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会成  杰俊 《环境》2012,(1):16-17
信息公开:民主环保的第一步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研究环境问题的马军,因编制"中国水污染地图",将环境污染信息以清晰独特的方式传达给公众而高票当选,表达出公众对环境信息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空气污染问题事关公众健康,加之又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同根同源,因此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2020年是中国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这一仗打得到底怎么样?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的本土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通过环境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见证了大气污染治理充满艰难而又令人振奋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们意识到信息公开对于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克服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强大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为系统地评估各地政府部门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2009年6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雪淞 《环境》2012,(5):38-40
当你打开IPE (www.ipe.org.cn)网站,即可看到“中国水污染地图”、 “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从地图上可以方便地检索到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两张污染地图还记录着9.6万余条企业污染监管记录,有7万多家问题企业被列入污染“黑名单”.  相似文献   

5.
正信息公开不仅能够激发企业治污动力,而且还能够克服环保执法不严的痼疾。马军,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他早年从事媒体工作,曾著书《中国水危机》讨论中国七大水域的污染问题。2006年,他创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其间主持开发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建立了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数据库,希望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推动中国污染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知”强“行”弱,总体水平较低,主要与几十年来的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有关。应增强环境宣传力度和深度,在学校中普设环境教育课,提高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宣传绿色文化,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7.
马军 《环境保护》2020,48(10):17-22
正在2018年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部提出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一主题,推动多方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新格局进一步确立,为公众深度参与创造了更大空间。在3年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程中,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响应。在这样的大背景推动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作为一家旨在以信息公开助力多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环境研究机构,多年来不断创新思路,努力向前推进工作,在助力推动多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8.
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由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发布,在前两次的评价报告中,宁波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宁波,日常环境监管信息全部上网,环境信息走在了阳光下.  相似文献   

9.
周军  李霞  周国梅  苏岚 《环境保护》2011,(13):33-35
受政策体制、经济水平和环境意识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等仍是未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标体系开发目前国内主要有两个环境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开发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二是省级环保厅(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引导和培育公众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根本保障。本文以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评估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新疆、西藏、海南及港澳台地区)的公众环境意识,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时空差异特征,甄别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基本维持不变,环境付费能力大幅下降,但公众对环境意识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2)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空间演化形态表现为整体分布规模略微缩小,省域公众环境意识空间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环境意识有所增强,东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处于较高水平;(3)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剧;空间局部特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最为显著,各省份空间相似度较高;(4)人口密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教育经费投入、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及地区城市设施水平等因素均对公众环境意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环境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生活的是否健康。在健康中国构建的进程中,公众逐步成为保护环境的核心力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公众参与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忻皓开发出的"钱塘江水地图",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也为环保部门及时查处非法排污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研发方便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使污染无处躲藏。一名毕业于美国克拉克大学的双料海归硕士,开发出一种公众协作互动型环境监督举报网络平台——"钱塘江水地图",号召流域百姓"发现污染随手拍",促成环保部门查处污染事件数十起。这个声明远扬的创意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和平项目资助,研发人由此三次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传播生态故事。他叫忻皓,绿色浙江创始人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3.
环境规制方式与环境规制效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际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将中国环境规制方式划分为政府立法、政府执法和公众参与。使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布》(2001-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这三种规制方式与环境规制效果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环境规制效果作用最大的是政府执法,其次是公众参与和政府立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考核机制、明确权力划分、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事件的频频发生,有些甚至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切需要。但中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规定上存在缺陷,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应该赋予环境保护行政监督主管部门、检察机关、公民、环保社团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展,来维护我们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公室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执行三年以来,有感于宣传和教育项目后期评估因指标体系不健全而难以准确评估,遂开始逐步着手研究公众环境素质的评价、监督、公示、反馈制度,以便更科学地分析宣传教育对于政策干预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力邀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的学者共同研究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瑞典环境许可制度的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在通过环境法庭审理经营者环境许可证申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功经验得益于综合的许可证管理模式、独立的环境司法体制、基于最佳可行技术的标准体系、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而中国的许可证制度存在许多问题,文章提出从提高许可证法律地位、建立环境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机制作用等多方面提升我国环境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辅助性手段,江苏省在环境公开信息方面先后制定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试行)》等制度规定,并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本文在对江苏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实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同时,以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或主要由政府提供的,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环境权益的服务,包括环境基本公共硬服务和软服务两大方面,其内涵主要由公众、政府、相关企业三方之间的相互供求关系而决定。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承载单元———城市为依托进行案例研究,选取纽约、新加坡、广州三所城市进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对比,结合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外延性不足和无差别受益性两大特点,为中国加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魏庆坡  陈刚 《环境保护》2013,(22):65-67
通过对比分析对中美在环境信息披露、公共参与、政府职责、司法救济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推动环境信息披露、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决策公信力,政府组织协调、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提供司法救济、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建议,期待能对中国解决当下日益频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5,(5):1-1
32年前.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的“……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就体现了朴素的公众参与的思想。在之后的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立法和环保实践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进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