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70年代初期,国际上开始采用两组氨基酸缺陷型突变株监测环境致变剂,其中一组是鼠伤塞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另一组是埃希氏大肠杆菌色氨酸缺陷型突变株。由于极大多数的致癌剂均具有致变作用,因此上述突变株在短期筛选致癌物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这类突变株有二个共同特点,一是在合成相应  相似文献   

2.
Ames试验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实验方法,用以快速筛选化学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常规实验法以肉眼计数回变菌落数。为了便于计数菌落数,本方法在常规Ames试验基础上,采用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呈色计数回变菌落数。且对TTC的诱变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试验是目前整体测试系统中能检出基因突变、小缺失的最简便、快速、经济的筛选方法。国际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防护委员会(ICPEMC)认为,SLRL试验对人的意义在于:它能检出的几种类型的遗传变异,如点突变、小缺失、重排等,与人的遗传负荷有关,特别是小缺失。近二十年来,SLRL试验已广泛用于药物、工业化合物、环境污染物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化学毒物的致癌性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上普遍认为70~90%的癌症与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有关,而多环芳烃(简称 PAH)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类。据有关文献报导,苯并(a)芘即 BaP为世界公认最具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特强致癌物。它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柴油机排放物中含有大量有毒的多环芳烃、醛、NO、NO_2、SO_2、CO、CO_2等污染物。经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筛选试验表明,柴油机排放粒子有诱变力。  相似文献   

5.
冉飞亚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2):82-84,92
苯并[a]芘(B[a]P)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卫生学中一般以它作为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代表物.详细介绍了B[a]P的来源、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致毒机理以及降解特性等方面最近的研究进展.展望了B[a]P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氟化物是自然界广范存在的化学物质.它能在人体许多器官中残留.因此弄清氟化物能否致癌、致畸、致突变是很必要的,但是关于氟化物能否“三致”问题,从国内、外各项研究来看,存在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氟化物有“三致”效应,而另一种观点则否认氟化物有“三致”效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氟化物同其它致癌共同作用时,加强或抑制了其它致癌物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大量文献综述了生物传感器在测BOD、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及环境致变因子筛选等环境测定及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这些生物传器的有潜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环氧化合物分子结构与致变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化学物质毒性效应登录(RTECS)1998年光盘系统检索获得86种环氧化合物对鼠沙门氏菌致变活性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种分子描述符中选择出5种对致变活性有明显影响的描述符:碳原子数,苯环数,氢原子数,烷基数和氧原子数.通过样本学习集训练并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建模分类预报:对于86个样本,低和高2类活性,正确分类率达到92%.结果表明:3~4个骈接苯环的环氧化物的特殊结构具有很强的致变活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目前遗传毒理学短期生物测试方面的进展,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等的发展。为了对短测的试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较系统地分析了常见致癌物筛选不准确的原因。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毒理学中的运用与常见的检测致突变的方法。分子生物民传统的遗传危险性评价方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文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短测在检测饮用水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二恶英具有"三致"毒性,是一种迄今为止发现过的最具致癌潜力的物质,即使在浓度很低的环境中人体也会发生诸多病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将其列入人类一级致癌物。对于钢铁行业,其主要产生于烧结和电炉炼钢两大生产工序;结合二恶英的性质及产生机理,对烧结、电炉炼钢、高炉炼铁等生产工序二恶英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前进,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的汽车日益增多,汽车排气对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肯定是Pb和CO的主要污染源,也是NO_x、HC(烃)及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汽车还排放致癌物如苯并芘、二溴乙烷、二氯乙烯、甲醛和苯等。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有时还会在大气中与其它物质反应形成致癌、致变和有毒化合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墨西哥、澳大利亚及欧洲共同体等先后对这些  相似文献   

12.
癌症是人类的大敌。现在世界上每年都有几百万人死于癌症,在各类死因中癌症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一般认为,人类的癌症85%是由化学致癌物引起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新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数以百计的新化学物质正在不断地应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来,而其中某些种类很可能就具有致癌性,所以如果能够从大量的化学物质中迅速地检出致癌物质并采取适当措施,那么对于积极有效地预防癌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定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以往一直沿用动物试验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时间长费用高、得结果慢,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快速、简易的致癌性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癌变过程。目前一种观点认为癌细胞是通过突变产生的,因此可以利用细菌、酵母、果蝇以及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系统中的致突变作用,对化学致癌物质进行予筛选。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系B.N.Ames介绍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波 《环境保护》1993,(9):15-15,4
目前,已能检测到水源水中有2221种有机物;饮用水中有765种,其中致癌物20种,可疑致癌物23种,促癌物18种,致突变物56种。这些“三致”物质中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物,其含量约为水中有机物总量的10%。世界各地对受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富集提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模糊系统事故定量风险管理水平,将三角模糊数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提出基于BN的模糊系统事故风险管理辅助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致险机理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各致险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贝叶斯网络(BN),致险因子的先验概率用三角模糊数进行处理;然后利用BN的推理技术对风险事件进行概率预测、致因诊断和致险因子重要度分析;最后以某化工企业储油罐体火灾爆炸事故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预测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界定风险等级,致因诊断能快速查明最可能的致因因素及其组合,重要度分析能找出系统薄弱环节以明确风险管理控制要点,从而为模糊系统事故风险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测试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发展方法学,如基于鱼类实验动物的离体或活体测试方法.对内分泌干扰物鱼类筛选测试的科学基础、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性标志、筛选测试方法以及用于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的几种主要鱼类实验动物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分泌干扰筛选测试鱼类实验动物,并提出系统的鱼类实验动物培育和筛选测试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空气样品的采集、分离和化学分析方法,以及对这些空气样品及其组份能够进行定量致变试验的体外生物试验方法。对应用生物试验检测致变活性的原因作了评论, 这些实验包括紫露草属植物试验(现场实验)和Ames的鼠沙门氏突变细菌试验(实验室方法)。对样品粒度的大小、空气样品的复杂性和人工效应的产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评论了把生物学和化学方法结合起来对空气污染进行分析的新技术,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对空气颗粒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采样方法,以及用溶剂萃取法将颗粒物质进一步分离成不同的化学组份(即酸性组份、碱性组份、PNA、PN、NPN等组份)进行了综述。也介绍了用GC/MS/电子计算机系统鉴定单个化合物的化学方法,以及对挥发相组份的采样与试验方法。对比了紫露草属试验和Ames试验的结果,某些挥发相有机物对紫露草属植物的雄蕊有很高的致变性。空气颗粒物及其萃取物的细菌突变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组份、碱性组份和PNA组份是致变活性的主要部分。讨论了在空气颗粒萃取物各组份中鉴定出的不同类型的致变剂。推荐了用化学分析和生物筛选体系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有毒的空气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天津市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符刚  曾强  赵亮  张玥  冯宝佳  王睿  张磊  王洋  侯常春 《环境科学》2015,36(12):4553-4560
为评价天津市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天津市401个饮用水监测点的850份水样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同时结合GIS进行信息可视化展示和风险因子探索.结果表明,天津市饮用水水质致癌物健康风险、非致癌物健康风险和总健康风险分别为3.83×10~(~(-5))、5.62×10-9和3.83×10~(-5).按健康风险排序:致癌物非致癌物,致癌物的健康风险为市区新区郊区,铬(六价)镉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为郊区新区市区,氟化物氰化物铅硝酸盐.天津市饮用水个人年健康总风险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但处于在US 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限值(1.0×10~(-4)~1.0×10~(-6))之间,初步认为该市饮用水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致癌物.致癌物应优先控制铬(六价),非致癌物应优先控制氟化物.GIS能较好地应用于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和进一步的风险因子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居室内氡危害的关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环保局不久前对环境致癌物进行排队比较,要搞清楚室内的氡对于广大公众是否属于最严重的环境致癌物之列。环保局长期以来认为室内氡对于居民患肺癌致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居民中只有极少数人暴露在与铀有关的职业,但他们都  相似文献   

19.
确定水污染事件中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假设遗传性致癌物暴露剂量与致癌风险呈线性相关的前提下,提出了水体中遗传性致癌物安全浓度计算流程,建立了采用遗传性致癌物终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短期暴露安全浓度的方法.在我国2000~2010年间发生的60起水污染事故中,特征污染物为砷的水污染事件为6起,占总污染事件比例为10%,这一结果表明砷为我国水污染事件中高发的特征污染物.根据水污染事件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方法,得出砷短期暴露安全浓度为0.5 mg.L-1,表明该方法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硫酸厂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SO_2是硫酸厂、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等厂矿及其周围环境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虽然有的研究者曾设想SO_2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改变甚至诱发癌症,但有关SO_2引起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研究甚少。近年来,Nordenson等曾报道,接触SO_2的工人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染色体断裂后遗留下来的无着丝粒断片可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细胞质中而形成微核,加之微核测定又是比染色体畸变分析较为简单、快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故国际致突物和致癌物防护委员会(ICPEMC)将此项技术列为致突致癌研究的必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