度各影响因素之间参数化关系。依据气溶胶动态平衡方程,结合实际大气成核过程中成核速率、碰并清除速率、生长速率和新粒子浓度变化速率的定量联系,间接估算出大气新粒子碰撞捕获效率系数γ在10 nm以下平均值为0.07,在10~20 nm平均值为0.12。结合Kerminen and Kulmala公式,将实测的参数化关系式耦合到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中,用模式模拟了2016年杭州G20会议期间新粒子生成粒径谱、纳米级气溶胶数浓度和亚微米气溶胶数浓度,结果表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发生和超细粒子的数浓度。  相似文献   

13.
检测单个气溶胶粒子的薄膜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检测大气中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方法(薄膜法),这种方法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个粒子的形态特征或粒子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物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确定粒子中所含成分.并且可以根据采集粒子时的抽气速度、采集时间和粒子的捕捉率推算出空气中粒子的分布,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地面观测,也适用于气球或飞机进行高空观测。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排出的尾气是一种含有成百种气体,固体和液体化学物质的复杂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组分取决于燃料、发动机和各种排放控制装置,一些排出的烟气在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发生转化。现在采用柴油机的汽车和卡车的数量在不断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强震前有时出现的大气偏红散射、赤日、红月等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震前地壳中破裂增多,导致土壤气溶胶在大气中的增多,会使大气的选择性散射增强,引发上述现象。震前高浓度气溶胶粒子造成的衍射还会使日轮、月轮显得更大,而气溶胶浓度增大造成的空气折射增强会使日落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8,(7)
在东方文化中,对霾的描述是很早的,在<诗经>中就曾提到过,霾的古义就是尘.在现代科学中,霾实质上就是气溶胶粒子,包括液体、固体和混合物,其中有沙尘粒子、海盐粒子、黑炭粒子、有机碳粒子以及有生物活性的花粉、病毒、病菌等等,这些就组成了霾.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悬浮的亚微米级粒子与日益积累的温室气体一样,对全球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与温室效应相反,气溶胶的影响是导致全球降温。Rosenfeld于2000年提供的卫星监测数据证明,气溶胶污染对降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水处理中过滤的目的,在于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下简称SS)。因为固体悬浮物粒子大,仅仅用过滤法处理,就能得到澄清水;而对于胶体粒子,则需要配合采用凝聚沉淀法。目前,一般被采用的过滤方式有: (1)使用粒状过滤介质的慢砂滤法  相似文献   

19.
碳粒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全球气候模式是了解气候变化原因和趋势的有力工具,并且随着更多因素的考虑而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过去100年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另外硫酸盐气溶胶则主要起冷却效应,因为它将太阳辐射反射到太空中.但是在模式模拟中没有明确考虑碳粒子气溶胶的作用,而它对全球辐射能量平衡可能会有重要作用,甚至会抵消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作用,因为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从而使大气变热.最近发表在Geophys.Res.Lett杂志上的Jones等人的论文报道了他们对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和温室气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雾≠霾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水分达到90%以上,较潮湿.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能使大气混浊,水分含量一般低于80%,相对干燥.如果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界于80%-90%之间,称为“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