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气环境干热、干冷环境特征的表征方法,以便定量表征大气环境干热、干冷的严酷性,为高分子材料及产品在该地区的老化试验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设置温度-相对湿度组合为临界值,统计给定时期内温度高于临界温度、相对湿度低于临界相对湿度的时间为干热时间,统计给定时间内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相对湿度低于临界相对湿度的时间为干冷时间,并以干热时间、干冷时间占给定时期总时间的百分比来表征干热、干冷环境特征,研究临界条件、数据间隔时间对干热、干冷特征的影响。结果 以25 ℃RH40%、5 ℃ RH40%为临界条件分别统计干热时间和干冷时间的月、年百分比,可表征大气环境的干热、干冷特征。敦煌6、7月份为干热严酷月,月干热时间百分比超过40%,1、2月份为干冷严酷月,月干冷时间百分比可超过70%。结论 临界温度、临界相对湿度、统计年份、数据间隔时间等对统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SBR法处理氯丁橡胶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BR法对氯丁橡胶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不同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闲置时间和曝气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1020 mg·L-1左右,最佳的充水时间为1h、反应时间为4 h、沉淀时间为2 h、排水时间为0.5 h、闲置时间为0 h、曝气采用非限量曝气,出水CODCr达100mg·L-1以下,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卡斯特认为网络社会将重构新的时间和空间,而流动的空间以及无时间性的时间是网络社会新的时空类型,同时也是网络社会主导的空间和时间,具有任何以往社会都没有的特点。本文试图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分别对卡斯特的时间空间观念进行评介,并将其放在历史的角度上与以往的空间和时间观念进行对比,以期正确评价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铃声是时间理性在学校课程管理中影响最广的表征。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等从事的课程活动离不开铃声管理的时间理性。然而,时间理性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表格化的命运,学生生活在循环式的时间里,生活无法自主。最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时间理性所消解。为了彰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者亟须转变时间的观念,让学生享乐日常的课程生活。  相似文献   

5.
软件以小方块在地图上标注全国195个地区的实际位置,按ISO 9223标准对各地区的年润湿时间进行分级,并以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等级。使用软件可查询1991年至2000年全国195个地区大气润湿时间的分布状况;不同临界相对湿度的润湿时间;各年润湿时间的变化规律情况,包括10年润湿时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年润湿时间在各温度段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计算中用户任务完成时间和费用的均衡优化问题,考虑任务截止时间和费用预算约束,从用户角度出发对云计算中的任务资源及调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将优化任务完成时间和费用的调度问题建模为云环境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从而在截止时间和费用预算约束条件下实现完成时间与费用的均衡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类似调度方法,所提出的调度方法在完成时间、费用和截止时间超出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某型电子时间引信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装配于某型多管火箭弹的电子时间引信和我军现已装备的传统的电子时间引信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是未来电子时间引信的发展趋势.电子时间引信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军品,为了保证高的可靠性,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关键性能进行检测,现有国军标中关于电子时间引信检测的项目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在分析这一电子时间引信可靠性失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项目,为以后深入研究检测的手段和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总氮前期氧化的特点,对氧化时间进行了分段试验研究,得到氧化时间对总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提出了总氮分析时对氧化时间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总氮前期氧化的特点,对氧化时间进行了分段试验研究,得到氧化时间对总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提出了总氮分析时对氧化时间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
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探讨了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及曝气时间、进水pH值、沉降时间、闲置时间、泥水比等因素对废水中LAS去除率的影响,并在单条件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当废水中LAS含量为100mg/L时,曝气时间为4.5h,沉降时间为4h,闲置时间为5h,进水pH=7,进水为4h,其对废水中LAS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N的SBBR-CRI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工艺结合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由于该工艺影响因素与出水参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SBBR-CRI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在MATLAB语言环境下,以DO、淹没时间/落干时间、曝气时间/停曝时间、进水COD、进水NH4+-N、进水TP为输入因素,出水COD、NH4+-N、TN和TP为输出因素,构建具有自适应学习规则的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最优网络运行参数:隐含层节点数6,初始学习率0.13,动量因子0.6,训练次数6000次,对样本仿真学习,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样本的绝对平均误差率在7.5%之内,均方根误差均在0.085之内.结果表明,当DO为2mg/L,曝气时间/停曝时间为2/1,淹没时间/落干时间为1/3时,NH4+-N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TN和TP去除率85%以上,COD去除率94%以上.通过权重分析,进水NH4+-N、DO和进水TP对出水参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碱融法可以制备对氟离子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沸石,通过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共同考察了陈化时间、晶化时间和固液比对沸石吸附性能的影响,最佳的合成条件是陈化时间为12 h、晶化时间为6h、固液比为1/10,在制作工艺方面为粉煤灰合成沸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温(55±2)℃下沼液回流时间(1,6,12,24 h/d)对厨余垃圾高含固(15%TS)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沼液回流时间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沼液回流时间可提高产氢量,缓解VFAs积累的抑制效应,回流时间为24 h/d时氢气累积产量最大,为111.44 L,VFAs浓度为28.34 g/L,比回流时间1 h/d时降低了15.40%。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延长回流时间可恢复酸化体系的pH,且未形成氨积累。回流时间较短(12 h/d)的S实验组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降低,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逐渐演替为优势菌(49.2%~89.5%),回流时间较长(24 h/d)的T实验组一直保持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发酵结束时,Firmicutes、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为27.8%、33.6%、13.0%和12.3%;属水平上T实验组(24 h/d)的产氢菌相对丰度高于S实验组(12 h/d),发酵结束时产氢菌Clostridium和Thermoanaer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5%和3.2%。延长沼液回流时间可促进VFAs与葡萄糖代谢产氢。冗余分析表明,沼液回流时间和产气量主要与Firmicutes和Chloroflexi中菌属变化较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0.01mol·L-1CaCl2、0.002mol·L-1Ca(NO3)2和纯水(UPW)3种常用提取剂对我国南方两种典型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提取试验.同时,应用土壤重金属固液分配多表面模型来预测提取液中重金属含量,结合道南膜技术(DMT)测定Ca(NO3)2提取液中自由态金属离子浓度,并与ECOSA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取剂中Ca2+浓度增加能显著提高土壤重金属溶出率,而提取液pH、溶解态有机碳(DOC)浓度却随溶液Ca2+浓度增加而降低.多表面模型(Multi-Surface Model)对大部分提取液金属浓度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部分土样提取液Cu、Pb、Zn浓度的预测效果较差.DMT测定的Ca(NO3)2提取液自由态重金属浓度与模型计算值较为一致,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溶液自由态重金属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水热预处理条件对稻秸理化特性及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浸时间、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稻秸厌氧发酵20d累积TS产气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各因素对厌氧发酵累积TS产气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初始含水率 >预浸时间 >热处理时间;得出的最佳水热预处理条件为:初始含水率为55%,预浸时间为2h,热处理时间为6h;与处理CK相比,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稻秸20d容积产气率提高29.79%,产气量达总产气量60%和80%时间可提前5d;结合预处理前后稻秸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温和水热预处理促进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溶出,并促使其更多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从而有利于稻秸快速产沼气.  相似文献   

16.
总磷测定中温度浓度时间对显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总磷时温度、浓度、时间与显色反应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吸光度对温度、浓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指出了不同温度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到了达到最大显色所需要的时间,以指导标准曲线的绘制,提高样品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7.
董悦  任旭  张硕  闾文  卢忠飞 《环境工程》2012,30(6):95-97
对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脱硫渣中亚硫酸钙的氧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气量充足,保持反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反应温度能够促进脱硫渣中亚硫酸钙向硫酸钙转化,从能源利用方面综合考虑,最佳反应温度为400℃;在氧气量充足,反应温度恒定,亚硫酸钙氧化率随反应时间增长略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18.
渔业资源的变动是一个随机过程,它既有确定性趋势,又有随机波动的特性。论文把灰色系统方法和时序分析相结合,用灰色GM(1,1)模型提取渔业资源变动中的确定性趋势,用时序模型描写它的随机波动,从而建立渔业资源动态的灰色时序模型。考虑到渔业资源的变化受到捕捞强度的影响,同时建立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关于捕捞努力量的二元时序模型。利用灰色时序模型和多元时序模型,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时序模型和多元时序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渔业资源的变动过程,精确地预测渔业资源未来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不同布水方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效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4种布水方式(一般水平流式、波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了不同布水方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计算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观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同时,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不同布水方式的相对水力效率.最后,由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模型和连续混合反应器模型分别估算上述停留时间和相对水力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布水方式和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水力效率为波流式一般水平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