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自仿射分形H值的变化特点作了研究,并对1970年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作了回溯性预测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的H值在0.59~0.99之间,地震活动具有确定和随机的双重属性,同时表明地震活动具有正继承性;对江苏及邻区的震例及其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表明,地震频次H值下降的异常现象与江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回溯性预测检验得到的R值为0.365。因而地震频次H值在该地区的地震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用来探求未来中强地震可能发生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中下游 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跃期、幕划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江苏及其邻区今后几年的地震大形势及重点危险区进行了判定。分析认为,长南带从1971年以来进入第二活跃期的第3幕,该幕地震活动将持续到2010年前后,最高活动水平为6.5级左右。今后几年江苏东部至南黄海海域发生5~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分析聊考带历史上的3次6级以上强震前后的活动图象及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强震活动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的特征,认为聊考带的强震活动可能是华北南部地区大震的前兆,指出聊考带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可能作为本地震带强震前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1):14-17
正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2013年全球大震活动2013年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23次,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全球地震保持活跃态势,其中5月24日,在鄂霍次克海发生的8.2级地震,为2013年全球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了V.keilia-Borok研究小组近年来提出的强震预报(Time of increasedprobability)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采用1970-01-01至1991-12-31的全国地震目录,通过两种途径,用Tip方法对云南省和台湾省发生的7级以上(含7级)强震做了检验地震目录,通过表明Tip方法对强震的预报成功率还是较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试验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于云南省发生的6.5级以上(含6.5级)地震,结果表明适当修改地震流函数后,也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海平面变化与地震相关的前兆信息,利用了连云港验潮站长达43年的验潮资料。结合华北地区4次7级以上强震和江苏及其以东黄海海域18次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后认为:经基本消除主要干扰因素的连云港平均海平面变化,表征了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它对监测华北地区强震和江苏及邻近地区的中强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渤海和菏泽两个7级以上大震震中区附近地震活动和朔望关系的研究,发现朔望引起的固体潮对该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当本省孕育中强以上地震或邻省孕育7级以上大震时,该区小震调制比就出现正异常,表现出对区域地震活动较敏感的特点,可作为监视我省或邻省强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40年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境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震活动频繁,是全国强震多发省份之一。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河北省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26次,5—5.9级地震上百次。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渤海及其邻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并曾显示出某些异常。本文对渤海地区近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强度分带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缺震方法对山东南部(鲁南)三个小区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观测到发生在西区的三次4.5级(M_L,下同)以上地震在本区均有“缺震”反映,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异常达11月之久;东区有反映邻区较大地震的“窗口”效应;而中区仅对本区的4.0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对邻区地震对应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对缺震方法的预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 一文中曾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 “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省内中强地震显示了较高的活动水平(Ms>5.0级地震约3-5年发生一次).本文通过对1979年始建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以来,江苏省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震例资料剖析,讨论了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场和震兆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江苏农居建筑现场抽样调查及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江苏1970年以来中强有感地震中典型建筑震害特征,并针对江苏现今农居典型结构开展了抗震性能及震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农居建筑结构类型以未设防砖混和砖木结构为主,以多层砌体和单层民宅居多。②位于6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表现为中等—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轻微—中等破坏,砖混结构整体基本完好;位于7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砖混结构轻微—中等破坏;位于8~9度区范围,土木和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毁坏,砖混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位于10度区范围,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将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其他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甚至毁坏。③农居自建房时减少楼层层数、增加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能有效减小建筑物整体震害指数。此外,建设和推广具有抗震设防措施的集中住宅区,能有效提高农居建筑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 1 970年以来 ,江苏南黄海地区的 9次ML>5 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 ,发现该地区ML>5 4中强地震 (本文称为主震 )发生前 2~ 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 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 ,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带上。根据断裂带上的中小震活动情况 ,运用地震活动性的有关分析方法 ,对未来地震进行外推 ,并进行检验。得出 ,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发生的一些ML3 0左右的小震 ,视为该断裂带上将要发生的主震  相似文献   

16.
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与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动力环境、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来探讨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从而分析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近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江苏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记录到远震前的井水位变化图象特征及其与地震强度、时间、方位和井孔所处断裂带活动强度等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利用井网记录的水位异常信息,有可能对位于江苏省东南方向的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并对映震井孔的条件,远震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江苏盐城台与浙江杭州台组成台组 ,应用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的幅相法提取了临震标志指标 ,对上述两台站的 8年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对江苏地区ML5 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关系且标准值L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值 ,其标志体系受人为干扰较小 ,异常的可信度较高 ,但虚报、漏报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